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35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包括防爆壳体和火焰检测组件;防爆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防爆筒和后盖,所述火焰检测组件包括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和与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连接的控制电路板,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上集成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检测火焰的紫外线辐射管,前盖上设置有与紫外线辐射管配合的石英玻璃视镜,前盖上与石英玻璃视镜配合的位置开有通孔,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数码管和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能够防水、防尘、具有隔爆特性,检测火焰光谱范围185nm~260nm,有效避免日光、可见光的干扰,检测火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并可在非常恶劣的工况环境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
本技术属于火焰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
技术介绍
火焰检测器一直是火灾、安防、工业燃烧器、燃烧炉、火炬等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燃烧监控,安全防护的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市场上的火焰检测器存在很多问题如下:有的采用光敏电阻作为火焰检测器,如果炉膛意外熄火,因为炉壁温度高,光量强度高,光敏电阻型的火焰检测器还认为有火,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采用分体结构,探头通过数据线把信号传输到仪表盒,因为现场工业设备环境复杂,很容易出现信号干扰,造成数据混乱和误报;有的产品没有采用防爆外壳,现场环境适应能量差;有的产品不能输出4~20mA模拟量信号,现场没法精确监控火焰大小;有的产品不能标定4~20mA模拟量信号,现场无法精准确定火焰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能够防水、防尘、具有隔爆特性的一体化紫外火焰检测器,检测火焰光谱范围185nm~260nm,有效避免日光、可见光的干扰,检测火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并可在非常恶劣的工况环境中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防爆壳体内的火焰检测组件;所述防爆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防爆筒和后盖,所述火焰检测组件包括由前至后设置在防爆筒内的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和与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上集成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检测火焰的紫外线辐射管,前盖上设置有与紫外线辐射管配合的石英玻璃视镜,前盖上与石英玻璃视镜配合的位置开有通孔,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数码管和按钮,后盖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数码管的视窗。上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UC3842的脉宽调制芯片U1和DIP-4封装的555定时器U2,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1引脚经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2与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2引脚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2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与+24V电源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2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另一路依次经电阻R4和电容C4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4引脚与电阻R4和电容C4的连接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6引脚经电阻R5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3引脚分三路,一路经电容C5接地,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7和电阻R8接地,第三路依次经电阻R6和电阻R9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阻R7和电阻R8的连接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经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24V电源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依次经二极管D1和电阻R10与电阻R6和电阻R9的连接端连接,二极管D1和电阻R10的连接端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6接地,第二路依次电阻R11和电容C7接地,电阻R11和电容C7的连接端依次经电阻R12和紫外线辐射管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紫外线辐射管和二极管D2的连接端分三路,一路经并联的电阻R13和电容C8接地,第二路与555定时器U2的第2引脚连接,第三路与555定时器U2的第6引脚连接,555定时器U2第5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4与+24V电源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15接地,555定时器U2的第3引脚为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的输出端。上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1的匝数比为6:125。上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的输出端和按钮均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数码管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上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辐射管选用型号为R2868的紫外线辐射管。上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由前盖外侧向前盖内侧逐渐减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使用紫外线辐射管作为火焰检测的探头,检测火焰中含有的紫外线,相比烟雾检测和热量检测等间接检测方式,拥有无与伦比的高灵敏度、高速响应性,检测准确性高,使用效果好。2、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将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数码管显示,使本仪器能够独立使用,无需从上位机上记录数据,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人机交互更加友好顺畅。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能够防水、防尘、具有隔爆特性的一体化紫外火焰检测器,检测火焰光谱范围185nm~260nm,有效避免日光、可见光的干扰,检测火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并可在非常恶劣的工况环境中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盖;2-防爆筒;3-紫外线辐射管;4-通孔;5-前盖;6-石英玻璃视镜;7-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8-控制电路板;9-数码管;10-按钮;11-视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防爆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防爆壳体内的火焰检测组件;所述防爆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5、防爆筒2和后盖1,所述火焰检测组件包括由前至后设置在防爆筒2内的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和与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连接的控制电路板8,所述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上集成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检测火焰的紫外线辐射管3,前盖5上设置有与紫外线辐射管3配合的石英玻璃视镜6,前盖5上与石英玻璃视镜6配合的位置开有通孔4,控制电路板8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数码管9和按钮10,后盖1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数码管9的视窗11。本实施例中,前盖5与防爆筒2之间以及后盖1与防爆筒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前盖5、防爆筒2和后盖1三者互相连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本实施例中,石英玻璃视镜6为平面石英玻璃视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灵敏度高、能够防水、防尘、具有隔爆特性的一体化紫外火焰检测器,检测火焰光谱范围185nm~260nm,有效避免日光、可见光的干扰,检测火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并可在非常恶劣的工况环境中使用;使用紫外线辐射管3作为火焰检测的探头,检测火焰中含有的紫外线,相比烟雾检测和热量检测等间接检测方式,拥有无与伦比的高灵敏度、高速响应性,检测准确性高,使用效果好;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8将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数码管9显示,使本仪器能够独立使用,无需从上位机上记录数据,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人机交互更加友好顺畅。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UC3842的脉宽调制芯片U1和DIP-4封装的5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防爆壳体内的火焰检测组件;所述防爆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5)、防爆筒(2)和后盖(1),所述火焰检测组件包括由前至后设置在防爆筒(2)内的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和与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连接的控制电路板(8),所述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上集成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检测火焰的紫外线辐射管(3),前盖(5)上设置有与紫外线辐射管(3)配合的石英玻璃视镜(6),前盖(5)上与石英玻璃视镜(6)配合的位置开有通孔(4),控制电路板(8)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数码管(9)和按钮(10),后盖(1)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数码管(9)的视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防爆壳体内的火焰检测组件;所述防爆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5)、防爆筒(2)和后盖(1),所述火焰检测组件包括由前至后设置在防爆筒(2)内的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和与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连接的控制电路板(8),所述火焰信号检测电路板(7)上集成有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检测火焰的紫外线辐射管(3),前盖(5)上设置有与紫外线辐射管(3)配合的石英玻璃视镜(6),前盖(5)上与石英玻璃视镜(6)配合的位置开有通孔(4),控制电路板(8)上集成有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数码管(9)和按钮(10),后盖(1)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数码管(9)的视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防爆型紫外线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UC3842的脉宽调制芯片U1和DIP-4封装的555定时器U2,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1引脚经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2与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2引脚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2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1与+24V电源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2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3接地,另一路依次经电阻R4和电容C4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4引脚与电阻R4和电容C4的连接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6引脚经电阻R5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U1的第3引脚分三路,一路经电容C5接地,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7和电阻R8接地,第三路依次经电阻R6和电阻R9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咸新区腾焰燃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