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77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丸清理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相向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并栓接有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活动框、第一弹簧、第三电机、敲块和第二通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活动框进行震动,方便将直径小于弹丸直径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细小的杂质掺杂入弹丸内,通过筛选结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弹丸与大颗粒杂质进行分离,方便对弹丸进行快速分离,解决了传统传统工件用抛丸清理机无法对弹丸进行单独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
本技术属于抛丸清理机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
技术介绍
抛丸清理机是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将弹丸抛向滚筒内连续翻转的工件上,从而达到清理工件的目的,它适用于各行业中的15公斤以下的铸锻件的清砂、除锈、去氧化皮和表面强化,抛丸清理机是利用钢铁丸送至高速旋转的圆盘上,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高速抛出的钢丸撞击零件表面,达到光饰的目的,抛丸清理机能使零件表面产生压应力,而且没有含硅粉末,对环境污染小。工件放置时间过长,表面会生锈,造成表面氧化层疏松,影响工件的质量,为了保障工件的质量,需要将工件表面疏松的氧化层去除,使用者抛丸清理机对工件进行清理比较快捷,传统的抛丸清理机无法将使用后的弹丸与清理的杂质进行分离,增加人工分离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件清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工件用抛丸清理机无法对弹丸进行单独分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相向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并栓接有挂钩,所述箱体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嵌设有抛头,所述箱体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筛选结构,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震动机构,所述固定箱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筛选结构包括支撑座、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二电机、连接杆、活动箱、支撑架、第一活动框和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背面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活动块并栓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正面的顶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第二活动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活动块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顶部贯穿第二通槽并栓接有活动箱,所述第二活动块的顶部栓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顶部贯穿第二通槽并栓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活动框,所述活动箱的底部与支撑架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框的底部与活动箱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框内腔底部和活动箱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活动框和活动箱的右侧均贯穿固定箱并向右延伸。优选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第二活动框、第一弹簧、第三电机、敲块和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箱内腔正面和背面顶部的中心处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框,所述第二活动框顶部的左侧栓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固定箱内腔的顶部栓接,所述固定箱左侧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敲块,所述敲块的顶部与第二活动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框内腔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相向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并第一活动框的正面和背面栓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一侧与第一通槽内腔的两侧栓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贯穿第二滑槽并与第一通槽内腔的底部栓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活动箱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导流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二活动框、第一弹簧、第三电机、敲块和第二通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活动框进行震动,方便将直径小于弹丸直径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细小的杂质掺杂入弹丸内,通过支撑座、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二电机、连接杆、活动箱、支撑架、第一活动框和第一通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弹丸与大颗粒杂质进行分离,方便对弹丸进行快速分离,解决了传统传统工件用抛丸清理机无法对弹丸进行单独分离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活动框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活动框发生晃动,提升第一活动框的稳定性,同时辅助第一活动框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第二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进行缓冲,避免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与第一通槽发生碰撞,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发生偏移,同时辅助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在第一通槽的内腔进行左右滑动,通过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的配合,方便对弹丸进行快速分离,通过导流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弹丸进行导流,方便弹丸向右集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固定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支撑座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固定箱的结构局部俯视剖面图。图例说明:1、箱体;2、固定块;3、活动板;4、第一电机;5、抛头;6、固定箱;7、筛选结构;71、支撑座;72、第一活动块;73、第二活动块;74、第二电机;75、连接杆;76、活动箱;77、支撑架;78、第一活动框;79、第一通孔;8、震动机构;81、第二活动框;82、第一弹簧;83、第三电机;84、敲块;85、第二通孔;9、第一滑槽;10、第一滑块;11、第二弹簧;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相向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活动板3,活动板3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3并栓接有挂钩,箱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嵌设有抛头5,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箱6,固定箱6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筛选结构7,固定箱6内腔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震动机构8,固定箱6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通过第二活动框81、第一弹簧82、第三电机83、敲块84和第二通孔8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活动框81进行震动,方便将直径小于弹丸直径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细小的杂质掺杂入弹丸内,通过支撑座71、第一活动块72、第二活动块73、第二电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相向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3)并栓接有挂钩,所述箱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嵌设有抛头(5),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箱(6),所述固定箱(6)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筛选结构(7),所述固定箱(6)内腔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震动机构(8),所述固定箱(6)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相向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3)并栓接有挂钩,所述箱体(1)的右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嵌设有抛头(5),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箱(6),所述固定箱(6)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筛选结构(7),所述固定箱(6)内腔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震动机构(8),所述固定箱(6)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用抛丸清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结构(7)包括支撑座(71)、第一活动块(72)、第二活动块(73)、第二电机(74)、连接杆(75)、活动箱(76)、支撑架(77)、第一活动框(78)和第一通孔(79),所述固定箱(6)内腔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支撑座(71),所述支撑座(71)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72)和第二活动块(73),所述第一活动块(72)的背面栓接有第二电机(74),所述第二电机(74)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活动块(72)并栓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正面的顶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5),所述连接杆(75)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第二活动块(73)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7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活动块(72)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顶部贯穿第二通槽并栓接有活动箱(76),所述第二活动块(73)的顶部栓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顶部贯穿第二通槽并栓接有支撑架(77),所述支撑架(77)的顶部栓接有第一活动框(78),所述活动箱(76)的底部与支撑架(77)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框(78)的底部与活动箱(76)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框(78)内腔底部和活动箱(7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渝之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