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30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9
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包含可充气的底垫,底垫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侧翼,侧翼在充气状态下按照防止病患跌落的方式与底垫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侧翼结构保护患者在移动身体时不会使身体翻出底垫外部而导致患者身体不被床体或其他物品磕伤,同时弹性气囊即能够调节温度又能够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肌肉松弛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床垫本身固定的可拆卸抗压模块使患者在避免压疮的产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在不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拆卸对应部位的抗压模块完成生理需求或医疗诊治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压疮也叫褥疮,一般容易发生在背部、腰部、臀部等部位,正常人平躺状态下会不时改变体位,不至于使一个受压部位长时间受压,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不能自主活动身体,导致平躺状况下,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据国内不完全统计,仅住院患者的用疮发生率就达5.1%-22.1%,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对于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因其全身营养差,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加之皮肤水肿、尿失禁、癌性疼痛等,导致晚期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压疮一旦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压疮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现有预防压疮的方法通常通过人力翻动和气囊床的结合来进行预防。而通过护理人员定时检查、辅助翻动,一方面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如果患者人数较多时,往往因为疏漏等原因减少辅助翻动次数,仍易导致压疮产生。专利CN209751457U公开了一种防压疮中垫,其包括垫单本体、容纳袋片和减压水袋,垫单本体的背面中部固定有容纳袋片,所述容纳袋片与垫单本体之间形成不少于三个的容纳腔,所述各容纳腔呈矩形且其长边沿横向布置,各容纳腔呈对称拼接排布,各容纳腔内分别固定放置有减压水袋。该技术通过温度和湿度等方向为患者皮肤带来舒适感,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袋破裂无法拆卸导致垫体整个均需更换,且患者具有生理需求时需要起身离开床垫完成,无论在是满足患者的需求还是成本控制方面均具有无法避免的缺陷。防压疮中垫无法避免其成本高昂,局部个体问题的防压疮用整张床垫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对于仅下肢瘫痪或某个肢体器官出现问题无法移动的现象,选择防压疮床垫的做法无疑带来了浪费和多余的金钱损耗。专利CN204951423U公开了一种尾骶部压疮护理减压垫,其包括一垫块,该垫块为半片裤衩形;在垫块的上部左右各设一根可固定在患者腰部的固定带,在垫块的下部左右各设两根可固定在患者左右大腿上的固定带。垫块可为充气式垫块,在垫块中设有一个个气囊,所有的气囊分成几组,每组内的气囊是相通的,每组气囊设一个充气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每组气囊进行轮换充气和放气。该技术的尾骶部压疮护理减压垫,由于其针对性设计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减压垫移位导致的护理不周全等问题。上述专利针对整体或局部的防压疮进行了设计,然而,对于不同部位的防压疮设计依然存在固定部位的防压疮装置,而无法做到防压疮装置对于任意局部部位的应用,同时,在使用过程无法做到对患者翻身出现的意外的防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至少包含可充气的底垫,底垫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侧翼,侧翼在充气状态下按照防止病患跌落的方式与底垫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夹角。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垫设置有第一内部容积,侧翼与底垫部分接合且设置有与第一内部容积连通的第二内部容积。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侧翼在膨胀状态下为不具备棱角的弧形或U形,其一端与底垫连接,相对设置的另一端则沿与床垫形成的第一夹角且向上的方向延伸。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夹角能够以遮挡患者与侧翼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移动至底垫外的方式小于180度。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有向底垫内部凹陷的裹腔,包裹腔设置有能够容纳非膨胀状态下的侧翼的第一容纳腔。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辅助装置设置有弹性抗压模块,至少一个抗压模块以纵向或横向排列并抵触底垫第一侧面。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环按照套接抗压模块的方式与底垫连接,抗压模块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环的套接稳定其与底垫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抗压模块内部设置有容纳固体或气体的容纳腔,容纳腔设置有放置减压水袋的水袋层,水袋层通过两端分别连接容纳腔与水袋层的细线与容纳腔连接,其中,水袋层能够放置贮存有一定温度的液体的减压水袋。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垫设置有充气阀门,充气阀门按照使底垫与侧翼处于同种膨胀状态的方式与外部充气装置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抗压模块针对肛管防压疮设置为整体外形匹配人体股骨的形状,中间开设有肛管穿孔的一体化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加装于床垫侧面的侧翼能够通过其弧度设计保护患者在床垫上翻滚时不会跌落至床垫外,同时,其弹性气囊的设计时患者身体部位在用力触碰侧翼时不会撞伤并保护该部位不会与其他硬质部件磕碰撞伤,同时,床垫本身固定的可拆卸抗压模块使患者在避免压疮的产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在不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拆卸对应部位的抗压模块完成生理需求或医疗诊治需求。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的俯视图;图2示出本技术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的正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的透视图;图4示出本技术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的侧翼展示前后的结构图。附图标记列表100:底垫110:第一夹角120:第一表面130:第一侧面140:第一内部容积150:隐藏弹簧袋160:束缚带170:包裹腔200:抗压模块210:固定环300:侧翼310:握把320:充气阀门330:第二内部容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至少包含可充气的底垫100。如图1和图2所示。底垫100的侧面设置有侧翼300,侧翼300在充气状态下按照防止病患跌落的方式与底垫100的第一表面120形成第一夹角110。其中,侧翼300可充气并膨胀。底垫100和侧翼300能够是一对多或多对一,也可以是多对多或一对一。优选地,侧翼300长度能够匹配底垫100第一表面120与侧翼300连接的侧边长度。侧翼300能够以小于底垫100第一表面120的长度与第一表面120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垫100设置有第一内部容积140,侧翼300与底垫100部分接合且设置有与第一内部容积140连通的第二内部容积330。如图3所示。优选地,侧翼300与底垫100为同一弹性材料构成,其均为中空可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至少包含可充气的底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00)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侧翼(300),所述侧翼(300)在充气状态下按照防止病患跌落的方式与所述底垫(100)的第一表面(120)形成第一夹角(110),/n所述辅助装置设置有弹性抗压模块(200),至少一个所述抗压模块(200)以纵向或横向排列并抵触底垫(100)的第一侧面(130)。/n

【技术特征摘要】
1.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至少包含可充气的底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00)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侧翼(300),所述侧翼(300)在充气状态下按照防止病患跌落的方式与所述底垫(100)的第一表面(120)形成第一夹角(110),
所述辅助装置设置有弹性抗压模块(200),至少一个所述抗压模块(200)以纵向或横向排列并抵触底垫(100)的第一侧面(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100)设置有第一内部容积(140),所述侧翼(300)与所述底垫(100)部分接合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部容积(140)连通的第二内部容积(3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300)在膨胀状态下为不具备棱角的弧形或U形,其一端与所述底垫(100)连接,相对设置的另一端则沿与底垫(100)形成的第一夹角(110)向上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期卧床患者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110)能够以遮挡患者与侧翼(300)位置相对应的部位移动至底垫(100)外侧的方式小于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