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3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包括芯片、固定在芯片上表面的上部开口底部密封的盛液管、设置在芯片下表面与盛液管的底部连通的流道、设置在流道上的微阀和覆盖在芯片背面的密封板;密封板密闭覆盖在芯片下表面上使流道密封;微阀底部开有可旋转流通槽,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流道连通或者隔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流道紧密设计,解决传统的需要大量人工多步实验操作的问题,通过提前试剂盒化学组分包埋,液路自动控制,使传统的实验室多步操作变成了一个检测盒的自动化操作,同时减少芯片体积,采用旋转微阀的方式控制流道通断使液体流动和混合的操作更加简单,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式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
本技术涉及测量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
技术介绍
检测盒用于盛放根据应用需求的检测化学成分、试剂等,可应用领域如核酸提取,液体混合,化学反应等,一般应用在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等场景使用。现有的检测应用需要大量人工多步操作,因此亟需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提取分离样液的检测盒,本设计的检测盒可集成传统的多步操作方式到一个检测盒内,并通过提前试剂盒化学组分包埋,液路自动控制,把传统的多步操作集成在一体化的检验盒内,使传统的实验室多步操作变成了一个检测盒的自动化操作。根据需要将不同盛液管内提前存储需要的化学制剂,并按照应用需求定量流入流出到指定盛液管,实现目的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检测盒定量提取分离样液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通过流道紧密设计,解决传统的需要大量人工多步实验操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集成传统的多步操作到一个检测盒内,并通过提前试剂盒化学组分包埋,液路自动控制,使传统的实验室多步操作变成了一个检测盒的自动化操作。同时,采用旋转微阀的方式控制流道通断使液体流动和混合的操作更加简单,并且通过超声波、激光等焊接方式密封,提高密封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包括芯片、固定在芯片上表面的上部开口底部密封的盛液管、设置在芯片下表面与盛液管的底部连通的流道、设置在流道上的微阀和覆盖在芯片背面的密封板;密封板密闭覆盖在芯片下表面上使流道密封;微阀底部开有可旋转流通槽,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流道连通或者隔断;盛液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盛液管、第二盛液管、第三盛液管、第四盛液管和第五盛液管;流道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盛液管的底部及第三盛液管的上部连通的第一流道、两端分别与第二盛液管的底部及第三盛液管的上部连通的第二流道、两端分别与第四盛液管的底部及第三盛液管的上部连通的第三流道和两端分别与第五盛液管的底部及第三盛液管的上部连通的第四流道;微阀包括设置在第一流道上的第一微阀、设置在第二流道上的第二微阀、设置在第三流道上的第三微阀和设置在第四流道上的第四微阀,第一微阀、第二微阀、第三微阀和第四微阀的底部均开有流通槽;第一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第一流道连通或者隔断,第二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第二流道连通或者隔断,第三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第三流道连通或者隔断,第四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第四流道连通或者隔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芯片上与流道连通的废液池,流道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三盛液管的底部及废液池连通的第五流道,微阀还包括设置在第五流道上的第五微阀,第五微阀的底部开有流通槽,第五微阀用于通过旋转流通槽将第五流道连通或者隔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盛液管上部开有通气孔,芯片上与通气孔对应位置也设置开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第一盛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上盖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流道为凹陷式流道。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微阀顶部开有指示槽,指示槽用于指示连通槽的连通或者隔断状态,指示槽和连通槽为同一方向的一字槽;微阀的材质为橡胶或金属。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芯片、盛液管、密封板和废液池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亚克力、ABS、PC、PE和PMMA。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芯片及盛液管外部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组成上开口的盒状,微阀伸出盒外。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作为优选方式,第一盛液管、第二盛液管、第三盛液管、第四盛液管、第五盛液管和废液池与芯片的上表面的固定方式,密封板与芯片的下表面的固定方式,上盖与下盖的固定方式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粘接、热压键合、等离子键合、激光焊接和超声焊接。盛液管、废液池、芯片和密封板焊接装配好的组件为芯片组件,是检测盒的功能核心区域,用于存放样液和处理样液在不同盛液管间流动。微阀由橡胶材质或金属材质制成,底部开有流通槽,安装在相应的孔中,控制芯片上流道通断。当流通槽与流道对齐时为打开状态,液体可以流通;当流通槽与流道垂直时为关闭状态,液体不可以流通。上下盖采用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到芯片组件外侧,用于保护芯片组件,同时为微阀提供压紧力,确保其在指定位置,不会因外界的扰动发生松动,保证流道的密封性。本集成式流体检测盒的操作步骤如下:1.保持第二微阀、第三微阀、第四微阀和第五微阀关闭,打开第一微阀,气泵吸气,将第一盛液管内样液吸入第三盛液管。2.关闭第一微阀,涡旋振荡混匀1min,之后12000-13000rpm离心2min。3.打开第五微阀,气泵供气,将第三盛液管内液体推入废液池。4.关闭第五微阀,打开第三微阀,气泵吸气,将第四盛液管内1mL液体吸入第三盛液管。5.关闭第三微阀,涡旋振荡混匀1min,之后12000-13000rpm离心2min。6.打开第五微阀,气泵供气,将第三盛液管内液体推入废液池。7.重复Step4-6两次。8.打开第四微阀,气泵吸气,将第五盛液管内1mL液体吸入第三盛液管。9.关闭第四微阀,涡旋振荡混匀1min,之后12000-13000rpm离心2min。10.打开第五微阀,气泵供气,将第三盛液管内液体推入废液池,推液结束后关闭第五微阀。11.重复Step8-10两次。12.打开第二微阀,气泵供气,将第三盛液管内剩余液体推入第二盛液管内。加热振荡混匀5min。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芯片流道、结构设计更紧凑,使得芯片较现有产品尺寸更小,功能和应用场景更复杂和广泛。(2)流道通断的控制方式,旋转微阀的方式相比其他弹簧、电磁阀控制方式结构更简单,操作和实现起来也更方便。(3)零件间和流道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方式密封,密封可靠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实施例2芯片粘管后装配图;图4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芯片上表面示意图;图5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芯片下表面示意图;图6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芯片和密封板的装配图;图7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废液池示意图;图8为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微阀示意图。附图标记:1、芯片;2、盛液管;21、第一盛液管;22、第二盛液管;23、第三盛液管;24、第四盛液管;25、第五盛液管;3、流道;31、第一流道;32、第二流道;33、第三流道;34、第四流道;35、第五流道;4、微阀;41、第一微阀;42、第二微阀;43、第三微阀;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1)、固定在所述芯片(1)上表面的上部开口底部密封的盛液管(2)、设置在所述芯片(1)下表面与所述盛液管(2)的底部连通的流道(3)、设置在所述流道(3)上的微阀(4)和覆盖在所述芯片(1)背面的密封板(5);/n所述密封板(5)密闭覆盖在所述芯片(1)下表面上使所述流道(3)密封;/n所述微阀(4)底部开有可旋转流通槽,所述微阀(4)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流道(3)连通或者隔断;/n所述盛液管(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盛液管(21)、第二盛液管(22)、第三盛液管(23)、第四盛液管(24)和第五盛液管(25);/n所述流道(3)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盛液管(21)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一流道(3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盛液管(22)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二流道(3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盛液管(24)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三流道(33)和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盛液管(25)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四流道(34);/n所述微阀(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31)上的第一微阀(41)、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32)上的第二微阀(42)、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33)上的第三微阀(43)和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34)上的第四微阀(44),所述第一微阀(41)、所述第二微阀(42)、所述第三微阀(43)和所述第四微阀(44)的底部均开有所述流通槽;/n所述第一微阀(41)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一流道(31)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微阀(42)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二流道(32)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三微阀(43)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三流道(33)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四微阀(44)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四流道(34)连通或者隔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1)、固定在所述芯片(1)上表面的上部开口底部密封的盛液管(2)、设置在所述芯片(1)下表面与所述盛液管(2)的底部连通的流道(3)、设置在所述流道(3)上的微阀(4)和覆盖在所述芯片(1)背面的密封板(5);
所述密封板(5)密闭覆盖在所述芯片(1)下表面上使所述流道(3)密封;
所述微阀(4)底部开有可旋转流通槽,所述微阀(4)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流道(3)连通或者隔断;
所述盛液管(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盛液管(21)、第二盛液管(22)、第三盛液管(23)、第四盛液管(24)和第五盛液管(25);
所述流道(3)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盛液管(21)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一流道(3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盛液管(22)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二流道(3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盛液管(24)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三流道(33)和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盛液管(25)的底部及所述第三盛液管(23)的上部连通的第四流道(34);
所述微阀(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31)上的第一微阀(41)、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32)上的第二微阀(42)、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33)上的第三微阀(43)和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34)上的第四微阀(44),所述第一微阀(41)、所述第二微阀(42)、所述第三微阀(43)和所述第四微阀(44)的底部均开有所述流通槽;
所述第一微阀(41)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一流道(31)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微阀(42)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二流道(32)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三微阀(43)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三流道(33)连通或者隔断,所述第四微阀(44)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流通槽将所述第四流道(34)连通或者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流体检测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片(1)上与所述流道(3)连通的废液池(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雪娇张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源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