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涉及太阳能支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一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两立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二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伸缩杆,第一矩形框上装设有清洁刷组件,清洁刷组件包括清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通孔内的滚轮,可使太阳能支架便于移动,且太阳能工作时太阳能支架也可移动,通过在转动杆第二端与第一横杆第二端之间装设伸缩杆,可人工调节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支架
,特别是涉及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
技术介绍
太阳能支架已成为人类使用的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在现在多是发电或为热水器提供能源,但无论哪种工作模式都需要利用太阳能支架进行固定,现有的太阳能支架多是利用水泥桩或螺纹锥进行固定的。现有的太阳能支架多是利用钢架焊接,无法在工作时调节太阳能板面对太阳的角度,且利用水泥桩或螺纹锥进行固定太阳能支架时,无法随时移动太阳能支架,而具有可实时调节太阳能板角度的太阳能支架成本又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通过在通孔内的滚轮,可使太阳能支架便于移动,且太阳能工作时太阳能支架也可移动,转动杆第二端与第一横杆第二端之间装设有伸缩杆,可使太阳能在工作时可调节太阳能与太阳之间的角度,在两转动杆第二端上方装设有清洁刷组件,可清洁安装在太阳能支架上的太阳能,防止污渍影响太阳能对太阳的能量利用,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一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两立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二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伸缩杆;第一矩形框上装设有清洁刷组件,清洁刷组件包括清洁杆,清洁杆与第一矩形框之间装设有第一万向节,清洁杆上转动配合有清洁刷,清洁杆与清洁刷之间装设有第二万向节,第二矩形框开设有两通孔,通孔内一侧固定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两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板,两固定板之间装设有两滚轮,且两滚轮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进行限位。可选的,伸缩杆包括:套筒,套筒转动配合在第一矩形框上,套筒内滑动配合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转动配合在第二矩形框上,螺纹杆上螺纹配合有限位螺母。可选的,第一矩形框包括:两转动杆与三个安装座,其中两个安装座均装设在两转动杆之间,且其中一安装座转动配合在转动杆上。可选的,第二矩形框包括:两第一横杆、固定在两第一横杆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横杆以及固定在两第一横杆第二端之间的第二横杆。可选的,安装座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安装座第一端与转动杆第一端之间装设有第三四方头螺栓。可选的,安装座与立杆第一端之间装设有第一四方头螺栓。可选的,安装座上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可选的,第三横杆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其中一端圆形通孔装设有双孔固定座,圆形通孔与双孔固定座之间通过第二四方头螺栓进行限位。可选的,第二横杆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通孔内的滚轮,可使太阳能支架便于移动,且太阳能工作时太阳能支架也可移动,通过在转动杆第二端与第一横杆第二端之间装设伸缩杆,可人工调节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在两转动杆第二端上方装设有清洁刷组件,可清洁安装在太阳能支架上的太阳能板,减少污渍对太阳能板所受到阳光照射的不利影响。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双孔固定座与可与其他太阳能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限位,可通过太阳能支架第一固定块与其他太阳能支架的第二固定块之间进行限位,两太阳能支架也可利用螺栓对安装座两端的圆形通孔进行限位。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清洁刷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C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D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立杆2,第一四方头螺栓201;套筒3,螺纹杆301,限位螺母302;第一横杆4,通孔401,第一螺栓402,固定板403,滚轮404,双孔固定座405,第二四方头螺栓406,第二螺栓407;清洁刷组件5,第一万向节501,清洁刷502,清洁杆503,第二万向节504;转动杆6,第三四方头螺栓601;第二横杆7,第一固定块701,第二固定块702;安装座1,第三横杆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一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两立杆2,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二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伸缩杆;第一矩形框上装设有清洁刷组件5,清洁刷组件5包括清洁杆503,清洁杆503与第一矩形框之间装设有第一万向节501,清洁杆503上转动配合有清洁刷502,清洁杆503与清洁刷502之间装设有第二万向节504,第二矩形框开设有两通孔401,通孔401内一侧固定有第一螺栓402,第一螺栓402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403,两固定板403之间装设有两滚轮404,且两滚轮404与固定板40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407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需要移动时,应先将通孔401内的滚轮404取出,然后利用卡扣定位,利用滚轮404使太阳能支架移动;当太阳能支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可将多个太阳能支架依次装配在一起,然后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改变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调节太阳能板的角度,以适应太阳的照射角度;当太阳能板上有污渍时,可利用第一万向节501使清洁杆503转动到太阳能板上方,并利用第二万向节504将清洁刷502进紧贴太阳能板,将清洁刷502在太阳能板来回滑动,使清洁刷502能在太阳能上移动达到清洁太阳能上的污渍的效果。通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通孔内的滚轮3,可使太阳能支架便于移动,且太阳能工作时太阳能支架也可移动,通过在转动杆6第二端与第一横杆4第二端之间装设伸缩杆,可人工调节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在两转动杆6第二端上方装设有清洁刷组件,可清洁安装在太阳能支架上的太阳能板,减少污渍对太阳能板所受到阳光照射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的伸缩杆包括:套筒3,套筒3转动配合在第一矩形框上,套筒3内滑动配合有螺纹杆301,且螺纹杆301转动配合在第二矩形框上,螺纹杆301上螺纹配合有限位螺母302,通过螺纹杆301与限位螺母302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一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两立杆(2),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二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伸缩杆;/n第一矩形框上装设有清洁刷组件(5),清洁刷组件(5)包括清洁杆(503),清洁杆(503)与第一矩形框之间装设有第一万向节(501),清洁杆(503)上转动配合有清洁刷(502),清洁杆(503)与清洁刷(502)之间装设有第二万向节(504),/n第二矩形框开设有两通孔(401),通孔(401)内一侧固定有第一螺栓(402),第一螺栓(402)两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板(403),两固定板(403)之间装设有两滚轮(404),且两滚轮(404)与固定板(40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407)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一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两立杆(2),第一矩形框与第二矩形框的第二相对侧之间转动配合有伸缩杆;
第一矩形框上装设有清洁刷组件(5),清洁刷组件(5)包括清洁杆(503),清洁杆(503)与第一矩形框之间装设有第一万向节(501),清洁杆(503)上转动配合有清洁刷(502),清洁杆(503)与清洁刷(502)之间装设有第二万向节(504),
第二矩形框开设有两通孔(401),通孔(401)内一侧固定有第一螺栓(402),第一螺栓(402)两端均转动配合有固定板(403),两固定板(403)之间装设有两滚轮(404),且两滚轮(404)与固定板(40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407)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伸缩杆包括:套筒(3),套筒(3)转动配合在第一矩形框上,套筒(3)内滑动配合有螺纹杆(301),且螺纹杆(301)转动配合在第二矩形框上,螺纹杆(301)上螺纹配合有限位螺母(3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矩形框包括:两转动杆(6)与三个安装座(1),其中两个安装座(1)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百信太阳能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