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及楼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368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及楼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墙一体化系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在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下部设置多个外墙现浇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楼体还包括楼层板,在楼层板与外墙一体化系统下部相接的侧面与外墙现浇孔对应的位置开设规格、形状、数量一致的楼层板现浇孔,在楼板层现浇孔内设置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在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内设置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和制造、安全性能高的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及楼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及楼体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及楼体。
技术介绍
外墙,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是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和防火安全等。现在的很多建筑都需要在外墙体加设保温层和装饰层,一般来说为了方便施工,很多建材已经实现了保温层和装饰层的合二为一,不过目前将带保温板的外墙与楼板固定是一大技术难题。中国技术专利CN201320001392.4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固外墙保温材料的锚固件,其包括固定夹紧件和保温板连接件,所述保温板连接件一方面连接住外墙保温板,一方面被固定夹紧件的其中一端夹紧,所述固定夹紧件的另一端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外墙上。该项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把保温板挂在墙体上,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连接牢固,提高工作效率。中国技术专利CN201920434379.5提供了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角钢圈梁和构造柱均与外墙可拆卸连接,构造柱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角钢圈梁与构造柱垂直,角钢圈梁与构造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具有在加固外墙的同时,保持外墙的原有风貌,提高外墙的整体性,保持建筑物原有外立面风格的效果。现有技术中,还会采用在外墙和楼层板之间设置角钢连接杆,起到连接固定外墙和楼层板,并将外墙托起的作用。但是以上现有技术均存在如下缺陷:1、锚固筋能够防止保温板和面层在横向上脱离基层墙体,但保温板和面层具有纵向整体性,在长期的重力受力下,其会发生纵向上的偏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采用角钢连接杆、角钢圈梁的方式将外墙与楼层板连接时,角钢材质与混凝土墙体的结合力差、且角钢导热系数高,不利于外墙的固定性和保温性。3、角钢连接杆、角钢圈梁、构造柱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和制造、安全性能高、保温效果好的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该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楼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在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下部设置多个外墙现浇孔。优化的,相邻外墙现浇孔之间的距离为1-1.5m。优化的,外墙现浇孔内设置外墙现浇混凝土柱。优化的,外墙现浇混凝土柱内设置钢筋。优化的,外墙现浇孔和外墙现浇混凝土柱的形状为方形或柱形。优化的,其还包括位于一体化系统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隔断板和设置在隔断板两端的扩展段;隔断板的数量为多个,其将保温板延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长度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扩展段位于保温板外部并位于基层墙体或面层内部;隔断板与两端的扩展段分别形成T型。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制成的楼体,还包括楼层板,在楼层板与外墙一体化系统下部相接的侧面与外墙现浇孔对应的位置开设规格、形状、数量一致的楼层板现浇孔,在楼板层现浇孔内设置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在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内设置钢筋。优化的,连接件采用玻璃钢材质;玻璃钢材质的厚度为0.05-0.2m,隔断板的长度为0.5-1.5m,扩展段的长度为0.4-0.8m,两个隔断板之间的距离为0.5-1.5m,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长度为2-4m,保温板的厚度为0.5-1m,面层的厚度为0.5-1m,基层墙体的厚度为0.5-1m。优化的,楼层板的厚度为0.5-1.5m,外墙现浇孔和楼板层现浇孔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0.3-0.8m本技术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从上到下垂直高度即为其高度方向,也即连接件、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的高度方向。当一体化系统竖直放置从上到下俯视一体化系统时,在一体化系统俯视图的平面上,沿基层墙体长边的方向即一体化系统的长度方向,这个方向也是保温板和面层的长度方向、扩展段的长度方向、以及隔断板的厚度方向;与前述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为隔断板的长度方向、保温板的厚度方向、面层的厚度方向。玻璃钢学名纤维增强塑料,俗称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根据采用的纤维不同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GFRP),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CFRP),硼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下部设置多个外墙现浇孔,内设外墙现浇混凝土柱,一方面,基层墙体和面层的主要材质均为混凝土,外墙现浇混凝土柱与基层墙体和面层能够自然的固定连接,基于此,进一步保温板通过穿过其内部的外墙现浇混凝土柱而与基层墙体和面层实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外墙混凝土柱设置在外墙一体化系统的下部,其可以对外墙整体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防止在长期的重力受力下,其发生纵向上的偏移,提高其安全性;同时这种设置现浇孔和填充现浇混凝土柱的形式,导热系数低、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2、在楼层板与外墙一体化系统下部相接的侧面与外墙现浇孔对应的位置开设规格、形状、数量一致的楼层板现浇孔,在楼板层现浇孔内设置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和外墙现浇混凝土柱材质、形状、规格、数量一致,其是一个整体,通过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和外墙现浇混凝土柱的连接贯通,外墙一体化系统和楼层板连接为一个整体。从整个楼体看楼板层、基层墙体、面层均主要为混凝土材质,这位于不同位置的结构,已经通过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和外墙现浇混凝土柱连通贯穿,并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同样的楼层板混凝土柱设置在楼层板内部,其可以对楼层板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防止在长期的重力受力下,其发生纵向上的偏移,提高其安全性;同时这种设置现浇孔和填充现浇混凝土柱的形式,导热系数低、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3、在外墙现浇混凝土柱和楼层板现浇混凝土柱内设置钢筋,能够进一步增强现浇混凝土柱对外墙和楼层板向上的支撑力,增大整个楼体的稳固性。4、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件,将保温板横向切割为多个部分,打破了保温板的纵向整体性,提高了其安全性;基层墙体、面层同为混凝土,其自身牢牢固定为一个整体,同时连接件贯穿在基层墙体、面层和保温板内部,起到将保温板与基层墙体、面层固定连接并将保温板固定在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内部的作用;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和制造的优点。5、本技术采用玻璃钢材质的连接件,其导热系数仅为0.40w/(m·k),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钢铁材质的锚固筋导热系数高达40-60w/(m·k)相比,大大降低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系统的保温效果。且其强度高达7000兆帕以上,与采用空心层相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强度。6、隔断板延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高度方向贯通保温板,即隔断板与保温板高度一致,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在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下部设置多个外墙现浇孔;外墙现浇孔内设置外墙现浇混凝土柱;其还包括位于一体化系统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隔断板和设置在隔断板两端的扩展段;隔断板的数量为多个,其将保温板延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长度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扩展段位于保温板外部并位于基层墙体或面层内部;隔断板与两端的扩展段分别形成T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在基层墙体、保温板和面层下部设置多个外墙现浇孔;外墙现浇孔内设置外墙现浇混凝土柱;其还包括位于一体化系统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隔断板和设置在隔断板两端的扩展段;隔断板的数量为多个,其将保温板延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的长度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扩展段位于保温板外部并位于基层墙体或面层内部;隔断板与两端的扩展段分别形成T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外墙现浇孔之间的距离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墙现浇混凝土柱内设置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固保温外墙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墙现浇孔和外墙现浇混凝土柱的形状为方形或柱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忠东牟浩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九屋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