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终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86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终端组件,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组件及壳体,散热组件包括导热元件,与热源接触导热;制冷晶片,制冷晶片的冷端与导热元件接触导热;散热元件,具有远离于导热元件的散热鳍片,以形成自导热元件、制冷晶片至散热鳍片的散热路径;壳体包括前壳支架,中部开设有通孔供导热元件露出;磁性元件,固定于前壳支架内远离于热源的端面,并与安装有热源的器件磁性吸引;后盖,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收容导热元件、制冷晶片和散热元件,前壳支架卡接于后盖上以固定散热组件的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通过模块化的设置,对不同形状、不同形态的终端均可适用为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终端组件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终端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智能终端侧的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为适应同样不断精进的应用程序和用户的使用需求,智能终端内的硬件规格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对电池容量要求越来越大,由此这些硬件带来的热量也越来越多,散热已经成为各智能终端厂家在产品设计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解决散热问题,智能终端的厂商通常会作出两类设计,第一,在整机内部作出散热结构,但由于智能终端整机的封闭性,散热效果有限且提升空间也有限,第二,通过为智能终端附加一些散热配件,如散热背夹,来主动对智能终端的表面进行散热。当前的散热背夹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保护壳的基础上加一个散热风扇对整机表面散热,散热效率仍比较低;第二种是增加更多的散热元件对热源进行主动散热,这种方案散热效率高,但当前方案都是通过弹性拉手夹持智能终端,用户使用时场景单一,扩展性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散热模块,可将其应用至不同场景下的智能终端,具有极佳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终端组件,可通过模块化的设置,对不同形状、不同形态的终端均可适用为散热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与一热源接触的散热组件及包覆散热组件的壳体,散热组件包括:导热元件,与热源接触导热,以接收热源生成的热量;制冷晶片,具有冷端及热端,制冷晶片的冷端与导热元件接触导热;散热元件,与制冷晶片的热端接触导热,且散热元件具有远离于导热元件的散热鳍片,以形成自导热元件、制冷晶片至散热鳍片的散热路径;壳体包括:前壳支架,设于导热元件与制冷晶片间,且中部开设有通孔供导热元件露出;磁性元件,固定于前壳支架内远离于热源的端面,并与安装有热源的器件磁性吸引;后盖,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收容导热元件、制冷晶片和散热元件,前壳支架卡接于后盖上以固定散热组件的位置。优选地,散热组件还包括:电路板,外接有一电连接元件,与制冷晶片电连接向制冷晶片供电,并设于制冷晶片的外围,相对于散热元件平行设置;风扇模组,与电路板电连接,设于散热鳍片远离于热源的一侧,向散热鳍片提供散热气流。优选地,后盖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于远离于风扇模组的本体端面上;出风口设于后盖上与散热组件垂直的侧缘端面上,使得散热气流自进风口进入后,自出风口流出;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安装有防护筋,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隔为多个进风单元和出风单元。优选地,散热模块还包括:散热支架,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间以收容壳体,散热支架上开设有对应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镂空部,以供散热气流自外部流入进风口和自出风口流出;壳体的外侧边开设有卡接筋,卡接筋自壳体的外侧边向远离于壳体的方向延伸;散热支架面向壳体开设有开口,壳体自开口置入散热支架内,开口的孔壁上设有对应于卡接筋的限位孔,卡接筋卡合入限位孔内以固定壳体。优选地,散热支架的外侧边设有开孔,开孔自散热支架的外侧边向远离于散热支架的方向延伸;开孔穿设防丢元件以限制散热支架的位移。优选地,散热支架上远离于热源的固定端面上设有支撑元件;支撑元件自固定端面向远离于开口的方向延伸,当散热支架放置于一安装平面时,支撑元件支撑于安装平面上以稳固散热模块的位置。优选地,散热支架上远离于热源的固定端面的内侧端面上贴设有第一磁铁;后盖的本体端面的内侧贴设有与第一磁铁磁吸的第二磁铁,使得壳体固定于散热支架内。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终端组件,包括具有热源的智能终端及如上所述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分离式地磁吸于智能终端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扩展了散热模块的使用场景,对于不同形态和尺寸的终端产品而言,均可适用;2.散热模块具有强大的易用性和趣味性,且保证了原有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a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正视图;图1b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侧视图;图1c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后视图;图2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a为符合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正视图;图3b为符合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侧视图;图3c为符合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后视图;图4a为符合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支架的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符合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支架的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符合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支架的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符合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散热支架的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散热模块;110-导热元件;120-制冷晶片;130-散热元件;140-前壳支架;150-磁性元件;160-后盖、161-进风口、162-出风口、163-防护筋、164-卡接筋;170-电路板;180-风扇模组;190-散热支架、191-限位孔、192-开孔、193-支撑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与一热源接触的散热组件及包覆所述散热组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散热组件包括:/n导热元件,与所述热源接触导热,以接收所述热源生成的热量;/n制冷晶片,具有冷端及热端,所述制冷晶片的冷端与所述导热元件接触导热;/n散热元件,与所述制冷晶片的热端接触导热,且所述散热元件具有远离于所述导热元件的散热鳍片,以形成自所述导热元件、制冷晶片至散热鳍片的散热路径;/n所述壳体包括:/n前壳支架,设于所述导热元件与制冷晶片间,且中部开设有通孔供所述导热元件露出;/n磁性元件,固定于所述前壳支架内远离于所述热源的端面,并与安装有所述热源的器件磁性吸引;/n后盖,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收容所述导热元件、制冷晶片和散热元件,所述前壳支架卡接于所述后盖上以固定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与一热源接触的散热组件及包覆所述散热组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导热元件,与所述热源接触导热,以接收所述热源生成的热量;
制冷晶片,具有冷端及热端,所述制冷晶片的冷端与所述导热元件接触导热;
散热元件,与所述制冷晶片的热端接触导热,且所述散热元件具有远离于所述导热元件的散热鳍片,以形成自所述导热元件、制冷晶片至散热鳍片的散热路径;
所述壳体包括:
前壳支架,设于所述导热元件与制冷晶片间,且中部开设有通孔供所述导热元件露出;
磁性元件,固定于所述前壳支架内远离于所述热源的端面,并与安装有所述热源的器件磁性吸引;
后盖,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收容所述导热元件、制冷晶片和散热元件,所述前壳支架卡接于所述后盖上以固定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电路板,外接有一电连接元件,与所述制冷晶片电连接向所述制冷晶片供电,并设于所述制冷晶片的外围,相对于所述散热元件平行设置;
风扇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于所述散热鳍片远离于所述热源的一侧,向所述散热鳍片提供散热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设于远离于所述风扇模组的本体端面上;
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后盖上与所述散热组件垂直的侧缘端面上,使得所述散热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后,自所述出风口流出;
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安装有防护筋,将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隔为多个进风单元和出风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
散热支架,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间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龙郑凯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