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4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所述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包括光伏阵列、风力发电设备、整流电路、卸载电路、储能设备、光伏DC‑DC电路、风力DC‑DC电路、DC‑AC电路、交流负载,以及逆变控制电路、储能控制电路、光伏滤波电路、风力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离网逆变器控制精度低、调节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
技术介绍
风光一体发电系统是利用当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将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光伏阵列组合为一体的发电系统,包括风光离网发电和风管并网发电。由于风力发电产生的是交流电,光伏发电产生的是直流电,且电压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最终的交流负载正常运行,系统中需要装设包含逆变、整流、变压电路的逆变器。现有技术的离网逆变器大都依靠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但存在着控制精度低和调节困难等缺点。也无法实现根据需要设定阈值、电路智能保护、根据阈值进行充放电管理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离网逆变器控制精度低、调节困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一种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包括光伏阵列、风力发电设备、整流电路、卸载电路、储能设备、光伏DC-DC电路、风力DC-DC电路、DC-AC电路、交流负载,以及逆变控制电路、储能控制电路、光伏滤波电路、风力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所述光伏阵列、所述光伏滤波电路、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所述DC-AC电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负载依次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设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卸载电路、所述逆变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DC-AC电路也与所述逆变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储能控制电路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逆变控制单片机,所述卸载电路、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DC-AC电路均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连接。所述逆变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连接。所述逆变控制电路还包括人机交互接口,所述人机交互接口与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能控制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充放切换电路、储能控制单片机,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通过所述采样电路、所述充放切换电路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所述储能控制电路还包括警报设备,所述警报设备与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采用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对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了人为设定与调节储能部分的切换条件、各部分的输出电压、卸载条件,且控制精度高、调节与管理方便。在大大提高对系统的控制能力的同时,结构依旧较为简单、使用成本低、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1包括光伏阵列21、一组滤波电路、一组DC-DC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路为便于表述记为光伏滤波电路22,所述DC-DC电路为便于表述记为光伏DC-DC电路23;还包括风力发电设备31、一组滤波电路、整流电路33、一组DC-DC电路、卸载电路35,其中所述滤波电路为便于表述记为风力滤波电路32,所述DC-DC电路为便于表述记为风力DC-DC电路34;还包括储能设备41、采样电路42、储能控制单片机43、充放切换电路44、警报LED灯45;还包括DC-AC电路51、一组滤波电路、驱动电路53、逆变控制单片机54、保护电路55、人机交互接口56,其中所述滤波电路为便于表述记为输出滤波电路52。所述光伏阵列21、所述光伏滤波电路22、所述光伏DC-DC电路23依次连接至所述储能设备41,所述风力发电设备31、所述整流电路33、所述风力滤波电路32、所述风力DC-DC电路34依次连接至所述储能设备41,所述卸载电路35与所述整流电路33连接。所述储能设备41、所述DC-AC电路51、所述输出滤波电路52依次连接至交流负载。所述储能设备41还同时连接有所述采样电路42、所述充放切换电路44,通过这二者与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43连接。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43连接有所述警报LED灯45。所述光伏DC-DC电路23、所述风力DC-DC电路34、所述卸载电路35、所述DC-AC电路51均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53,并通过其连接至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54。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54还连接有所述保护电路55和所述人机交互接口56。具体实施时,所述光伏阵列21采集阳光转换为直流电,依次通过所述光伏滤波电路22、所述光伏DC-DC电路23处理,转换为48V的直流电。所述风力发电设备31在风力驱动下产生交流电,依次通过所述整流电路33、所述风力滤波电路32、所述风力DC-DC电路34处理,转换为48V的直流电。所述采样电路42采集二路直流电及其连接的所述储能设备41的电流、电压情况,并发送至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43进行判断:当功率满足负载要求时,由所述充放切换电路44控制同时为负载供电、为所述储能设备41充电;当功率不足以满足负载要求时,由所述充放切换电路44控制所述储能设备41放电,为负载供电;当所述储能设备41的电量也不足时,直接控制所述警报LED灯45闪烁。为负载供电的直流电在所述DC-AC电路51、所述输出滤波电路52处理后,转换为220V50Hz的交流电,为普通交流电器供电。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54通过所述驱动电路53控制所述光伏DC-DC电路23、所述风力DC-DC电路34、所述卸载电路35、所述DC-AC电路51的输出电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1采用所述储能控制单片机43、所述逆变控制单片机54对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了人为设定与调节储能部分的切换条件、各部分的输出电压、卸载条件,且控制精度高、调节与管理方便。在大大提高对系统的控制能力的同时,结构依旧较为简单、使用成本低、维护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包括光伏阵列、风力发电设备、整流电路、卸载电路、储能设备、光伏DC-DC电路、风力DC-DC电路、DC-AC电路、交流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变控制电路、储能控制电路、光伏滤波电路、风力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所述光伏阵列、所述光伏滤波电路、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所述DC-AC电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负载依次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设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卸载电路、所述逆变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DC-AC电路也与所述逆变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储能控制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包括光伏阵列、风力发电设备、整流电路、卸载电路、储能设备、光伏DC-DC电路、风力DC-DC电路、DC-AC电路、交流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变控制电路、储能控制电路、光伏滤波电路、风力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所述光伏阵列、所述光伏滤波电路、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所述DC-AC电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负载依次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设备、所述整流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储能设备依次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卸载电路、所述逆变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光伏DC-DC电路、所述风力DC-DC电路、所述DC-AC电路也与所述逆变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储能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离网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逆变控制单片机,所述卸载电路、所述光伏DC-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望林世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