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67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盒体(1)的面板和背板之间平行安装有两块水冷排(2),两块水冷排(2)之间安装有电感模块(12),且电感模块(12)和盒体(1)的底板之间安装有连接铜排(9),该电感模块(12)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焊接在两块电感端子铜排(15)上;所述盒体(1)的背板上安装有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4),进线端子(3)连接至盒体(1)内的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排(6),出线端子(4)连接至盒体(1)内的出线正极铜排(7)和出线负极铜排(8),进线负极铜排(6)和出线负极铜排(8)经连接铜排(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体积小巧且装配方便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用于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解制氢行业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电源,属于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解制氢行业中所需的电源功率要求较高,且根据不同的产能需求,需要配备不同功率输出的电源,常规的电源为了匹配多个能级需求,均采用最大功率设计方式,以应对各种不同功率需求的场合,但是如此一来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生产成本。为此各个企业开始研发单元模块式的电源形式,此时就要求各个电源单元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实现抽屉柜形式的插接级联方式;但是常规的电解制氢电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对其进行单元抽屉式改进,因此,需要对其结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同时,电解制氢行业中所需的电源功率要求较高,因此对电感容量要求较大,但是受限于有限的盒体体积,因此无法直接采用大容量电容,常规的设计方案为采用多个并联方式实现大容量应用,不但可有效的减小电源盒体的体积,且在同等容量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其成本,但是多个电容的两端均需连接线对外连接,因此连接线繁多且杂论,不但使得内部走线不够美观,且影响装配效率,不利于后期维护。>综上所述,业内亟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盒体(1),所述盒体(1)的面板和背板之间平行安装有两块水冷排(2),两块水冷排(2)之间安装有电感模块(12),且电感模块(12)和盒体(1)的底板之间安装有连接铜排(9),该电感模块(12)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焊接在两块电感端子铜排(15)上;/n所述盒体(1)的背板上安装有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4),进线端子(3)连接至盒体(1)内的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排(6),出线端子(4)连接至盒体(1)内的出线正极铜排(7)和出线负极铜排(8),进线负极铜排(6)和出线负极铜排(8)经连接铜排(9)相连接;/n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制氢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盒体(1),所述盒体(1)的面板和背板之间平行安装有两块水冷排(2),两块水冷排(2)之间安装有电感模块(12),且电感模块(12)和盒体(1)的底板之间安装有连接铜排(9),该电感模块(12)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焊接在两块电感端子铜排(15)上;
所述盒体(1)的背板上安装有进线端子(3)和出线端子(4),进线端子(3)连接至盒体(1)内的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排(6),出线端子(4)连接至盒体(1)内的出线正极铜排(7)和出线负极铜排(8),进线负极铜排(6)和出线负极铜排(8)经连接铜排(9)相连接;
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排(6)之间、以及出线正极铜排(7)和出线负极铜排(8)之间均安装有滤波电容(10),且滤波电容(10)的壳体安装于水冷排(2)上;所述进线正极铜排(5)和进线负极铜排(6)连接至IGBT模块(11)的进线端,所述IGBT模块(11)的出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伟清吴凯薛斌王勇顾国龙郭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天马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