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53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染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染色机,包括机体、第一提布轮、第二提布轮、第一染液喷嘴、第二染液喷嘴、集液区和液泵;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布料依次经过第一染液喷嘴的一次喷染,集液区的一次浸染,再经过第二染液喷嘴的二次喷染,再经过机体下部的二次浸染,使布料实现多次喷染和浸染的循环,使布料对酸性上色均匀、减少色花、提高印染效果,上色更均匀,节省染程,在循环利用染料的同时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起毛造成染料污染而造成的染色质量差,比传统染色浴比达到1:3以下,节省水资源。省汽、省电、省助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染色机
本技术涉及染色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染色机。
技术介绍
溢流染色机是目前印染厂应用较为广泛的染色设备,但在使用中由于布料自身特性易发生褶皱,因此在溢流法染色时会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现象,同时现在多数溢流染色机都配置有染料液循环装置,但由于染料在对布料进行染色时会附带布料上纤维,会对染料池中的染料带来污染,当纤维聚集过多还会出现堵塞管路的情况出现,且染色耗能大,均匀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织物染色均匀度,同时降低能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染色机,包括机体、第一提布轮、第二提布轮、第一染液喷嘴、第二染液喷嘴、集液区和液泵;所述机体一侧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缸口,所述第一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靠近缸口处,所述第二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远离缸口处,所述第一提布轮与第二提布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集液区设置在第一提布轮和第二提布轮之间的下方,所述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于机体的底部,所述液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机体上部,所述第一染液喷嘴和第二染液喷嘴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染液喷嘴位于第一提布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位于第二提布轮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染色机结构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布料依次经过第一染液喷嘴的一次喷染,集液区的一次浸染,再经过第二染液喷嘴的二次喷染,再经过机体下部的二次浸染,使布料实现多次喷染和浸染的循环,使布料对酸性上色均匀、减少色花、提高印染效果,上色更均匀,节省染程,在循环利用染料的同时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起毛造成染料污染而造成的染色质量差,比传统染色浴比达到1:3以下,节省水资源。省汽、省电、省助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染色机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机体;11、缸口;2、第一提布轮;3、第二提布轮;4、第一染液喷嘴;5、第二染液喷嘴;6、集液区;61、弧形板;7、液泵;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挡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染色机,包括机体1、第一提布轮2、第二提布轮3、第一染液喷嘴4、第二染液喷嘴5、集液区6和液泵7;所述机体1一侧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缸口11,所述第一提布轮2设置在机体1内靠近缸口11处,所述第二提布轮3设置在机体1内远离缸口11处,所述第一提布轮2与第二提布轮3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集液区6设置在第一提布轮2和第二提布轮3之间的下方,所述液泵7的进液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连接于机体1的底部,所述液泵7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连接管9连接于机体1上部,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和第二染液喷嘴5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位于第一提布轮2的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位于第二提布轮3的上方。上述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布料从缸口11进入机体1内,在第一提布轮2、第二提布轮3和其他移送叠布装置的配合带动下,使布料如图1所示在机体1内循环输送,当布料经过第一提布轮2时,染液经第一染液喷嘴4喷向布料,进行喷染,布料在第一提布轮2的作用下进入集液区6,第一染液喷嘴4喷出的染液在集液区6内聚集,多余的染液溢流出集液区6流向机体1下部,对布料进行初步浸染,然后布料经由第二提布轮3输送出集液区6,此时染液通过第二染液喷嘴5喷向布料,进行二次喷染,然后布料在移送叠布装置的作用下叠送至机体1下部,通过聚集在机体1下部的染液进行二次浸染,然后布料通过移送叠布装置到达第一提布轮2处,重复上述步骤,使布料循环染色。上述染色机结构中,可在第一染液喷嘴4和第二染液喷嘴5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并设置控制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传感传输张力自动设置染液喷嘴压力。上述染色机结构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布料依次经过第一染液喷嘴4的一次喷染,集液区6的一次浸染,再经过第二染液喷嘴5的二次喷染,再经过机体1下部的二次浸染,使布料实现多次喷染和浸染的循环,使布料对酸性上色均匀、减少色花、提高印染效果,上色更均匀,节省染程,在循环利用染料的同时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起毛造成染料污染而造成的染色质量差,比传统染色浴比达到1:3以下,节省水资源。省汽、省电、省助剂。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位于第一提布轮2输送布料方向的斜上方。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染色均匀度,节省染程。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位于第二提布轮3输送布料方向的斜上方。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染色均匀度,节省染程。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的喷液方向为向机体1中心方向倾斜45度角。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染色均匀度,节省染程。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的喷液方向为向机体1中心方向倾斜45度角。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染色均匀度,节省染程。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集液区6由弧形板61和机体1侧壁围成。进一步的,上述染色机结构中,所述集液区6的下方设有弧形挡料板10。实施例1一种染色机,包括机体1、第一提布轮2、第二提布轮3、第一染液喷嘴4、第二染液喷嘴5、集液区6和液泵7;所述机体1一侧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缸口11,所述第一提布轮2设置在机体1内靠近缸口11处,所述第二提布轮3设置在机体1内远离缸口11处,所述第一提布轮2与第二提布轮3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集液区6设置在第一提布轮2和第二提布轮3之间的下方,所述液泵7的进液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连接于机体1的底部,所述液泵7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连接管9连接于机体1上部,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和第二染液喷嘴5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位于第一提布轮2的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位于第二提布轮3的上方。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位于第一提布轮2输送布料方向的斜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位于第二提布轮3输送布料方向的斜上方。所述第一染液喷嘴4的喷液方向为向机体1中心方向倾斜45度角。所述第二染液喷嘴5的喷液方向为向机体1中心方向倾斜45度角。所述集液区6由弧形板61和机体1侧壁围成。所述集液区6的下方设有弧形挡料板1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染色机结构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布料依次经过第一染液喷嘴的一次喷染,集液区的一次浸染,再经过第二染液喷嘴的二次喷染,再经过机体下部的二次浸染,使布料实现多次喷染和浸染的循环,使布料对酸性上色均匀、减少色花、提高印染效果,上色更均匀,节省染程,在循环利用染料的同时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起毛造成染料污染而造成的染色质量差,比传统染色浴比达到1:3以下,节省水资源。省汽、省电、省助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提布轮、第二提布轮、第一染液喷嘴、第二染液喷嘴、集液区和液泵;/n所述机体一侧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缸口,所述第一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靠近缸口处,所述第二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远离缸口处,所述第一提布轮与第二提布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集液区设置在第一提布轮和第二提布轮之间的下方,所述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于机体的底部,所述液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机体上部,所述第一染液喷嘴和第二染液喷嘴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染液喷嘴位于第一提布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位于第二提布轮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提布轮、第二提布轮、第一染液喷嘴、第二染液喷嘴、集液区和液泵;
所述机体一侧靠近上部的位置设有缸口,所述第一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靠近缸口处,所述第二提布轮设置在机体内远离缸口处,所述第一提布轮与第二提布轮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集液区设置在第一提布轮和第二提布轮之间的下方,所述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于机体的底部,所述液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于机体上部,所述第一染液喷嘴和第二染液喷嘴均连接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染液喷嘴位于第一提布轮的上方,所述第二染液喷嘴位于第二提布轮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银林朝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德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