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42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包括反应池,反应池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污水出水口、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和排泥口,反应池的底部内设置有用于布水和吸泥的布水吸泥管,布水吸泥管一端连接循环水进口,另一端连接排泥口,所述的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连接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循环泵进水端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反应池,将混合液循环输送至布水吸泥管,通过布水吸泥孔布水进行生化处理区的水力混合搅拌,在避免氧气带入的同时,实现整个断面的高效均匀混合搅拌。需要排泥时停止循环搅拌进行短时间静沉,优先将比重较大的无机泥和死泥快速沉淀至底部,通过布水吸泥管吸至排泥管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高,氮磷的去除成为当今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许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着出水总氮不能达标的瓶颈。针对污水脱氮的方法,迄今为止只有生物脱氮是最经济有效的。缺氧反硝化要获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要实现池内的均匀混合,避免溶解氧带入;一方面要保持生化区较高的污泥活性。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要求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常采用一体化设备,并在反应池采用内置填料的方式提高抗冲击能力。缺氧池常采用潜水搅拌机等进行搅拌混合的方式,但难以实现整个水池断面的均匀混合,使得池容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且水池内置了填料的一体化设备,不便安装潜水搅拌机,给混合搅拌带来不利。从而影响了反硝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水力循环混合搅拌,可实现反硝化区整个断面的均匀混合搅拌,又可避免溶解氧的带入。需要排泥时,停止循环搅拌进行短时间静沉,优先将比重较大的无机泥和死泥快速沉淀至底部,通过布水吸泥管吸至排泥管排除。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污水出水口、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和排泥口,所述的污水进水口连接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口连接污水出水管,反应池的底部内设置有用于布水和吸泥的布水吸泥管,所述布水吸泥管一端连接循环水进口,另一端连接排泥口,所述的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通过设置于反应池外的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的排泥口连接有排泥管。可选地,所述布水吸泥管用作循环混合搅拌或排泥时的吸泥,排泥时,停止循环泵的运行,生化处理区进行短时间的静沉,优先将比重较大的无机泥和死泥快速沉淀至底部,通过布水吸泥管吸至排泥管排除。可选地,所述布水吸泥管包括两根横向主管和连接在横向主管之间的多根纵向均匀布置的穿孔管。可选地,所述穿孔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布水及吸泥的孔。可选地,所述布水吸泥管布置的高度距离反应池底部5cm~10cm;所述循环水进口高度和排泥口高度均与布水吸泥管中心齐平;所述循环水出口布置的高度距离反应池底部30cm-50cm。可选地,所述反应池上还设置有加药管,用于投加碳源或营养盐。可选地,所述污水进水口和污水出水口设置方式采用上进下出或者下进上出。可选地,所述反应池内置纤维束填料、组合式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等悬挂式填料。填料底部距离反应池的底部40cm-60cm,填料顶部距离最高液位40cm-60cm。可选地,所述循环管路和排泥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可选地,所述的排泥方式可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或排泥泵排泥,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液位差≥0.9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各个装置形成多级串联,上一级的污水出水管连接至下一级的污水进水管,最后一级出水接好氧池;可以通过多组并联提高处理规模和形成多组并联运行。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循环泵进水端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反应池,将混合液循环输送至布水吸泥管,通过布水吸泥管布水进行生化处理区的水力混合搅拌,在避免氧气带入的同时,实现整个断面的高效均匀混合搅拌。需要排泥时停止循环搅拌进行短时间静沉,优先将比重较大的无机泥和死泥快速沉淀至底部,通过布水吸泥管吸至排泥管排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图1中A-A视图(省略循环管路和循环泵);图3为本图1中B-B视图。零件标号说明1-反应池;2-布水吸泥管;3-污水进水口;4-污水出水口5-循环水出口;6-循环水进口;7-排泥口;8-循环管路;9-横向主管;10-穿孔管;11-布水吸泥孔;12-循环泵;13-排泥管;14-污水进水管;15-污水出水管;16-加药管;17-填料;18-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示意的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内为污水反硝化生化处理区,所述反应池1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3、污水出水口4、循环水出口5、循环水进口6和排泥口7。所述反应池1内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布水和吸泥的布水吸泥管2,布水吸泥管2的一端与循环水进口6连接,另一端与排泥口7连接,布水吸泥管2通过布水吸泥孔11布水,布水范围基本覆盖反应池1底部区域。反应池1外设置有循环管路8和循环泵12,所述的循环水进口6和循环水出口5通过循环管路8连接,循环泵12的进水端通过循环管路8连接至反应池1的循环水出口5,循环泵12的出水端通过循环管路8连接至循环水进口6。循环泵12工作时,使反应池1的混合液通过循环水出口5进入循环管路8,然后经循环水进口6进入布水吸泥管2,进而通过布水吸泥孔11进行布水,在反应池1内形成水力循环混合搅拌,在避免氧气带入的同时,实现整个断面的高效均匀混合搅拌。该装置同时适用于有填料或者无填料的反应池1,搅拌效果较机械搅拌更优,且安装填料时不便于安装机械搅拌时,水力搅拌能够解决缺氧区的混合问题。所述的布水吸泥管2另一端连接排泥口7,排泥口7通过控制阀18连接排泥管13,用于定期排泥。即需要排泥时,停止循环泵12的运行,反应池1进行短时间的静沉,比重较大的无机泥及死泥优先快速沉于池底,通过布水吸泥管2吸至排泥管13排除。排泥方式可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或排泥泵排泥,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液位差≥0.9m。进一步地,本例中,所述的污水进水口3连接污水进水管14,污水出水口4连接污水出水管15,用于污水的接入和接出。污水进水口3和污水出水口4设置方式采用上进下出或者下进上出。所述布水吸泥管2由两根横向主管9和多根纵向均匀布置的穿孔管10组成,穿孔管1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布水及吸泥的布水吸泥孔11,孔沿穿孔管10轴向均匀分布为多个;所述穿孔布水管2布置在反应池1底部,布置的高度距离底部5cm~10cm,便于布水和吸泥;所述循环水进口6高度和排泥口7高度均与布水吸泥管2中心齐平;所述循环水出口5布置的高度距离反应池底部30cm-50cm,便于连接循环泵12。本例中,反应池1内可设置填料17,提高抗冲击负荷,延长生物链和增加生物量。其中填料17可采用纤维束填料、组合式填料或弹性立体填料等悬挂式填料。填料17底部高度距离反应池1的底部40cm-60cm,填料17顶部距离最高液位40cm-60cm。污水进水管14中的污水需经过预处理后(SS≤80mg/L且无有毒有害物质)方可进入反应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污水出水口、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和排泥口,所述污水进水口连接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口连接污水出水管,反应池的底部内设置有用于布水和吸泥的布水吸泥管,所述布水吸泥管一端连接循环水进口,另一端连接排泥口,所述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通过设置于反应池外的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排泥口连接有排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污水出水口、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和排泥口,所述污水进水口连接污水进水管,污水出水口连接污水出水管,反应池的底部内设置有用于布水和吸泥的布水吸泥管,所述布水吸泥管一端连接循环水进口,另一端连接排泥口,所述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通过设置于反应池外的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排泥口连接有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吸泥管用于循环混合搅拌或排泥时吸泥,排泥时,停止水力循环混合搅拌,通过布水吸泥管吸至排泥管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吸泥管包括两根横向主管和连接在横向主管之间的多根纵向均匀间隔布置的穿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布水或吸泥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混合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乾前杜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郅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