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溯涵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和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93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和工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可往复转动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滚筒,所述滚筒与所述运输带两端的直杆通过齿轮齿条间的配合实现同步的控制。通过第二电机控制第一齿条和两个第二齿条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齿条带动的滚筒进行升降,调节滚筒距离运输带的距离,实现对滚筒对茶叶的压力,两个第二齿条带动的两个位于运输带两端的转筒之间距离的扩大或者缩小,对运输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也对滚筒距离茶叶的高度进行调节,对滚筒的压力的调节,运输带往复的回转带动茶叶在缓缓下降的滚筒作用下缓缓加压压扁,往复连接的加压,使得茶叶缓缓受压,避免茶叶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和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和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拣尖、摊放、杀青、毛烘、足烘、复焙,一共七道工序制成。现有的茶叶压扁常采用半机械,即将筛布上的茶叶用来回拉动的滚轮压扁成型,这种方式会出现轻重掌握不一致,造成茶叶压扁后扁度不一致,而且一次成形,也容易使压出茶汁,同时手工操作,不能连续压扁,所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茶叶进行全自动压扁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和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可往复转动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滚筒,所述滚筒与所述运输带两端的直杆通过齿轮齿条间的配合实现同步的控制,所述滚筒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调节范围的两个用于对所述运输带进行下压的压辊。所述运输带的两端设置有转筒,该转筒通过轴承套设在直杆上,所述直杆的两端通过第一滑脚在所述机架内壁的滑槽中滑动,其中一个所述转筒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以及中转带轮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中转带轮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滑脚,所述第二滑脚在所述机架内壁开设的限位槽中滑动,该限位槽中还设置有推动弹簧。所述滚筒通过轴承套设在转杆上,该转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脚,该第三滑脚在竖板的直槽中滑动,该竖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条,该第一齿条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电机输出轴。两个所述直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齿条,两根所述第二齿条均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下两侧。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片,且两个连接片分别对应转动连接有一个所述压辊,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阻止其分开的扭力弹簧。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杀青,采用桶锅,炭火加热,锅温在260℃~320℃之间,杀青时间有5—10分钟之间,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步骤二、牵茶,是人工将杀青叶拉直并适当扭紧,然后均匀的、有一定间距的排列在之前准备好的筛布上,以防散开;步骤三、压扁,采用所述运输带往复的回转将所述运输带上的茶叶来回的在所述滚筒下方进行滚动压扁成型;步骤四、烘干,分头烘、二烘、三烘,烘干采用炭火,低温长烘,其中,二烘的筒温70--80℃,时间15分钟,含水量35%--40%;三烘的初炒锅温70—100℃,时间30—40分钟,此时含水量20%--25%;摊晾20—30分钟后,复炒锅温为60—80℃,时间40—60分钟,含水量在12%左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机控制第一齿条和两个第二齿条进行调节,实现对第一齿条带动的滚筒进行升降,调节滚筒距离运输带的距离,实现对滚筒对茶叶的压力,两个第二齿条带动的两个位于运输带两端的转筒之间距离的扩大或者缩小,对运输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也对滚筒距离茶叶的高度进行调节,对滚筒的压力的调节,运输带往复的回转带动茶叶在缓缓下降的滚筒作用下缓缓加压压扁,往复连接的加压,使得茶叶缓缓受压,避免茶叶受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框架立体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框架立体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剖面示意图。图中:1、机架;11、滑槽;12、限位槽;13、竖板;14、直槽;2、运输带;21、转筒;22、直杆;221、第一滑脚;23、皮带;24、第一电机;25、中转带轮;251、第二滑脚;26、推动弹簧;3、滚筒;31、转杆;311、第三滑脚;32、第一齿条;33、第一齿轮;34、第二电机;35、第二齿条;36、连接片;37、压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可往复转动运输带2,运输带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滚筒3,滚筒3与运输带2两端的直杆22通过齿轮齿条间的配合实现同步的控制,滚筒3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调节范围的两个用于对运输带2进行下压的压辊37。运输带2的两端设置有转筒21,该转筒21通过轴承套设在直杆22上,直杆22的两端通过第一滑脚221在机架1内壁的滑槽11中滑动,其中一个转筒21的一端通过皮带23与第一电机24以及中转带轮25相传动连接,第一电机24固定在机架1上,中转带轮25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滑脚251,第二滑脚251在机架1内壁开设的限位槽12中滑动,该限位槽12中还设置有推动弹簧26。第一电机24通过皮带23带动转筒21进行转动,转筒21带动运输带2进行转动,实现运输带2往复的回转,从而将茶叶在滚筒3的下方进行往复的滚压。推动弹簧26控制的中转带轮25用于配合两个直杆22距离调节,保证皮带23始终保持绷紧状态,方便皮带23带动转筒21转动。滚筒3通过轴承套设在转杆31上,该转杆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脚311,该第三滑脚311在竖板13的直槽14中滑动,该竖板13固定在机架1上,转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条32,该第一齿条32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33,该第一齿轮33固定连接于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电机34输出轴。滚筒3在运输带2的上表面进行滚动,滚筒3通过运输带2的往复回转实现对茶叶的转动滚压。优选的在转杆31上单独设置一个电机(图中未示意),该电机输出轴带动滚筒3进行转动,该电机的输出轴还套设有自由转动的两个连接片36,从而该电机可以配合转杆31升降,实现对滚筒3转动的控制以及不影响连接片36控制压辊37对运输带2的下压。两个直杆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齿条35,两根第二齿条35均啮合于第一齿轮33且分别位于第一齿轮33的上下两侧。第二电机34通过第一齿轮33控制第一齿条32和第二齿条35进行移动,对第一齿条32的升降带动转杆31在直槽14中进行升降,从而对滚筒3距离运输带2的距离进行调节,同理,两个第二齿条35之间距离的调节,实现对两个直杆22之间距离的调节,控制运输带2的两端进行距离调节,实现对运输带2松紧度的调节,进而对滚筒3与运输带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转杆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片36,且两个连接片36分别对应转动连接有一个压辊37,两个连接片36之间设置有阻止其分开的扭力弹簧。转杆31被第一齿条32带动进行升降,转杆31的下降通过连接片36对两个连接片36下端的压辊37也进行下降,压辊37被下压向两侧进行移动的同时也对运输带2的边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可往复转动运输带(2),所述运输带(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滚筒(3),所述滚筒(3)与所述运输带(2)两端的直杆(22)通过齿轮齿条间的配合实现同步的控制,所述滚筒(3)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调节范围的两个用于对所述运输带(2)进行下压的压辊(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可往复转动运输带(2),所述运输带(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滚筒(3),所述滚筒(3)与所述运输带(2)两端的直杆(22)通过齿轮齿条间的配合实现同步的控制,所述滚筒(3)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调节范围的两个用于对所述运输带(2)进行下压的压辊(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2)的两端设置有转筒(21),该转筒(21)通过轴承套设在直杆(22)上,所述直杆(22)的两端通过第一滑脚(221)在所述机架(1)内壁的滑槽(11)中滑动,其中一个所述转筒(21)的一端通过皮带(23)与第一电机(24)以及中转带轮(25)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4)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中转带轮(25)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滑脚(251),所述第二滑脚(251)在所述机架(1)内壁开设的限位槽(12)中滑动,该限位槽(12)中还设置有推动弹簧(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3)通过轴承套设在转杆(31)上,该转杆(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脚(311),该第三滑脚(311)在竖板(13)的直槽(14)中滑动,该竖板(13)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转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条(32),该第一齿条(32)啮合连接于第一齿轮(33),该第一齿轮(3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溯涵
申请(专利权)人:王溯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