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及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08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及运输装置,涉及轨道板运输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和防护机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的夹持槽,夹持槽沿着固定底座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防护机构与夹持槽的内壁连接;通过支撑架的夹持槽能够保证平板呈立式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并且当固定底座放置在运输车辆后,支撑架可以根据运输车辆的宽度设置有多个夹持槽,每个夹持槽内通过防护机构对平板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实现了对平板立式运输的固定,一次能够运输多块轨道板,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成本,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板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及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板运输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及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无砟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而且列车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以上,无砟轨道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维护工作少,避免了飞溅道砟。目前,我国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正处于逐渐趋于成熟阶段,轨道板与调整层、承载层形成整体复合式结构,是无砟轨道中非常重要的构件,轨道板的质量对整体复合式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轨道板预制过程中,水养后成品板需要运往存板区继续养护。现有技术中,针对轨道板的运输,一般是采用单块运输,并且轨道板一般是平铺在运输车辆上。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辆运输车辆只能运输一块轨道板,并且当轨道板运输到指定位置后,还需要对平放的轨道板进行翻转,从而会造成轨道板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及运输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板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和防护机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沿着所述固定底座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夹持槽内部,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夹持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护机构用于与所述夹持槽内的平板的平面贴合,以将平板固定于所述夹持槽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和间隔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连接,所述间隔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且所述间隔立柱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间隔立柱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及第二支撑立柱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沿着平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用于共同与夹持槽内的平板的一侧面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间隔立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数量一一对应。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间隔立柱包括有多个所述间隔立柱,多个所述间隔立柱沿着垂直于平板延伸方向呈等间距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立柱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远离所述间隔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斜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远离所述间隔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撑立柱。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一作业平台和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作业平台位于所以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一斜撑之间,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的一侧依次与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的另一侧依次与多组所述第一斜撑连接;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位于所以第二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斜撑之间,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的一侧依次与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的另一侧依次与多组所述第二斜撑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作业平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范围为大于平板的二分之一高度;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范围为大于平板的二分之一高度;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高度范围为大于平板的三分之二高度;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高度范围为大于平板的三分之二高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两侧,所述第一爬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连接,所述第二爬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二作业平台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支撑板和防滑层;所述防滑层通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夹持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滑层用于与平板的表面贴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所述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和防护机构;支撑架与固定底座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的夹持槽,夹持槽沿着固定底座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防护机构位于支撑架的夹持槽内部,防护机构与夹持槽的内壁连接,防护机构用于与夹持槽内的平板的平面贴合,以将平板固定于夹持槽内;通过支撑架的夹持槽能够保证平板呈立式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并且当固定底座放置在运输车辆后,支撑架可以根据运输车辆的宽度设置有多个夹持槽,每个夹持槽内通过防护机构对平板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实现了对平板立式运输的固定,并且一次能够运输多块轨道板,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成本,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轨道板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位于运输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平板;200-固定底座;300-支撑架;301-第一支撑立柱;302-第二支撑立柱;303-间隔立柱;304-第一斜撑;305-第二斜撑;306-第一作业平台;307-第二作业平台;308-第一爬梯;309-第二爬梯;400-防护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200、支撑架300和防护机构400;支撑架300与固定底座200连接,支撑架30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100的夹持槽,夹持槽沿着固定底座20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防护机构400位于支撑架300的夹持槽内部,防护机构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和防护机构;/n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沿着所述固定底座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n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夹持槽内部,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夹持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护机构用于与所述夹持槽内的平板的平面贴合,以将平板固定于所述夹持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支撑架和防护机构;
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平板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沿着所述固定底座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
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夹持槽内部,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夹持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护机构用于与所述夹持槽内的平板的平面贴合,以将平板固定于所述夹持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和间隔立柱;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连接,所述间隔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且所述间隔立柱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间隔立柱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及第二支撑立柱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沿着平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多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用于共同与夹持槽内的平板的一侧面贴合固定;
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间隔立柱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数量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间隔立柱包括有多个所述间隔立柱,多个所述间隔立柱沿着垂直于平板延伸方向呈等间距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立柱之间形成所述夹持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平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
所述第一斜撑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远离所述间隔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斜撑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立柱;
所述第二斜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远离所述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瑞寇卫国李永崧李光均牛建明刘广邓林左贤思周向国童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