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81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3
一种电动工具包含一机壳、一输出轴、一机杆及一握柄。其中输出轴及机杆结合于机壳相对的两端,且输出轴与机杆的一端位于机壳内,另一端位于机壳外,且机壳内部并于输出轴与机杆之间具有一作动装置,作动装置连接输出轴;握柄设置于机杆的自由端;两个电池包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杆的两侧,并电性连接所述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轴与握柄于所述轴线上之外侧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动工具的重心至第一端的距离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距离之比值介于0.304与0.456之间。如此一来,方便使用者手持操作,减少使用疲劳及身体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
本技术与手持式电动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方便手持操作且减少对使用者的伤害之特性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一般冲击式手持电动工具中之驱动组件大致具备冲击装置、减速齿轮箱及马达。欲进行拆装螺栓之作业时,用户手持于电动工具的一端的握柄,并将在电动工具的另一端的工具头与螺栓结合,当电动工具开启时,马达会先经过减速齿轮箱调变输出的扭矩量,再经由所述冲击装置产生一周向冲击力,并将扭力与周向冲击力经由所述工具头作用于螺栓上,借以进行拆卸或组装螺栓。前述之扭力与周向冲击力所产生的扭矩及振动通常让使用者需耗费精力稳定电动工具,再加上现有的电动工具多有重心过低而不利于移动机器及难操作的问题;甚至有一些电动工具重心过高,容易因为振动而偏移对准位置,造成操作过程的误差。是以,现有电动工具因配重未经设计时常导致使用者不便,且长时间使用下来除了有操作疲劳的疑虑之外,容易造成使用者身体上的伤害,实有解决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有方便手持操作且减少使用者伤害之特性。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包含:/n一机壳、一输出轴及一机杆,其中所述输出轴及所述机杆结合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端,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外;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位于同一轴线上;/n一握柄,设置于所述机杆的自由端;/n一冲击齿轮箱及一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沿所述轴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之间,并且所述冲击齿轮箱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马达;/n两个电池包,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杆的两侧,并电性连接所述马达;/n其特征在于,/n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握柄在所述轴线上的外侧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动工具的重心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包含:
一机壳、一输出轴及一机杆,其中所述输出轴及所述机杆结合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端,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外;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位于同一轴线上;
一握柄,设置于所述机杆的自由端;
一冲击齿轮箱及一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沿所述轴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之间,并且所述冲击齿轮箱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马达;
两个电池包,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杆的两侧,并电性连接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握柄在所述轴线上的外侧端分别为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所述电动工具的重心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之比值介于0.304与0.456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冲击齿轮箱的重心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之比值介于0.092与0.138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马达的重心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之比值介于0.191与0.287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松
申请(专利权)人: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