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663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所述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内的感知端,和与所述感知端连接的传输端,所述感知端包括安装杆和设于所述安装杆的传感器,所述安装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体,且两端分别设有可以通过螺纹轴向连接的公头和母头,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安装板,以及贯穿侧壁的线孔,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板,且其缆线经所述线孔至所述安装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滑坡监测探头装设不便的技术问题。装设不便的技术问题。装设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部分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每年给国家基础设施和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传统的滑坡预测方法有人员定期巡查观测,大地测量法,通过人员定期巡查对观测点进行观测,或者用经纬仪、水准仪、红外测距仪、激光仪、全站仪等测量观测点在不同时刻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出测点的位移量、位移速率和位移方向,来判断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传统的预测方法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滑坡往往发生在暴雨、地震等极端天气下,且无法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预警滞后。
[0003]因此目前多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即在地面内预装位移监测探头,通过位移监测探头实时监控测斜管的位移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出于安装方便、监测数据准确等方面的目的,监测探头一般都是安装于一根立杆上再埋入地面,设置于不同深度的监测探头需要不同长度的立杆。特别是对于深部岩土体的位移变形监测,长立杆难以运输,且插入地面的过程易产生磕碰,装设的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滑坡监测探头装设过程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
[0005]一种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内的感知端,和与所述感知端连接的传输端,所述感知端包括安装杆和设于所述安装杆的传感器,所述安装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体,且两端分别设有可以通过螺纹轴向连接的公头和母头,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安装板,以及贯穿侧壁的线孔,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板,且其缆线经所述线孔至所述安装杆内。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感知端包括地表感知端和深部感知端,分别包括多组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的所述安装杆,及对应设置的所述传感器。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为应变计、倾斜计、位移计中一种或多种。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感知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安装杆或多根所述安装杆连接成的杆组的顶、底端通过螺纹连接的顶端盖、底端盖。
[0009]所述顶端盖内设有一段轴向与之垂直的、贯穿设置的圆管,圆管的内壁设有可以与所述安装杆的公头衔接的螺纹。所述底端盖上设有一段轴向与之垂直的、设于其表面的圆管,圆管的外壁设有可以与所述安装杆的母头衔接的螺纹。
[00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中感知端的立杆采用可拆卸的分节式结构,每一节的长度较短,安装及运输均更为方便。还设有顶、底端盖,在插入地面的深度较大时,端盖可以对杆体及传感器起到保护,避免磕碰损伤。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地表感知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深部感知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分别是本技术提供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1及其中地表感知端21、深部感知端2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1包括埋入浅层地面内的所述地表感知端21和埋入深层地面内的深部感知端22,二者通过缆线、或通过缆线及无线中继器与设于地面的传输端3连接。
[0016]所述地表感知端21包括安装杆41、传感器42。所述安装杆41为空心钢管,两端设有可相互衔接的螺纹公头51、螺纹母头52,侧面设有垂直的安装板53。两根所述安装杆41首尾对接,形成一根较长的立杆。所述传感器42为侧与监测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测斜管,以与所述安装杆41平行的角度设于所述安装板53,其缆线(图中未示出)经由贯穿侧壁的线孔至其内部,再向上延伸至地面。
[0017]所述深部感知端22的结构类似,包括更多的所述安装杆41和更多的所述传感器42。在其中最顶部、最底部的的两个所述安装杆41的顶端、底端,还分别设有顶端盖43、底端盖44。
[0018]所述顶端盖43为圆形钢板,其中心处设有圆形通孔,通孔内焊接固定有一段结构与所述螺纹母头52一致的空心钢管。所述底端盖44为圆形钢板,其中心处焊接固定有一段结构与所述螺纹公头51一致的空心钢管。安装时分别旋入最顶端的一个所述安装杆41的所述螺纹公头51、最底端的一个所述安装杆41的所述螺纹母头51上。
[0019]具体实施时,在地面挖出用于设置所述地表感知端21、所述深部感知端22的合适深度的洞。设置所述地表感知端21的洞可以直接挖,设置所述深部感知端22的洞较深,需要设置管道进行加固。
[0020]将所述地表感知端21、所述深部感知端22按上述结构组装好。所述地表感知端21直接插入洞内,填充砂浆体。所述传感器42的缆线经由所述安装杆41顶部延伸至外。所述深部感知端22则将所述底端盖42与加固管道内壁抵接,向下逐步放入洞内,填充砂浆体。所述传感器42的缆线经由所述顶端盖43中心处的洞延伸至外。
[0021]所述地表感知端21、所述深部感知端22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传输端3,所述传输端3再发送至数据层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发送至应用层的可视化操作平台,供用户查阅。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内的感知端,和与所述感知端连接的传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端包括安装杆和设于所述安装杆的传感器,所述安装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体,且两端分别设有可以通过螺纹轴向连接的公头和母头,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安装板,以及贯穿侧壁的线孔,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板,且其缆线经所述线孔至所述安装杆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端包括地表感知端和深部感知端,分别包括多组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的所述安装杆,及对应设置的所述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与滑坡灾害监测管理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望沈娟李雪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