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油组件及T型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10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油组件及T型油烟机,集油组件包括机箱、集烟罩及设置在集烟罩下方的油杯,机箱具有下方连接部,下方连接部具有外围面,集烟罩具有由罩体围合成的集烟腔,下方连接部与集烟罩之间通过转接油盘连接,转接油盘包括连接围板和接油盘,连接围板围设在下方连接部的外围面上并与外围面固定连接;接油盘设置在集烟腔内并与罩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接油盘使机箱与集烟罩间接连接,避免了运输过程中造成集烟罩变形;而且连接密封性好,机箱内部的油污可全部流入转接油盘内,避免了油污进入集烟腔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油组件及T型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家用厨房电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油组件及T型油烟机。
技术介绍
油烟机作为厨房电器,早已成为我们厨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具。现有的油烟机包括侧吸油烟机和顶吸油烟机,其中顶吸油烟机又有T型油烟机,T型油烟机大多具有用于聚拢油烟的集烟罩和抽吸油烟的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机箱内,集烟罩具有顶壁和侧壁,顶壁的中部开设有出风口;风机组件通过出风口将进入集烟罩的油烟抽走;集烟罩的侧壁倾斜设置,以使集烟罩形成朝出风口汇拢的渐缩形腔体。然而,现有T型油烟机中,由于机箱与集烟罩直接连接,机箱重力全部作用在集烟罩拉伸面上,运输过程中易造成集烟罩变形,另外,为了有更好的拢烟效果,有的T型油烟机将集烟罩拉伸为非平面结构,与机箱直接连接后,密封效果差,油污会流到集烟罩内部,长期积累,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集油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油组件,包括机箱、集烟罩及设置在所述集烟罩下方的油杯,所述机箱具有下方连接部,所述下方连接部具有外围面,所述集烟罩具有由罩体围合成的集烟腔,所述下方连接部与所述集烟罩之间通过转接油盘连接,所述转接油盘包括连接围板和接油盘,所述连接围板围设在所述下方连接部的外围面上并与所述外围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油盘设置在所述集烟腔内并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上述的集油组件,通过转接油盘使机箱与集烟罩间接连接,避免了运输过程中造成集烟罩变形;而且连接围板围设在下方连接部的外围面上,连接密封性好,机箱内部的油污可全部流入转接油盘内,避免了油污进入集烟腔内部。示例性地,所述接油盘具有连接侧板,所述罩体具有外侧壁,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外侧壁之间通过龙骨连接。如此,通过龙骨连接集烟罩和接油盘,可避免机箱直接受力在集烟罩上,进一步避免了集烟罩变形。示例性地,所述龙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邻,所述第二板体从所述第一侧朝远离所述下方连接部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三板体从所述第一端朝远离所述下方连接部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壁包括有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固定连接。如此,龙骨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且能实现接油盘与集烟罩的可靠连接。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板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外侧壁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外侧壁相对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上向所述集烟腔内延伸出有内延壁,所述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内延壁上。如此,不仅能实现接油盘与集烟罩的可靠连接,还能避免连接螺钉外露的问题。示例性地,所述接油盘包括前板体、后板体和侧板体,所述前板体、所述后板体和所述侧板体围合形成与所述集烟腔适配的接油腔,所述前板体与所述侧板体的连接处具有前最低连接位置,所述前最低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接油腔的前底部,所述后板体与所述侧板体的连接处具有后最低连接位置,所述后最低连接位置形成所述接油腔的后底部,所述后底部上具有与所述油杯连通的漏油孔,且所述后底部低于所述前底部。如此,能使油污顺利通过漏油孔流入油杯中,避免了漏油不畅导致油污进入集烟腔内部的问题。示例性地,所述后底部与所述前底部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α为5°~15°。如此,更能使油污顺利通过漏油孔流入油杯中,进一步避免漏油不畅导致油污进入集烟腔内部的问题。示例性地,所述接油盘还包括有顶板体,所述顶板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接油腔的接油口,所述连接围板从所述开口的周缘向远离所述接油腔方向延伸而出。如此,更能很好地保证连接密封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T型油烟机,包括集油组件,所述集油组件为如上述的集油组件。由于上述的集油组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有上述的集油组件的T型油烟机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T型油烟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T型油烟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1中的转接油盘与集烟罩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的A部放大图;图3c为图3a中的B部放大图;图4为图3a对应的爆炸图;图5为图3a中的转接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转接油盘的侧视图;图7为图3a中的龙骨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机箱11—下方连接部111—外围面20—集烟罩21—罩体211—外侧壁2111—第一外侧壁2112—第二外侧壁212—内侧壁213—顶壁214—底壁215—内延壁22—集烟腔30—油杯40—转接油盘410—连接围板420—接油盘421—连接侧板422—前板体423—后板体424—侧板体425—顶板体4251—开口426—漏油孔4224—前最低连接位置4234—后最低连接位置4201—接油腔50—龙骨51—第一板体511—第一侧512—第一端513—第二端52—第二板体53—第三板体60—滤网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油组件,包括机箱10、集烟罩20及设置在集烟罩20下方的油杯30。机箱10内设置风机组件,机箱10具有下方连接部11,下方连接部11具有外围面111,外围面111为下方连接部11在外部可见的面。集烟罩20具有由罩体21围合成的集烟腔22,集烟罩20用于罩设在油烟源上方,如燃气灶的上方,以使从油烟源升起的油烟能够进入集烟腔22中,具体来说,罩体21可以包括外侧壁211、内侧壁212、顶壁213和底壁214,外侧壁211、内侧壁212、顶壁213和底壁214相互围合形成集烟腔22,顶壁213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图中未标记),内侧壁212倾斜设置,以使集烟腔22为向出风口汇拢的渐缩形腔体,出风口处设置有导烟板(导烟板在图中未标记处)。下方连接部11与集烟罩20之间通过转接油盘40连接,转接油盘40包括连接围板410和接油盘420,连接围板410围设在下方连接部11的外围面111上并与外围面111固定连接,接油盘420设置在集烟腔22内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油组件,包括机箱、集烟罩及设置在所述集烟罩下方的油杯,所述机箱具有下方连接部,所述下方连接部具有外围面,所述集烟罩具有由罩体围合成的集烟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连接部与所述集烟罩之间通过转接油盘连接,所述转接油盘包括连接围板和接油盘,所述连接围板围设在所述下方连接部的外围面上并与所述外围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油盘设置在所述集烟腔内并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油组件,包括机箱、集烟罩及设置在所述集烟罩下方的油杯,所述机箱具有下方连接部,所述下方连接部具有外围面,所述集烟罩具有由罩体围合成的集烟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连接部与所述集烟罩之间通过转接油盘连接,所述转接油盘包括连接围板和接油盘,所述连接围板围设在所述下方连接部的外围面上并与所述外围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油盘设置在所述集烟腔内并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具有连接侧板,所述罩体具有外侧壁,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外侧壁之间通过龙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邻,所述第二板体从所述第一侧朝远离所述下方连接部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三板体从所述第一端朝远离所述下方连接部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侧壁包括有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外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外侧壁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选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