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93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密封圈,涉及密封圈技术,旨在解决在密封圈对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连接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管道规格来对密封圈进行挑选,一旦现场出现规格失常的情况,那么现场的安装工作则会由于缺少合适的密封圈而导致滞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密封条,密封条包括厚部、与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薄部以及与薄部远离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条,厚部远离薄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面与厚部齐平的遮挡部,连接条的宽度小于厚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管道的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增大了密封圈的可用范围,并且密封圈采用的氢化丁腈橡胶材质,能够令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密封圈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节密封圈。
技术介绍
密封圈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在油、水、气等管道的密封连接上均需要密封圈进行密封。在密封圈对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连接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管道规格来对密封圈进行挑选,一旦现场出现规格失常的情况,那么现场的安装工作则会由于缺少合适的密封圈而导致滞后,由此影响管道的正常连接安装工程。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密封圈,能够根据管道的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增大了密封圈的可用范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厚部、与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薄部以及与薄部远离厚部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条,所述厚部远离薄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面与厚部齐平的遮挡部,所述连接条的宽度小于厚部的宽度,所述连接条的自由端与厚部远离薄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其与遮挡部的顶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使用本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的时候,人们能够取来密封条,将其裹到两根管道的连通处的外侧,而后将连接条的自由端进行弯折,而后盖在遮挡部的顶面上,并且与厚部远离薄部的一端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好以后,连接条能够与厚部进行收紧以及放松,从而使得密封条得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管道,令本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较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厚部的厚度大于薄部的厚度,且所述薄部的宽度等于厚部的宽度,所述薄部与厚部圆弧过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部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所述遮挡部的最大厚度小于厚部与连接条的厚度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遮挡部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从而使得连接条在与厚部进行连接的时候,能够令连接条的底面与遮挡部的顶面抵触,并且随着连接条与厚部的重叠,连接条的底面会呈倾斜状,遮挡部则有效地避免连接条与管道之间产生间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厚部远离薄部的一侧开设有位于遮挡部上方的进口一,所述厚部的顶面上开设有出口一,所述厚部内开设有连通进口一和出口一的通道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连接厚部与连接条的时候,人们能够将连接条插入进口一通过通道一进行引导从而从出口一离开,通过通道一内壁与连接条的外表面抵触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厚部的顶面上开设有位于出口一和薄部之间的进口二以及出口二,所述厚部内开设有连通进口二和出口二的通道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条离开出口一以后,人们能够将连接条插入进口二通过通道二进行引导从而从出口二离开,通过通道二内壁与连接条的外表面抵触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条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材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人们需要使用本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的时候,人们能够取来密封条,将其裹到两根管道的连通处的外侧,而后将连接条的自由端进行弯折,而后盖在遮挡部的顶面上,并且与厚部远离薄部的一端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好以后,连接条能够与厚部进行收紧以及放松,从而使得密封条得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管道,令本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以及较好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1、厚部;11、进口一;12、通道一;13、出口一;14、进口二;15、通道二;16、出口二;2、薄部;3、连接条;4、遮挡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密封条,密封条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氢化丁腈橡胶具有良好耐油性能,并且由于其高度饱和的结构,使其具良好的耐热性能,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从增强了密封条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如图2所示,密封条包括厚部1、与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薄部2以及与薄部2远离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条3,厚部1的厚度大于薄部2的厚度,且薄部2的宽度等于厚部1的宽度,薄部2与厚部1圆弧过度,连接条3的宽度小于厚部1的宽度,通过设置连接条3,从而使得当人们需要将密封条连接成环状的时候,能够通过连接条3与厚部1进行连接来完成调整。如图3和4所示,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面与厚部1齐平的遮挡部4,遮挡部4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遮挡部4的最大厚度小于厚部1与连接条3的厚度差,通过设置遮挡部4,从而使得当连接条3需要与厚部1进行连接的时候,人们能够通过遮挡部4来对连接条3与厚部1的重叠处进行遮挡,使得密封条连接成圈的密封圈的各个内圈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密封。如图5所示,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侧开设有位于遮挡部4上方的进口一11,厚部1的顶面上开设有出口一13,厚部1内开设有连通进口一11和出口一13的通道一12,厚部1的顶面上开设有位于出口一13和薄部2之间的进口二14以及出口二16,厚部1内开设有连通进口二14和出口二16的通道二15,当连接条3需要与厚部1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时候,连接条3能够先穿过进口一11通过通道一12从出口一13离开,而后再进入到进口二14通过通道二15离开出口二16后离开,从而使得连接条3的外表面能够与通道一12和通道二15的内壁抵触,从而增大摩擦力,使得连接条3不容易与厚部1脱离。当人们需要使用本密封圈来对两根管道的连通处进行密封的时候,人们能够取来密封条,将密封条裹到两根管道的连通处的外侧,而后通过手动的方式,将连接条3的自由端翻转过来盖到遮挡部4上,由于连接条3的宽度小于厚部1的宽度,从而使得连接条3能够顺畅的插入到进口一11内,不会出现无法得到限位的情况,并且连接条3的自由端进入到进口一11内以后,得到通道一12的导向,继而从出口一13中出来,而后人们捏住连接条3的自由端进行拉出,而后再对其进行弯折插入到进口二14内,连接条3的自由端得到通道二15的导向下,从出口二16中离开,并且连接条3与通道一12和通道二15的内壁进行抵触,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令连接条3无法从通道一12和通道二15中逃离,令密封条能够调整成环状,并且对两根管道的连通处进行密封,并且当两根管道的规格不同时,只需要人们对连接条3的自由端进行拉拔或者放松即可对不同规格大小的管道进行适应,并且遮挡部4能够在连接条3穿过通道一12和通道二15的时候对连接条3与厚部1的重叠处进行遮挡,使得遮挡部4能够始终受到连接条3的作用力,令遮挡部4能够跟随厚部1、薄部2以及连接条3来对两根管道的连通处进行密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厚部(1)、与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薄部(2)以及与薄部(2)远离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条(3),所述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面与厚部(1)齐平的遮挡部(4),所述连接条(3)的宽度小于厚部(1)的宽度,所述连接条(3)的自由端与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其与遮挡部(4)的顶面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厚部(1)、与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薄部(2)以及与薄部(2)远离厚部(1)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条(3),所述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面与厚部(1)齐平的遮挡部(4),所述连接条(3)的宽度小于厚部(1)的宽度,所述连接条(3)的自由端与厚部(1)远离薄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其与遮挡部(4)的顶面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部(1)的厚度大于薄部(2)的厚度,且所述薄部(2)的宽度等于厚部(1)的宽度,所述薄部(2)与厚部(1)圆弧过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4)的纵截面呈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宝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尔雅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