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5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包括电机后罩,电机后罩为安装于电机主体后端的盖体,其设有后罩主体和压线部,压线部包括固定件和压线配件,后罩主体中部设有编码器容置腔,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上向外凸出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内侧设有用于插置压线配件的配件槽,压线配件插置于配件槽后,其外端面与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平齐;固定件和压线配件之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线槽,两个弧形线槽组合形成引出和夹持线缆的线缆通道,线缆通道内径的最小内径小于线缆的直径;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及压线配件的外端面均抵顶于电机主体的后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压线部与后罩主体一体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用于为各种设备设施提供动力,是一种常见的动力装置。目前,电机的引线通常采用塑料材质的出线夹进行固定。通常需要先设计制作出线夹的塑胶模具,再通过螺丝将出线夹锁紧到后罩主体上。工艺耗时较长,而且由于后罩主体是塑料的,锁螺丝容易造成滑牙。因此,实有必要改进现有的电机的引线固定结构,解决压线部2需单独开模,耗费加工时长,且与电机的后罩主体之间固定易滑牙的问题,简化固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采用压线部与后罩主体一体化结构,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其中,包括电机后罩,所述电机后罩为安装于电机主体后端的盖体,其设有后罩主体和压线部,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件和压线配件,所述后罩主体中部设有编码器容置腔,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上向外凸出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后罩,所述电机后罩为安装于电机主体后端的盖体,其设有后罩主体和压线部,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件和压线配件,所述后罩主体中部设有编码器容置腔,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上向外凸出设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侧设有用于插置所述压线配件的配件槽,所述压线配件插置于所述配件槽后,其外端面与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平齐;所述固定件和压线配件之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线槽,两个所述弧形线槽组合形成引出和夹持线缆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内径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线缆的直径;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及所述压线配件的外端面均抵顶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后罩,所述电机后罩为安装于电机主体后端的盖体,其设有后罩主体和压线部,所述压线部包括固定件和压线配件,所述后罩主体中部设有编码器容置腔,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上向外凸出设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侧设有用于插置所述压线配件的配件槽,所述压线配件插置于所述配件槽后,其外端面与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平齐;所述固定件和压线配件之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线槽,两个所述弧形线槽组合形成引出和夹持线缆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内径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线缆的直径;所述编码器容置腔的侧壁的外端面及所述压线配件的外端面均抵顶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配件的底部两角边上开设有长条凹部形成截面为T形的结构,所述配件槽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长条凹部设有阶梯形的凸台限位轨;所述凸台限位轨沿所述电机主体的轴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电机的线缆引出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配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滑动扣件,所述配件槽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滑动扣件设有固定滑槽,所述滑动扣件卡置于所述固定滑槽内并能够不脱离所述固定滑槽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迪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六韬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