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54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边框组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整体呈中空的矩形框结构,所述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插设显示屏的插槽;抵压单元,所述抵压单元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边框,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以抵压所述显示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所述的边框组件,所述显示屏的四边插入所述插槽中,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抵压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加工和组装便利性,方便显示装置的组装和拆卸,有利于边框组件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计算机、手机、电视及数字标牌等大多采用液晶显示的方式,以提高画面显示的清晰度,降低显示能耗。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屏、边框组件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源;显示屏搭载在边框组件上,用于对画面进行显示;边框组件用于对显示屏和背光模组提供支撑、固定和保护。现有技术下的边框组件通常包括外框和中框,显示屏搭载在中框上并与中框采用胶粘连接,外框用于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压住显示屏,为显示屏提供限位和保护。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显示屏与边框胶粘连接,在显示屏组装过程中需要进行点胶操作,影响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且点胶过程中的点胶偏斜、溢胶或者点胶不均匀等问题均会影响显示屏的组装质量,难以保证显示装置组装质量的一致性;且由于显示屏与边框采用胶粘,拆装后需要对胶痕进行清理,重复组装和拆卸麻烦,不利于边框组件的重复利用;且现有技术下的中框成型工艺通常成本较高、成型效率低且成型质量难以保证,由此导致包含中框的显示装置存在成本较高、加工效率低及组装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和拆卸便利性,降低显示装置的成本,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边框组件,包括:边框,所述边框整体呈中空的矩形框结构,所述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插设显示屏的插槽;<br>抵压单元,所述抵压单元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边框,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以抵压所述显示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边框组件,通过在边框内侧开设用于插设显示屏的插槽,能够使显示屏稳定地承载在边框上,且插槽的槽壁能够为显示屏在厚度方向上以及长宽方向上提供限位,保证显示屏的位置可靠性;通过设置抵压单元,使抵压单元的末端伸入插槽中抵压显示屏,能够使显示屏的相对位置固定,不需要再采用胶水将显示屏固定在边框上,保证显示屏设置稳定性的同时,避免显示装置组装过程中的点胶操作,提高显示屏的组装效率,且更加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组装和拆卸,有利于边框组件的重复利用。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包括挡边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挡边部围设形成所述矩形框结构,且所述挡边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边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挡边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挡边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挡边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有插设所述显示屏的所述插槽。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二限位部为光学组件提供限位,使第二限位部在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压住光学膜片,防止光学膜片跳脱或拱起,能够保证光学组件的设置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且边框的该种结构设置,能够使显示装置不再需要中框,即边框集成常规外框和中框的功能,能够简化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显示装置的加工成本,提高显示装置的加工和组装效率,且更加有利于保证显示装置的加工和组装质量。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抵压单元包括波珠螺丝,所述边框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插槽连通,所述波珠螺丝旋拧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且所述波珠螺丝设有钢珠的一端能伸入所述插槽中。通过设置波珠螺丝抵压显示屏,在进行波珠螺丝锁附过程中,波珠螺丝的末端的钢球能够在内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活动,避免波珠螺丝与显示屏硬碰撞,在实现对显示屏和边框位置锁定的同时,减小对显示屏的磨损。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上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抵压单元包括压片和锁紧螺丝,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插槽连通,所述压片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锁紧螺丝旋拧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且所述锁紧螺丝的末端能够伸入所述螺纹孔以抵压所述压片。该种结构成本较低。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该种设置,定位槽的设置,为背板与边框的连接提供定位,能够提高边框与背板的连接可靠性,保证背板与边框安装后的相对位置可靠性,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质量。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挡边部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沿所述挡边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向朝向所述边框的中心倾斜。导向斜面的设置,有利于将显示屏卡入插槽中。作为一种边框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边框分段,每个所述边框分段均呈“一”字形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边框分段可拆卸连接。种设置方式,有利于在显示装置的组装过程中,将显示屏插入插槽中,提高边框的加工便利性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便利性。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边框组件,所述显示屏的四边插入所述插槽中,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抵压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边框组件承载显示屏,能够提高边框组件与显示屏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方便显示装置的拆装。作为一种显示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包括挡边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挡边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挡边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挡边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挡边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挡边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有所述插槽;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和光学组件,所述背板位于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作为一种显示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板和围设在所述背板底板周缘处的背板侧板,所述背板侧板远离所述背板底板的一侧插入所述定位槽中,且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背板侧板内部的部分抵接于所述背板底板上。定位槽的设置,为背板与边框的连接提供定位,能够提高边框与背板的连接可靠性,保证背板与边框安装后的相对位置可靠性,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边框;11、挡边部;12、第一限位部;121、导向斜面;13、第二限位部;14、插槽;15、螺纹孔;16、定位槽;2、背板;21、背板侧板;22、背板底板;3、显示屏;4、光学组件;41、光学膜片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边框,所述边框整体呈中空的矩形框结构,所述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插设显示屏的插槽;/n抵压单元,所述抵压单元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边框,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以抵压所述显示屏。/n

【技术特征摘要】
1.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整体呈中空的矩形框结构,所述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插设显示屏的插槽;
抵压单元,所述抵压单元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穿设于所述边框,且所述抵压单元的末端伸入所述插槽内以抵压所述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挡边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挡边部围设形成所述矩形框结构,且所述挡边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边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挡边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挡边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挡边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有插设所述显示屏的所述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单元包括波珠螺丝,所述边框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插槽连通,所述波珠螺丝旋拧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且所述波珠螺丝设有钢珠的一端能伸入所述插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插槽连通,所述抵压单元包括压片和锁紧螺丝,所述压片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锁紧螺丝旋拧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且所述锁紧螺丝的末端能够伸入所述螺纹孔以抵压所述压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部的第二端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少洪王本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