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70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控制电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风管,所述降风管靠近控制电箱的一端闭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和对接机构,在控制电箱外部空气湿度明显提高时,对接筒的一端与环型对接槽内的二号密封垫圈相抵,两个风扇共用降风管抽取外部空气,能够有效降低控制电箱内的通风量,避免周围空气湿度提高时,控制箱内通风量不变动,避免因此造成控制电箱内部受潮,对控制电箱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属于控制电箱领域。
技术介绍
控制电箱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控制电箱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控制电箱内部通过通风管和风扇相配合使用对控制电箱内部通风冷却降温,目前,现有技术中控制电箱在雨水天气进行使用时,周围空气湿度明显提高,二控制电箱内部的通风量不可进行控制,通风速率过大,容易造成控制电箱内部受潮,对控制电箱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害,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控制电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风管,所述降风管靠近控制电箱的一端闭口设置,所述控制电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两个以支撑杆为轴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筒,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固定筒远离控制电箱一端的内侧壁均通过密封轴转动连通有直角弯管,两个所述直角弯管远离固定筒一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降风管的外侧壁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管,两个所述直角弯管均通过对接机构与侧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外筒、固定环、滑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外筒和固定环均套设在直角弯管远离固定筒一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环位于外筒的内部,所述固定环的内圈与直角弯管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内圈与直角弯管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和复位弹簧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壁底端,多个所述滑杆的顶端均贯穿滑动连接固定环,多个所述复位弹簧均套设在滑杆的外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筒的内壁底端和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限位环、对接筒、对接板和环型对接槽,所述限位环固定套接在直角弯管远离固定筒一端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环位于对接筒的内部,所述对接筒滑动套接在直角弯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直角弯管的顶部与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对接板固定套接在侧管远离降风管的一端,所述环型对接槽开设在对接板靠近直角弯管的一侧,所述对接筒的底端卡接在环型对接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一号密封垫圈,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通过一号密封垫圈与对接筒的内侧壁相抵,所述环型对接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密封垫圈。优选的,所述对接筒和外筒的截面均呈L型设置,所述降风管的口径是直角弯管口径的三分之一。优选的,两个所述直角弯管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降风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雾罩。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和对接机构,在控制电箱外部空气湿度明显提高时,对接筒的一端与环型对接槽内的二号密封垫圈相抵,两个风扇共用降风管抽取外部空气,能够有效降低控制电箱内的通风量,避免周围空气湿度提高时,控制箱内通风量不变动,避免因此造成控制电箱内部受潮,对控制电箱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害。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控制电箱;2、固定筒;21、风扇;3、直角弯管;31、过滤网;4、降风管;41、支撑杆;42、防雾罩;43、侧管;5、挤压机构;51、外筒;52、固定环;53、滑杆;54、复位弹簧;6、对接机构;61、限位环;62、对接筒;63、对接板;64、环型对接槽;65、一号密封垫圈;66、二号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包括控制电箱1,控制电箱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1,支撑杆41远离控制电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风管4,降风管4靠近控制电箱1的一端闭口设置,控制电箱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两个以支撑杆41为轴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筒2,两个固定筒2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风扇21,固定筒2远离控制电箱1一端的内侧壁均通过密封轴转动连通有直角弯管3,两个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机构5,降风管4的外侧壁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管43,两个直角弯管3均通过对接机构6与侧管43相连通。挤压机构5包括外筒51、固定环52、滑杆53和复位弹簧54,外筒51和固定环52均套设在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固定环52位于外筒51的内部,固定环52的内圈与直角弯管3固定连接,外筒51的内圈与直角弯管3滑动连接,滑杆53和复位弹簧5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滑杆5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筒51的内壁底端,多个滑杆53的顶端均贯穿滑动连接固定环52,多个复位弹簧54均套设在滑杆53的外侧壁上,复位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外筒51的内壁底端和固定环52的底部固定连接。对接机构6包括限位环61、对接筒62、对接板63和环型对接槽64,限位环61固定套接在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限位环61位于对接筒62的内部,对接筒62滑动套接在直角弯管3的外侧壁上,直角弯管3的顶部与外筒51固定连接,对接板63固定套接在侧管43远离降风管4的一端,环型对接槽64开设在对接板63靠近直角弯管3的一侧,对接筒62的底端卡接在环型对接槽64的内部。限位环61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一号密封垫圈65,限位环61的外侧壁通过一号密封垫圈65与对接筒62的内侧壁相抵,环型对接槽64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密封垫圈66。对接筒62和外筒51的截面均呈L型设置,降风管4的口径是直角弯管3口径的三分之一。两个直角弯管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1,降风管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防雾罩42。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电扇21连接外部电源,在控制电箱1外部空气湿度明显提高时,将外筒51向靠近固定筒2的方向沿直角弯管3的外侧壁推动,复位弹簧54在滑杆53的外侧壁上收缩,外筒51带动对接筒62向上移动,此时拨动直角弯管3,使其通过密封轴沿固定筒2的内侧壁转动,使对接筒62与对接板63相对,此时,松去对外筒51的作用力,复位弹簧54在外筒51内部伸张,通过推动外筒51向靠近降风管4的一侧移动,带动对接筒62的一端卡接在环型对接槽64内,外筒51能够推动对接筒62的一端与环型对接槽64内的二号密封垫圈66相抵,以确保侧管43与直角弯管3之间的气密性,此时风扇21转动,两个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箱(1),所述控制电箱(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远离控制电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风管(4),所述降风管(4)靠近控制电箱(1)的一端闭口设置,所述控制电箱(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两个以支撑杆(41)为轴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筒(2),两个所述固定筒(2)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风扇(21),所述固定筒(2)远离控制电箱(1)一端的内侧壁均通过密封轴转动连通有直角弯管(3),两个所述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机构(5),所述降风管(4)的外侧壁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管(43),两个所述直角弯管(3)均通过对接机构(6)与侧管(4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箱(1),所述控制电箱(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远离控制电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风管(4),所述降风管(4)靠近控制电箱(1)的一端闭口设置,所述控制电箱(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两个以支撑杆(41)为轴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筒(2),两个所述固定筒(2)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风扇(21),所述固定筒(2)远离控制电箱(1)一端的内侧壁均通过密封轴转动连通有直角弯管(3),两个所述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机构(5),所述降风管(4)的外侧壁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管(43),两个所述直角弯管(3)均通过对接机构(6)与侧管(4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控制通风量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5)包括外筒(51)、固定环(52)、滑杆(53)和复位弹簧(54),所述外筒(51)和固定环(52)均套设在直角弯管(3)远离固定筒(2)一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环(52)位于外筒(51)的内部,所述固定环(52)的内圈与直角弯管(3)固定连接,所述外筒(51)的内圈与直角弯管(3)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3)和复位弹簧(5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滑杆(5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筒(51)的内壁底端,多个所述滑杆(53)的顶端均贯穿滑动连接固定环(52),多个所述复位弹簧(54)均套设在滑杆(53)的外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蕊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蒂诺科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