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93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属于水电工程钻探领域,提供一种可提高凿痕分布均匀性的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包括棘轮、螺旋棒、螺旋套和钎杆,所述螺旋棒与钎杆固定连接,螺旋棒为能够伸缩并转动地设置于棘轮内,并且螺旋棒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转动一定角度θ,所述螺旋棒每往复伸缩一次对应相对于棘轮转动的转动传动比t=360°/θ;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以使得所述转动传动比t为无限小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钎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冲击凿痕位置不会重复,可有效地提高凿痕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凿岩有效性和凿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电工程钻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凿岩机中螺旋棒与棘轮、塔型弹簧组合后,实现螺旋棒每往复伸缩一次,螺旋棒连同钎杆一起沿螺旋套后退、带动螺旋棒和钎杆,使钎具整体旋转一定角度。现行主流的风动凿岩机的钎杆单次旋转角度为30°,即钎杆每冲击一次钎杆将旋转30°。以最常用的十字形钎头为例,每片合金负担90°范围,90°是30°的整数倍,冲击3次后,钎头冲击形成的新凿痕均布孔底,但是之后的每一次冲击旋转后钎刃都重复落在原有的旧凿痕上,导致凿痕处过度破碎,而凿痕间破碎不足,具体可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而凿痕重复的结果是岩削呈粉状和较粗颗粒,岩粉多增加工作面粉尘浓度,粗颗粒多易于引起卡钎事故;此外,在凿痕位置冲击岩石的弊病是因没有自由面致使破岩有效性低,从而降低凿岩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凿痕分布均匀性的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包括棘轮、螺旋棒、螺旋套和钎杆,所述螺旋棒与钎杆固定连接,螺旋棒为能够伸缩并转动地设置于棘轮内,并且螺旋棒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转动一定角度θ,所述螺旋棒每往复伸缩一次对应相对于棘轮转动的转动传动比t=360°/θ;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以使得所述转动传动比t为无限小数。进一步的是:所述θ为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仅通过改变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进而改变转动传动比t,使得t为无限小数,这样可使得钎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理论上每次的冲击凿痕位置不会重复,因此可有效地提高凿痕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凿岩有效性和凿岩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转动传动比为9的凿岩机,在十字形钎头连续凿岩三次分别对应的凿痕角度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90°范围内的凿痕位置展开的示意图;图3为螺旋套和棘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中标记为:钎杆1、凿痕2、棘轮3、螺旋棒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若本技术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用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方位用语,是为了利于构件间相对位置联系的描述,非为相关构件、构件间位置关系的绝对位置特指,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若本技术中有涉及数量的用语,如“多”、“多个”、“若干”等,具体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为现有产品中钎杆每冲击一次钎杆将旋转30°对应的凿痕位置的分布示意图,并在以最常用的十字形钎头为例,每片合金负担90°范围,90°是30°的整数倍,冲击3次后,钎头冲击形成的新凿痕均布孔底,但是之后的每一次冲击旋转后钎刃都重复落在原有的旧凿痕上,导致凿痕处过度破碎,而凿痕间破碎不足。本技术所述的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其包括棘轮3、螺旋棒4、螺旋套和钎杆1,所述螺旋棒4与钎杆1固定连接,螺旋棒4为能够伸缩并转动地设置于棘轮3内,并且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3转动一定角度θ,所述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对应相对于棘轮3转动的转动传动比t=360°/θ;上述各传动结构中的部件及其配合关系均与现有技术一致,其中螺旋棒4与棘轮3的配合位置关系大致可参照附图3所示;本技术为通过改变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结构,具体为通过改变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这样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以使得所述转动传动比t为无限小数。这样可使得钎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理论上每次的冲击凿痕2位置不会重复,因此可有效地提高凿痕2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凿岩有效性和凿岩效率。其中,螺旋棒4每次往复伸缩的过程中,其为通过螺旋棒4上的螺旋槽41与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配合,实现的驱动螺旋棒4的转动;而螺旋棒4的转动角度则与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直接相关,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改变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即可实现改变螺旋棒4每次往复伸缩所对应的转动角度θ;而通过设置特定的倾斜度,即可实现转动传动比t为一个无限小数。例如,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可通过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为一特定结构,通过其与螺旋棒4的配合,具体实现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3转动一定角度θ为27°,此时对应该能的t为40/3,t为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进而,可实现凿岩机凿岩过程中,理论上每次的冲击凿痕2的位置不会重复,因此可有效地提高凿痕2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凿岩有效性和凿岩效率。当然,由于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需要与螺旋棒4的具体尺寸、规格等参数相结合后才能最终计算并确定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对应的转动角度θ;因此,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的倾斜度并非一固定的值,其具体需要与螺旋棒4的具体尺寸、规格等参数确定后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包括棘轮(3)、螺旋棒(4)、螺旋套和钎杆(1),所述螺旋棒(4)与钎杆(1)固定连接,螺旋棒(4)为能够伸缩并转动地设置于棘轮(3)内,并且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3)转动一定角度θ,所述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对应相对于棘轮(3)转动的转动传动比t=360°/θ;其特征在于:设置螺旋套内的导向斜坡,以使得所述转动传动比t为无限小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凿岩机钎杆转动传动结构,包括棘轮(3)、螺旋棒(4)、螺旋套和钎杆(1),所述螺旋棒(4)与钎杆(1)固定连接,螺旋棒(4)为能够伸缩并转动地设置于棘轮(3)内,并且螺旋棒(4)每往复伸缩一次将通过螺旋套内导向斜坡的导向作用相对于棘轮(3)转动一定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大明刘小平李奉霖张光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