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尘排尘装置、排尘方法和除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24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除尘器技术领域的一种集尘排尘装置、排尘方法和除尘器,具有集尘排尘效率高、集尘室体积小和能避免二次扬尘等特点。包括自动集尘装置和自动排尘装置,所述自动排尘装置包括第一排尘腔和第二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腔设置第一排尘机构,所述第二排尘腔设置第二排尘机构和降尘组件;所述自动集尘装置将粉尘输送至所述第一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一排尘腔内的粉尘排放至所述第二排尘腔,所述降尘组件对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所述第二排尘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尘排尘装置、排尘方法和除尘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尘器
,具体涉及一种集尘排尘装置、排尘方法和除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燃煤发电厂、煤矿、料场、港口码头、钢铁厂等场合,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目前的解决方案中水资源使用比较严重,冬季洒水还容易结冰,引起交通事故。而使用除尘器可针对特定的场合进行有效的除尘,从而减少粉尘的排放,已在矿山、电厂、料场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除尘器的集尘室多为漏斗状集尘室,通过螺旋输送至指定位置,存在着集尘室内二次扬尘严重,集尘室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尘排尘装置、排尘方法和除尘器,具有集尘排尘效率高、集尘室体积小和能避免二次扬尘等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尘排尘装置,包括自动集尘装置和自动排尘装置,所述自动排尘装置包括第一排尘腔和第二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腔设置第一排尘机构,所述第二排尘腔设置第二排尘机构和降尘组件;所述自动集尘装置将粉尘输送至所述第一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一排尘腔内的粉尘排放至所述第二排尘腔,所述降尘组件对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所述第二排尘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包括: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伸缩缸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一的伸缩杆与若干个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转板一铰接,每个所述转板一分别绕转轴一转动;当气缸一的伸缩杆收回时,转板一与挡板一密封接触;当气缸一的伸缩杆伸出时,转板一与挡板一分离形成由第一排尘腔进入第二排尘腔的通路。进一步地,在所述挡板一和转板一之间设有橡胶垫。进一步地,在所述挡板一上安装有接近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和/或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包括:两个挡板二、一个挡板三,两个所述挡板二与一个挡板三形成“V”形结构;气缸二的伸缩杠和伸缩杆分别与一个转板三铰接,每个转板三分别绕一个转轴二转动;当气缸二的伸缩杆收回时,两个转板三分别与挡板三和挡板二密封接触;当气缸二的伸缩杆伸出时,转板三与挡板二、挡板三分离形成将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的通路。进一步地,在所述挡板二和转板三之间、转板三和挡板三之间设有橡胶垫。进一步地,在所述挡板三上安装有接近开关。进一步地,所述降尘组件包括进水管和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若干个喷嘴。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集尘装置包括若干个链轮、与若干个所述链轮啮合的链条和安装在所述链条上的若干个刮板。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尘排尘装置的排尘方法,包括:启动自动集尘装置,将粉尘持续送入第一排尘腔;经过设定的时间t1后,第一排尘机构启动,将第一排尘腔内的粉尘输送至第二排尘腔,经过设定的时间t2后,第一排尘机构关闭;降尘组件启动,对第二排尘腔进行降尘;经过设定的时间t3后,第二排尘机构启动,将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第二排尘腔;经过设定的时间t4后,降尘组件关闭;经过设定的时间t5后,第二排尘机构关闭;第二排尘机构关闭后,经过设定时间t6后,第一排尘机构再次启动,重复上述排尘过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除尘器,其特征是,包括除尘箱,带有粉尘的气体从除尘箱的进风管进入,气体从除尘箱的出气管排出,粉尘经第一方面所述的集尘排尘装置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自动集尘装置和自动排尘装置,可实现自动集尘排尘,不仅可有效减少集尘室和过滤室的二次扬尘,及时将粉尘排出,缩小集尘室体积,降低集尘室成本,而且对排出的粉尘进行了降尘处理,避免排出的粉尘产生二次扬尘和污染;(2)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粉尘量的大小,通过调整链传动的转动速度及各动作的间隔时间来高效的完成集尘排尘工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尘排尘装置在除尘器中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集尘排尘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自动集尘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尘排尘装置进行排尘的动作顺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4所示,一种集尘排尘装置,包括自动集尘装置3和自动排尘装置4,自动排尘装置4包括第一排尘腔4-19和第二排尘腔4-15;第一排尘腔4-19设置第一排尘机构,第二排尘腔4-15设置第二排尘机构和降尘组件;自动集尘装置3将粉尘输送至第一排尘腔4-19,第一排尘机构将第一排尘腔4-19内的粉尘排放至第二排尘腔4-15,降尘组件对第二排尘腔4-15内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第二排尘机构将第二排尘腔4-15内的粉尘排出第二排尘腔4-15。第一排尘机构包括:气缸一4-4,气缸一4-4的伸缩缸与固定杆4-1固定连接,气缸一4-4的伸缩杆与若干个连杆4-6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个连杆4-6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转板一4-8铰接,每个转板一4-8分别绕转轴一4-9转动;当气缸一4-4的伸缩杆收回时,转板一4-8与挡板一4-7密封接触;当气缸一4-4的伸缩杆伸出时,转板一4-8与挡板一4-7分离形成由第一排尘腔4-19进入第二排尘腔4-15的通路。本实施例中,自动排尘装置4的上部分(即第一排尘腔4-19)中气缸一4-4的伸缩缸连接孔通过销一4-2连接在固定杆4-1上,固定杆4-1固定在第一排尘腔4-19的腔壁上,并通过顶丝4-3将气缸一4-4锁定,使气缸一4-4的伸缩杆只能上下伸缩,无法左右摆动。气缸一4-4的伸缩杆连接孔通过销二4-5连接有两个连杆4-6,两个连杆4-6的另一端通过销分别连接一个转板一4-8,两个转板一4-8均可绕着转轴一4-9转动。初始状态时,气缸一4-4的伸缩杆缩回,两个转板一4-8在固定在第一排尘腔4-19的腔壁上的挡板一4-7的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挡板一4-7下方固定有橡胶垫,在气缸一4-4的伸缩杆的拉力作用下,转板一4-8与挡板一4-7之间实现密封,在右侧挡板一4-7上安装有接近开关,用于检测转板一4-8是否与挡板一4-7密封接触。此时,两个转板一4-8上方形成第一排尘腔4-19。自动集尘装置3包括若干个链轮3-1、与若干个链轮3-1啮合的链条3-2和通过螺栓3-5安装在链条3-2上的若干个刮板3-4,若干个所述链轮3-1绕各自的转轴一3-3旋转并带动链条3-2朝设定方向运动,同时安装在链条3-2上的刮板3-4在链条3-2的驱动下将粉尘送入指定位置;本实施例中,自动集尘装置3通过刮板3-4刮送过来的粉尘临时储存在第一排尘腔4-19中。当链传动装置启动固定时间t1后,气缸一4-4的伸缩杆伸出,通过连杆4-6的推动作用,右侧转板一4-8绕着转轴一4-9顺时针转动,左侧转板一4-8绕着转轴一4-9逆时针转动,此时,临时存储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自动集尘装置和自动排尘装置,/n所述自动排尘装置包括第一排尘腔和第二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腔设置第一排尘机构,所述第二排尘腔设置第二排尘机构和降尘组件;/n所述自动集尘装置将粉尘输送至所述第一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一排尘腔内的粉尘排放至所述第二排尘腔,所述降尘组件对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所述第二排尘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自动集尘装置和自动排尘装置,
所述自动排尘装置包括第一排尘腔和第二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腔设置第一排尘机构,所述第二排尘腔设置第二排尘机构和降尘组件;
所述自动集尘装置将粉尘输送至所述第一排尘腔,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一排尘腔内的粉尘排放至所述第二排尘腔,所述降尘组件对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将所述第二排尘腔内的粉尘排出所述第二排尘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包括: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伸缩缸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一的伸缩杆与若干个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若干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转板一铰接,每个所述转板一分别绕转轴一转动;当气缸一的伸缩杆收回时,转板一与挡板一密封接触;当气缸一的伸缩杆伸出时,转板一与挡板一分离形成由第一排尘腔进入第二排尘腔的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挡板一和转板一之间设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挡板一上安装有接近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排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排尘机构和/或所述第一排尘机构,包括:两个挡板二、一个挡板三,两个所述挡板二与一个挡板三形成“V”形结构;气缸二的伸缩杠和伸缩杆分别与一个转板三铰接,每个转板三分别绕一个转轴二转动;当气缸二的伸缩杆收回时,两个转板三分别与挡板三和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强黄建华侯志强曹强杨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