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7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上部的转动轴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与弧线段首尾相连围成,所述安装梁的一表面与第二直线段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面接触,一U形螺栓的两个直线部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各自的中段均具有一向管转动轴内部折弯形成的浅槽部,所述第二直线段上微凸部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与安装梁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为安装梁以及U形螺栓提供稳定、均衡的面支撑,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池用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光伏电池用支架。
技术介绍
虽然目前已经实现利用的可再生替代能源种类较多,但从可用总量上看,水能、风能、潮汐能都太小,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可永久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光伏组件支架是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协助光伏组件最大限度地捕获入射的太阳能的支撑组件,从而增加光伏组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提高总体发电量,保证支架的安全可靠性是需要考虑和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该光伏电池用支架可以为安装梁以及U形螺栓提供稳定、均衡的面支撑,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上部的转动轴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若干个所述安装梁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转动轴上;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与弧线段首尾相连围成,此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弧线段各自对应于转动轴的一侧管壁,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三直线段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与弧线段相对设置,且所述弧线段向远离第二直线段的侧拱起;所述安装梁的一表面与第二直线段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面接触,一U形螺栓的两个直线部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U形螺栓的弯曲部与弧线段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直线部各自的自由端穿过安装梁与转动轴接触的表面并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将安装梁固定于转动轴上;所述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各自的中段均具有一向转动轴内部折弯形成的浅槽部,从而在各自的浅槽部两侧各形成一微凸部,所述第二直线段上微凸部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与安装梁面接触。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支座的上部具有一圆形通孔,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至少两个支座上的圆形通孔,并通过一可在圆形通孔内旋转的卡块与支座转动连接。2.上述方案中,等长的第一直线段、第三直线段上的浅槽部长度相同,且该浅槽部的长度与第一直线段、第三直线段长度的比值为1:2~5。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直线段上浅槽部的长度与第二直线段长度的比值为1:1.5~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光伏电池用支架,其第二直线段与弧线段相对设置,且所述弧线段向远离第二直线段的侧拱起,通过围成管状转动轴横截面的弧线段以三个浅槽部的设置,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各自的中段均具有一向转动轴内部折弯形成的浅槽部,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同时提高管状转动轴的抗弯、抗扭性能,使得支架可以很好的对抗风对其产生的扭力和压力;进一步的,一U形螺栓的两个直线部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U形螺栓的弯曲部与弧线段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接触连接,在各自的浅槽部两侧各形成一微凸部,所述第二直线段上微凸部对应的转动轴的侧壁与安装梁面接触,通过第二直线段上形成的两个间隔的微凸部以及向远离第二直线段的一侧拱起的弧线段对应的管壁结构,可以为安装梁、U形螺栓以及卡块提供稳定、均衡的面支撑,还便于安装,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光伏电池用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3为本技术光伏电池用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光伏电池用支架中转动轴的横截面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转动轴;2、第一直线段;3、第二直线段;4、第三直线段;5、弧线段;6、浅槽部;7、微凸部;8、安装梁;9、U形螺栓;901、直线部;902、弯曲部;10、螺母;11、支座;12、圆形通孔;13、卡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11、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11上部的转动轴1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8,若干个所述安装梁8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转动轴1上;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1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与弧线段5首尾相连围成,此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弧线段5各自对应于转动轴1的一侧管壁,所述第一直线段2与第三直线段4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3与弧线段5相对设置,且所述弧线段5向远离第二直线段3的侧拱起;所述安装梁8的一表面与第二直线段3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面接触,一U形螺栓9的两个直线部901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2、第三直线段4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U形螺栓9的弯曲部902与弧线段5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直线部901各自的自由端穿过安装梁8与转动轴1接触的表面并通过螺母10固定,从而将安装梁8固定于转动轴1上;所述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各自的中段均具有一向转动轴1内部折弯形成的浅槽部6,从而在各自的浅槽部6两侧各形成一微凸部7,所述第二直线段3上微凸部7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与安装梁8面接触。上述支座11的上部具有一圆形通孔12,上述转动轴1依次穿过至少两个支座11上的圆形通孔12,并通过一可在圆形通孔12内旋转的卡块13与支座11转动连接;等长的第一直线段2、第三直线段4上的浅槽部6长度相同,且该浅槽部6的长度与第一直线段2、第三直线段4长度的比值为1:3;上述第二直线段3上浅槽部6的长度与第二直线段3长度的比值为1:2。实施例2: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11、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11上部的转动轴1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8,若干个所述安装梁8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转动轴1上;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1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与弧线段5首尾相连围成,此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弧线段5各自对应于转动轴1的一侧管壁,所述第一直线段2与第三直线段4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3与弧线段5相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11)、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11)上部的转动轴(1)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8),若干个所述安装梁(8)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转动轴(1)上;/n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1)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与弧线段(5)首尾相连围成,此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弧线段(5)各自对应于转动轴(1)的一侧管壁,所述第一直线段(2)与第三直线段(4)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3)与弧线段(5)相对设置,且所述弧线段(5)向远离第二直线段(3)的侧拱起;/n所述安装梁(8)的一表面与第二直线段(3)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面接触,一U形螺栓(9)的两个直线部(901)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2)、第三直线段(4)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U形螺栓(9)的弯曲部(902)与弧线段(5)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直线部(901)各自的自由端穿过安装梁(8)与转动轴(1)接触的表面并通过螺母(10)固定,从而将安装梁(8)固定于转动轴(1)上;/n所述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各自的中段均具有一向转动轴(1)内部折弯形成的浅槽部(6),从而在各自的浅槽部(6)两侧各形成一微凸部(7),所述第二直线段(3)上微凸部(7)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与安装梁(8)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座(11)、可旋转地安装于支座(11)上部的转动轴(1)和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安装梁(8),若干个所述安装梁(8)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转动轴(1)上;
设置为管状的所述转动轴(1)的横截面由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与弧线段(5)首尾相连围成,此第一直线段(2)、第二直线段(3)、第三直线段(4)、弧线段(5)各自对应于转动轴(1)的一侧管壁,所述第一直线段(2)与第三直线段(4)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3)与弧线段(5)相对设置,且所述弧线段(5)向远离第二直线段(3)的侧拱起;
所述安装梁(8)的一表面与第二直线段(3)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面接触,一U形螺栓(9)的两个直线部(901)分别位于第一直线段(2)、第三直线段(4)对应的侧壁两侧,并各自与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U形螺栓(9)的弯曲部(902)与弧线段(5)对应的转动轴(1)的侧壁接触连接,两个所述直线部(901)各自的自由端穿过安装梁(8)与转动轴(1)接触的表面并通过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求耀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昊恒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