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21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痛轻微、采血过程较短的无痛血液采样针: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针鞘内;管头由负压采样管体的下端向下延伸;穿刺针的外径远小于管头的内径,其固定连接于针鞘的底端上、位于针鞘内的针尖与管头的底端对应;穿刺针上设有与针鞘上的径向通孔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密封结构可拆卸地装配于管头的底端;弹性药囊内装有止痛剂,其上、下端与针鞘的外周密封连接;弹性套塞上设有顶部由薄膜层封闭的纵向孔,可上、下滑动地套装于穿刺针上,其外周与针鞘的内壁密封抵靠,底端位于径向配合通孔之上,其纵向高度小于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穿刺针的顶端针尖的高度,大于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针鞘的底端内壁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
技术介绍
常见的一种血液采样针,包括管体、管头和与管头螺纹固定连接的穿刺针。这种现有技术的血液采样针在血液采样时,是直接将采样针刺人体进行血液采样,会造成疼痛和不舒适。特别是,在进行动脉血液采样时,由于动脉周围的神经组织较多,在穿刺针刺入动脉的过程中,会引起比较强烈的刺痛,给被采取血液样本者带来较强的疼痛和不舒适,一些动脉周围的神经组织比较敏感者,通常将因强烈的刺痛所带来的痛苦而扭动身躯,尤其是一些幼儿会因强烈的刺痛所带来的痛苦而突然剧烈扭动身躯,以致采血过程较长、采血比较困难、效率较低。同时,这种现有技术的血液采样针通常是这样使用,在采集了血液样本后;一是由医务人员将穿刺针直接插入一块淡蓝色橡胶塞中,然后送去实验室进行检验;在检验前,检验人员将穿刺针从管头拧下来;二是由医务人员将穿刺针直接由管头拧下,再用绿色盖子密闭管头,然后送去实验室进行检验。这两种使用方式存在基本相同的问题,采血过程不是密闭的,致使采样的标本不合格;在将穿刺针由管头取下时,血液外渗,不符合防控要求;在将标本转运、交接、检查过程中,穿刺针可能刺伤医务人员,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其能够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刺痛轻微、不会不舒适,采血过程较短、比较容易、效率较高。同时,能够在采血过程全程密闭,保证采样标本的合格性;穿刺针与管头分离时,血液不外渗,符合防控要求;特别是将标本转运、交接、检查过程中,能够减少医务人员被穿刺针刺伤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较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无痛血液采样针,包括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管体内的活塞、下端与活塞的顶部连接的推杆,以及管头和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管体贯通、上端与管体的下端连接且外径小于管体的外径的负压采样管体,顶端为开口的针鞘和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以及弹性药囊和弹性套塞;所述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针鞘内;所述管头的外径小于负压采样管体的外径并由负压采样管体的下端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穿刺针的外径远小于的管头的内径,其顶、底端均为倾斜的针尖,其固定连接于针鞘的底端上,上部分位于针鞘内、下部分位于针鞘的底端外,其位于针鞘内的顶端针尖与管头的底端对应;所述针鞘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侧壁上邻近底端内壁处设有至少两个径向通孔;所述穿刺针上设有与其纵向通孔连通并与针鞘上的至少两个径向通孔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所述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可拆卸地装配于管头的底端;所述弹性药囊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其内装有止痛剂,其将针鞘的下部分包围,上、下端与针鞘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套塞上设有顶部由薄膜层封闭的纵向孔,并通过该纵向孔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套装于穿刺针上,其外周与针鞘的内壁密封抵靠,其底端位于穿刺针上的径向配合通孔之上,其纵向高度小于穿刺针上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穿刺针的顶端针尖的高度,大于穿刺针上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针鞘的底端内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均由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套体和密封盖体,所述密封套体由密封盖体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套装于管头的底端的外周,所述密封盖体与管头的底端密封贴合。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整体由弹性橡胶皮制成。优选地,所述弹性药囊为截去上、下两端的圆弧腔体。优选地,所述弹性药囊由透明弹性橡胶皮制成。优选地,所述弹性套塞为上端大、下端小的回旋体。优选地,所述弹性套塞由弹性橡胶制成。本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本技术的无痛血液采样针作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通过握持对弹性药囊逐渐增加握力、使弹性药囊逐渐收缩变小而将其内装有的镇痛药剂逐渐由针鞘上的径向通孔进入针鞘,继而由穿刺针上的径向配合通孔进入穿刺针的纵向通孔内,并由穿刺针的底端针尖进入人体动脉血管,迅速进行镇痛;当穿刺针的底端针尖进入血管后,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对弹性药囊逐渐减少的握力而使弹性药囊借助自身的弹力、逐渐回弹并产生负压,该负压就会将混有镇痛药剂的血液通过穿刺针上的纵向通孔及径向配合通孔和针鞘上的径向通孔流进弹性药囊。此时,再通过向下推动管体,使管头的底端压在弹性套塞顶端上并推动弹性套塞在穿刺针上向下滑动,直到弹性套塞的底端将穿刺针上的径向配合通孔封闭。同时,穿刺针的顶端针尖便刺破轴向孔顶部的薄膜层、伸出于弹性套塞的轴向孔之外,将可拆卸地装配于管头的底端上的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刺破,并顺序进入管头、负压采样管体,进而由医务人员通过推杆等向上拉动活塞,进行血样采集。之后,将穿刺针顺序从负压采样管体、管头和密封结构中退出,密封结构又将管头的底端密封。接着,将将由上到下一体连接的管体、负压采样管体和管头从针鞘上取出,再将血液样本进行转运、交接和检查环节,而在前述环节中,穿刺针一直是固定于针鞘底端上的,即穿刺针和针鞘并未进入前述环节,且密封结构直到检查前才从管头的底端取下。可见,在使用本技术的无痛血液采样针作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是首先使镇痛药剂进入人体动脉血管,迅速进行镇痛的。在随后的血液样本采集时,刺痛轻微、不会不舒适,不管是动脉周围的神经组织比较敏感者,或者幼儿都不会有强烈的刺痛的痛苦,更不会因强烈的刺痛而突然剧烈扭动身躯。因此,采血过程较短、比较容易、效率较高。同时,在将血样标本进行转运、交接和检查环节中,管头与穿刺针是分离了的,并是由密封结构密封了的。因而,采血过程全程密闭,保证了采样标本的合格性;穿刺针与管头分离时,血液不外渗,符合防控要求;特别是将标本转运、交接、检查过程中,减少了医务人员被穿刺针刺伤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痛血液采样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中”、“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并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至少两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无痛血液采样针,包括管体20、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管体20内的活塞21、下端与活塞21的顶部连接的推杆22,以及管头23和穿刺针30。由图1可见,本技术的无痛血液采样针,还包括与管体20贯通、上端与管体20的下端连接且外径小于管体20的外径的负压采样管体24,顶端为开口的针鞘10和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40,以及弹性药囊50和弹性套塞60;所述管体20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针鞘10内;所述管头23的外径小于负压采样管体24的外径并由负压采样管体24的下端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穿刺针30的外径远小于管头23的内径,其顶、底端均为倾斜的针尖,其固定连接于针鞘10的底端上,上部分位于针鞘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包括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管体内的活塞、下端与活塞的顶部连接的推杆,以及管头和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管体贯通、上端与管体的下端连接且外径小于管体的外径的负压采样管体,顶端为开口的针鞘和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以及弹性药囊和弹性套塞;/n所述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针鞘内;所述管头的外径小于负压采样管体的外径并由负压采样管体的下端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穿刺针的外径远小于管头的内径,其顶、底端均为倾斜的针尖,其固定连接于针鞘的底端上,上部分位于针鞘内、下部分位于针鞘的底端外,其位于针鞘内的顶端针尖与管头的底端对应;/n所述针鞘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侧壁上邻近底端内壁处设有至少两个径向通孔;/n所述穿刺针上设有与其纵向通孔连通并与针鞘上的至少两个径向通孔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n所述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可拆卸地装配于管头的底端;/n所述弹性药囊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其内装有止痛剂,其将针鞘的下部分包围,上、下端与针鞘的外周密封连接;/n所述弹性套塞上设有顶部由薄膜层封闭的纵向孔,并通过该纵向孔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套装于穿刺针上,其外周与针鞘的内壁密封抵靠,其底端位于穿刺针上的径向配合通孔之上,其纵向高度小于穿刺针上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穿刺针的顶端针尖的高度,大于穿刺针上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的顶端至针鞘的底端内壁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痛血液采样针,包括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管体内的活塞、下端与活塞的顶部连接的推杆,以及管头和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管体贯通、上端与管体的下端连接且外径小于管体的外径的负压采样管体,顶端为开口的针鞘和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以及弹性药囊和弹性套塞;
所述管体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装配于针鞘内;所述管头的外径小于负压采样管体的外径并由负压采样管体的下端的中部向下延伸;所述穿刺针的外径远小于管头的内径,其顶、底端均为倾斜的针尖,其固定连接于针鞘的底端上,上部分位于针鞘内、下部分位于针鞘的底端外,其位于针鞘内的顶端针尖与管头的底端对应;
所述针鞘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侧壁上邻近底端内壁处设有至少两个径向通孔;
所述穿刺针上设有与其纵向通孔连通并与针鞘上的至少两个径向通孔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径向配合通孔;
所述弹性薄材制成的密封结构可拆卸地装配于管头的底端;
所述弹性药囊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其内装有止痛剂,其将针鞘的下部分包围,上、下端与针鞘的外周密封连接;
所述弹性套塞上设有顶部由薄膜层封闭的纵向孔,并通过该纵向孔密封地、可上、下滑动地套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雪梅向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