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344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备,第一管路的一端用于与调节池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污泥池连通,第三管路的一端用于与厌氧区连通,第四管路的一端用于与好氧区连通,第五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沉淀池连通,第六管路上设有泵,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均与第六管路的一端连通,第四管路以及第五管路的另一端均与第六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一管路上、第二管路上、第三管路上、第四管路上、第五管路上分别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泵以及优化管路,实现单个泵体即可实现污泥泵以及排空泵的功能要求,减少了泵的设置数量,同时减少了动力设备的故障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含回流污泥,回流污泥指曝气池混合液经沉淀池沉淀浓缩下来的污泥中回流至厌氧区。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污泥回流通过污泥泵抽取的方式来实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地上或地埋式)配置机动排空泵,装置反应区作检修时,需排空,将一体化装置中各反应区的污水外排至调节池。回流污泥泵和机动排空泵分别作用于不同的位置,实现不同功能。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采用机动排空泵的排泥方式需每次人工手动将泵放入装置中,临时接管道和接电,这种方式不仅消耗人工和工时,而且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以及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管路优化,实现泵作为污泥回流动力的污泥泵同时,也可兼做装置中的污水排空泵。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用于与调节池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污泥池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用于与厌氧区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用于与好氧区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沉淀池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上设有泵,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管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泵以及优化管路,实现单个泵体即可实现污泥泵以及排空泵的功能要求,减少了泵的设置数量,同时减少了动力设备的故障几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均为电动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采用电动阀,便于自动化控制,省去了阀门开启和关闭的人为操作。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泵的开启和关闭。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自动化控制各个阀门以及泵,降低了各个操作的人力劳动强度,从而减少了认为操作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所述厌氧区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厌氧区内污泥浓度的MLSS传感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厌氧区设置MLSS传感器,实现对厌氧区内的污泥浓度的实时监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区、好氧区、沉淀池、污泥池、调节池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所述厌氧区、好氧区、沉淀池依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污泥池连通,所述第三管路远离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厌氧区连通,所述第四管路远离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第五管路远离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泵以及优化管路,泵即可作为污泥回流动力,又可作为污水设备的污水排空动力,减少了的泵的设置数量,同时减少了动力设备的故障几率。进一步,还包括设备间,所述泵设在所述设备间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设备间,对泵的设置进行保护,减少了泵的电路设备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第四管路,5、第五管路,6、第六管路,7、调节池,8、污泥池,9、厌氧区,10、好氧区,11、沉淀池,12、泵,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6、第四阀门,17、第五阀门,18、设备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五管路5和第六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1的一端用于与调节池7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的一端用于与污泥池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3的一端用于与厌氧区9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一端用于与好氧区10连通,所述第五管路5的一端用于与沉淀池11连通,所述第六管路6上设有泵12,所述第一管路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路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管路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另一端连通,需要说明的,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以及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由于都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一端连通,此处连接可以通过多通管进行连通,可以直接与第六管路6连通,也可以间接通过管路连通,第四管路4、第五管路5与第六管路6的连接方式也同样如此,所述第一管路1上设有第一阀门13,所述第二管路2上设有第二阀门14,所述第三管路3上设有第三阀门15,所述第四管路4上设有第四阀门16,所述第五管路5上设有第五阀门17。通过采用泵12以及优化管路,实现单个泵体即可实现污泥泵以及排空泵的功能要求,减少了泵的设置数量,同时减少了动力设备的故障几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以及第五阀门17均为电动阀,所述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以及第五阀门17采用电动阀,便于自动化控制,省去了阀门开启和关闭的人为操作。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以及第五阀门17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以及第五阀门17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泵1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泵12的开启和关闭。通过设置控制器,实现自动化控制各个阀门以及泵12,降低了各个操作的人力劳动强度,从而减少了认为操作的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厌氧区9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厌氧区9内污泥浓度的MLSS传感器,通过在厌氧区9设置MLSS传感器,实现对厌氧区9内的污泥浓度的实时监控。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厌氧区9、好氧区10、沉淀池11、污泥池8、调节池7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所述厌氧区9、好氧区10、沉淀池11依次连通(厌氧区9、好氧区10、沉淀池11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五管路(5)和第六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1)的一端用于与调节池(7)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的一端用于与污泥池(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3)的一端用于与厌氧区(9)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一端用于与好氧区(10)连通,所述第五管路(5)的一端用于与沉淀池(11)连通,所述第六管路(6)上设有泵(12),所述第一管路(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路(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管路(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上设有第一阀门(13),所述第二管路(2)上设有第二阀门(14),所述第三管路(3)上设有第三阀门(15),所述第四管路(4)上设有第四阀门(16),所述第五管路(5)上设有第五阀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五管路(5)和第六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1)的一端用于与调节池(7)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的一端用于与污泥池(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3)的一端用于与厌氧区(9)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一端用于与好氧区(10)连通,所述第五管路(5)的一端用于与沉淀池(11)连通,所述第六管路(6)上设有泵(12),所述第一管路(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路(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管路(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六管路(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上设有第一阀门(13),所述第二管路(2)上设有第二阀门(14),所述第三管路(3)上设有第三阀门(15),所述第四管路(4)上设有第四阀门(16),所述第五管路(5)上设有第五阀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以及第五阀门(17)均为电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污泥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珣屈红汪君晖姚海军盘章俊梁伦硕陈明翠赵正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