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丹专利>正文

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9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包括气阀本体、气体输入管道和密封卡罩,所述密封卡罩卡接于气阀本体和气体输入管道的连接处之间,所述密封卡罩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密封卡罩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保护壳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本体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密封卡罩内的气压变化,将信号传输给报警装置本体,报警装置本体会做出相应的报警反应,以提醒用户在气体输入管道与气阀本体的连接处出现了漏气,用户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能及时对漏气状况进行处理,以尽量避免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报警装置本体
,具体为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气阀是压缩机中用来控制气体进出气缸的部件。主要由阀座、阀片、弹簧与升程限制器组成。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升启高度或闭合决定了气体通道的大小和密闭。弹簧主要用以推动阀片关闭,也可减轻阀片开启时与升程限制器的撞击。升程限制器可限制阀片的升程并可承座弹簧;气阀阀片的启闭由气缸内、外气体压差与弹簧力控制,无需其他驱动机构,故称自动阀。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气阀在使用过程中,1、有时会出现因气阀的质量问题或者阀门与气体输入管道的配合不够精准的问题,造成气阀与气体输入管道的连接处发生漏气的情况,造成安全事故,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天然气的泄漏会引起爆炸,造成极大的损失,需要实时监测警报警装置本体,2、现有的报警装置本体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被碰撞,造成报警装置本体的损坏,容易造成报警装置本体不及时,不能报警,造成危险,降低了报警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本体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密封卡罩内的气压变化,将信号传输给报警装置本体,报警装置本体会做出相应的报警反应,以提醒用户在气体输入管道与气阀本体的连接处出现了漏气,用户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能及时对漏气状况进行处理,以尽量避免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包括气阀本体、气体输入管道和密封卡罩,所述密封卡罩卡接于气阀本体和气体输入管道的连接处之间,所述密封卡罩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密封卡罩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保护壳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两端的滑块滑动连接于保护壳内,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所述保护壳内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为四组,四组所述气囊一侧均与报警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本体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保护壳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上盖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内两侧靠近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组滑槽内。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两侧均固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四组。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为三组,三组所述弹簧一端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卡罩、气阀本体、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本体配合使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本体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密封卡罩内的气压变化,将信号传输给报警装置本体,报警装置本体会做出相应的报警反应,以提醒用户在气体输入管道与气阀本体的连接处出现了漏气,用户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能及时对漏气状况进行处理,以尽量避免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2、通过设置保护壳、上盖、弹簧和气囊配合使用,对报警装置本体进行多层保护,避免了外力对报警装置本体的直接冲击,并且在弹簧和气囊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了对报警装置本体的防护作用,不易造成报警装置本体的损坏,延长了报警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阀本体;2、气体输入管道;3、密封卡罩;4、保护壳;401、通孔;402、滑槽;5、上盖;501、橡胶垫;502、螺栓;6、把手;7、防滑套;8、报警装置本体;9、气囊;10、支撑板;11、弹簧;12、压力传感器;1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包括气阀本体1、气体输入管道2和密封卡罩3,密封卡罩3卡接于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的连接处之间,密封卡罩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设置密封卡罩3可以将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之间密封连接;密封卡罩3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4,保护壳4顶部通过螺栓502螺纹连接有上盖5,上盖5和保护壳4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橡胶垫501,设置橡胶垫501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上盖5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6,把手6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7,设置把手6方便将上盖5提起;压力传感器12感应到的压力值就会增大,将信号传输给报警装置本体8,报警装置本体8会做出相应的报警反应,以提醒用户在气体输入管道2与气阀本体1的连接处出现了漏气,用户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就能及时对漏气状况进行处理,以尽量避免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保护壳4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弹簧11设置为三组,三组弹簧11一端均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设置三组弹簧11支撑支撑板10更稳定;支撑板10通过两端的滑块13滑动连接于保护壳4内,保护壳4内两侧靠近底部均开设有滑槽402,两组滑块13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组滑槽402内,设置滑槽402和滑块13匹配设置,使滑块13滑动更顺畅;支撑板10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8,保护壳4两侧均固开设有通孔401,通孔401设置为四组,设置通孔401方便将报警装置本体8报警发出的声音更好的传到保护壳4外;保护壳4内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囊9,气囊9设置为四组,四组气囊9一侧均与报警装置本体8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12和报警装置本体8电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报警装置本体8放在保护壳4内的支撑板10上,将上盖5闭合,对报警装置本体8进行多层保护,避免了外力对报警装置本体8的直接冲击,并且在弹簧11和气囊9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了对报警装置本体8的防护作用,不易造成报警装置本体8的损坏,延长了报警装置本体8的使用寿命。工作原理:使用时,密封卡罩3卡接在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的连接处之间,密封卡罩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密封卡罩3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4,保护壳4顶部通过螺栓502螺纹连接有上盖5,保护壳4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通过两端的滑块13滑动连接于保护壳4内,支撑板10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8,保护壳4内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囊9,气囊9设置为四组,四组气囊9一侧均与报警装置本体8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12和报警装置本体8电性连接,使用时,将密封卡罩3卡接在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的连接处之间,在密封卡罩3中会形成一个密封空腔,正常情况下,密封空腔内的气体压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包括气阀本体(1)、气体输入管道(2)和密封卡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卡罩(3)卡接于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的连接处之间,所述密封卡罩(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密封卡罩(3)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4),所述保护壳(4)顶部通过螺栓(502)螺纹连接有上盖(5),所述保护壳(4)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通过两端的滑块(13)滑动连接于保护壳(4)内,所述支撑板(10)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8),所述保护壳(4)内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囊(9),所述气囊(9)设置为四组,四组所述气囊(9)一侧均与报警装置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和报警装置本体(8)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装置,包括气阀本体(1)、气体输入管道(2)和密封卡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卡罩(3)卡接于气阀本体(1)和气体输入管道(2)的连接处之间,所述密封卡罩(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密封卡罩(3)上固定安装有保护壳(4),所述保护壳(4)顶部通过螺栓(502)螺纹连接有上盖(5),所述保护壳(4)内底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通过两端的滑块(13)滑动连接于保护壳(4)内,所述支撑板(10)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报警装置本体(8),所述保护壳(4)内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气囊(9),所述气囊(9)设置为四组,四组所述气囊(9)一侧均与报警装置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和报警装置本体(8)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自动化气阀漏气报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丹周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纪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