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01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底座、压印辊和供墨组件;底座上设置有导轨,供墨组件与导轨滑动连接;供墨组件包括第一墨斗、第二墨斗和印版辊;第一墨斗与第二墨斗之间设有第一吸墨辊组,第二墨斗与印版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墨辊组;印版辊表面设有与标签图案一致的凹槽,印版辊的两侧分别与压印辊和第二吸墨辊组贴合。通过设置压印辊和供墨组件,第一吸墨辊组和第二吸墨辊组能快速稳定地把油墨从第一墨斗经第二墨斗输送到印版辊上,供墨组件的滚动传送实现了油墨厚度的精准控制,保证印版辊上的油墨能均匀地转移到标签纸上,提高标签印刷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标签生产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在标签印刷生产中,凹版印刷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原理是使整个印版表面涂满油墨,然后用刮墨机构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干净,使油墨只存留在图文部分的网穴之中,然后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将油墨转移到标签纸的表面,获得标签成品。为保证标签的印刷质量,必须控制好印版上油墨的厚度,确保印刷成品的厚度和清晰度保持一致。目前,大部分厂家采用刮墨刀去除空白部分的油墨,无法使油墨的厚度保持一致,也无法避免印刷不均匀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标签印刷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用以提高标签油墨的厚度的控制精度,提高标签印刷的良品率。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底座、压印辊和供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供墨组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供墨组件包括第一墨斗、第二墨斗和印版辊;所述第一墨斗与所述第二墨斗之间设有第一吸墨辊组,所述第二墨斗与所述印版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墨辊组;所述印版辊表面设有与标签图案一致的凹槽,所述印版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压印辊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贴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吸墨辊组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压印辊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上述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压印辊和供墨组件,第一吸墨辊组和第二吸墨辊组能快速稳定地把油墨从第一墨斗经第二墨斗输送到印版辊上,供墨组件的滚动传送实现了油墨厚度的精准控制,保证印版辊上的油墨能均匀地转移到标签纸上,提高标签印刷的良品率。进一步,所述第一墨斗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墨口。通过设置进墨口,便于对供墨组件进行加墨操作,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墨辊组与所述第二吸墨辊组之间设置有滤网。通过设置滤网,有效过滤第二墨斗中油墨的杂质,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印刷品质。进一步,所述第二墨斗内设置有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设置高度传感器,控制器能实时采集到第二墨斗内的油墨量,避免发生油墨不足或者空印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供墨组件位置的手轮。通过设置手轮,便于调整供墨组件与底座的位置,进而调整压印辊与印版辊的距离,保证印版辊上的油墨能稳定地转移到不同厚度的标签上,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所述手轮同轴设置有齿轮,所述供墨组件的下端设置有锯齿,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啮合。这种结构便于手轮对供墨组件的位置进行精准的调节,进一步保证了凹版印刷装置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所述供墨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固定件。通过设置固定件,便于把供墨组件固定在底座上,进而锁紧印版辊,避免印刷过程中压印辊与印版辊发生位移导致印刷质量的下降。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墨辊组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吸墨轮,多个所述吸墨轮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通过设置吸墨轮,能稳定持续地把油墨从第一墨斗经第二墨斗输送到印版辊上,有效降低油墨传送不均匀、不到位的风险。进一步,两个相邻所述吸墨轮的间距沿靠近所述印版辊的方向逐渐减小。这种结构能保证吸墨轮上的油墨厚度沿靠近印版辊的方向逐渐减小,提高油墨输送的稳定性,也实现印版辊上油墨厚度的精准控制。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电机具有精度高、响应快的优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能有效提高油墨运送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准性。上述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压印辊和供墨组件,第一吸墨辊组和第二吸墨辊组能快速稳定地把油墨从第一墨斗经第二墨斗输送到印版辊上,供墨组件的滚动传送实现了油墨厚度的精准控制,保证印版辊上的油墨能均匀地转移到标签纸上,提高标签印刷的良品率;通过设置进墨口,便于对供墨组件进行加墨操作,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使用便利性;通过设置手轮,便于调整供墨组件与底座的位置,进而调整压印辊与印版辊的距离,保证印版辊上的油墨能稳定地转移到不同厚度的标签上,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底座100、压印辊200和供墨组件300;底座100上设置有导轨110,供墨组件300与导轨110滑动连接;供墨组件300包括第一墨斗310、第二墨斗320和印版辊330;第一墨斗310与第二墨斗320之间设有第一吸墨辊组340,第二墨斗320与印版辊330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墨辊组350;印版辊330表面设有与标签图案一致的凹槽,印版辊330的两侧分别与压印辊200和第二吸墨辊组350贴合;底座100上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20、第二驱动装置130和控制器140;第一驱动装置120驱动第一吸墨辊组340和第二吸墨辊组35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130驱动压印辊200转动;第一驱动装置120和第二驱动装置130均与控制器140电连接。通过设置压印辊200和供墨组件300,第一吸墨辊组340和第二吸墨辊组350能快速稳定地把油墨从第一墨斗310经第二墨斗320输送到印版辊330上,供墨组件300的滚动传送实现了油墨厚度的精准控制,保证印版辊330上的油墨能均匀地转移到标签纸上,提高标签印刷的良品率。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墨斗310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墨口311。通过设置进墨口311,便于对供墨组件300进行加墨操作,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吸墨辊组340与第二吸墨辊组350之间设置有滤网360。通过设置滤网360,有效过滤第二墨斗320中油墨的杂质,提高凹版印刷装置的印刷品质。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墨斗320内设置有高度传感器321,高度传感器321与控制器140电连接。通过设置高度传感器321,控制器140能实时采集到第二墨斗320内的油墨量,避免发生油墨不足或者空印的情况。另一个实施例,底座100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供墨组件300位置的手轮150。通过设置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压印辊和供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供墨组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供墨组件包括第一墨斗、第二墨斗和印版辊;所述第一墨斗与所述第二墨斗之间设有第一吸墨辊组,所述第二墨斗与所述印版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墨辊组;所述印版辊表面设有与标签图案一致的凹槽,所述印版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压印辊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贴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吸墨辊组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压印辊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压印辊和供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供墨组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供墨组件包括第一墨斗、第二墨斗和印版辊;所述第一墨斗与所述第二墨斗之间设有第一吸墨辊组,所述第二墨斗与所述印版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墨辊组;所述印版辊表面设有与标签图案一致的凹槽,所述印版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压印辊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贴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吸墨辊组和所述第二吸墨辊组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压印辊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斗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墨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墨辊组与所述第二吸墨辊组之间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墨斗内设置有高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采利信标签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