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尚武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1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节能壶,是由壶体、壶盖、把手及在壶中央设置一个内筋翅圆管组成,在内筋翅圆管中有筋翅,当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在热源上方时,热能便直接进入内筋翅圆管中,其热量大部经筋翅吸收后通过热传导给壶中的水加热。加热水,能节能其热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日常用品。目前家庭使用的壶,基本是其壶底的一个平面作为受热面,进行热能交换,其缺点是受热面积小,导致热效率低,热能浪费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为一种烧水装置,已有本人申报的技术专利,专利号为“93243837.7”,名为“高效节能多用途烧水装置”,但其外形又不是壶。本技术的宗旨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采取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使壶受热面积增大,提高其热效率,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本人申报的专利“高效节能多用途烧水装置”进行新的构思,其外形做成壶的形状,是由壶体、壶盖、把手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壶中央设置一个内筋翅圆管,在内筋翅圆管中有筋翅。当壶置于热源上时,热源直接对筋翅加热,使壶的受热面积较一般壶大大增加,故而有效地提高了热效率,达到我们的专利技术目的。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1)是壶体,(2)是内筋翅圆管,(3)是内筋翅,(4)是壶盖,(5)是提手1,(6)是壶嘴,(7)是提手2,(8)是螺帽,(9)是上挡板,(10)是螺杆,(11)是下挡板。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2)是内筋翅圆管,(3)是内筋翅。现在以图1所示的提壶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内筋翅圆管(2)套在壶的中心,筋翅的数量与高度可根据壶的容量大小和需要来设计;筋翅圆管可以铸造、锻压,或用焊接方式成形;壶体(1)与内筋翅圆管(2)可以焊接或铆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内筋翅圆管(2)是由两段组成,上部较下部为细,主要用作热能通道,其下部装有内筋翅(3),筋翅圆管上下两段可以铸造、锻压或用两段粗细不同的圆管焊接成形,还可以采用同一直径的圆管;(7)和(8)是提手,其外可包有隔热层,当水开时便于用手提拿;壶盖能够大开,以便清除壶中的水垢;在筋翅(3)中央的上、下方有上、下挡板(9)和(11)它们用螺杆(10)和螺帽(8)联结起来;壶底下方有一个锥形斜面,其直径做成与炉口相当,例如烧Φ120MM的蜂窝煤,壶底下方直径可做成Φ125~Φ250MM,正好将炉口扣住。当本技术放在热源上方时,热能直接走内筋翅之间的间隙,筋翅将吸收的热量迅速传导给内筋翅圆管(2),经它们将热量传给壶中的水,加速了热交换速度,取得最大的热效率。当然取消上、下挡板及其紧固件也不会影响其使用,其热效率仍然相当高。本技术可采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当将本技术扣在炉口上时,炉中热能便直接进入内筋翅圆管中,其热量经筋翅吸收后通过热传导给壶中的水加热。经对比,在同种热源下加热同样多的水,能节能50%~65%,其热效率均提高一倍以上,事实证明本技术确是高效节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壶,是由壶体、壶盖、把手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壶中央设置一个内筋翅圆管,在内筋翅圆管中有筋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壶,是由壶体、壶盖、把手等组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尚武
申请(专利权)人:周尚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