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40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它包括电池盒、盒门和盒后开关,特征是在电池盒内的内盒仓前端设有螺母,在内盒的前端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栓,螺母与螺栓的端部设有滑配合面,内盒的中间为电池槽,在内盒仓尾端的电极套上分别安装有正极顶杆、正极弹簧和负极顶杆、负极弹簧,并还设有防止电池盒全部拉出表壳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电池盒被拉出时延时3秒钟使阀门关闭,防止窃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窃性能好的优点,适用于智能燃气表及各种智能表具。(*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表具的电源设备,尤其是涉及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由于煤气的广泛使用,作为计量仪器的智能燃气表也将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燃气表以其计量准确、阀门动作灵敏可靠及智能化等优点深受欢迎。但如果采用装在普通电池盒内的干电池作为电源,为智能燃气表中的电脑控制器及执行元件供电,它就存在以下缺点1.当智能燃气表阀门打开后如遇突然断电,智能燃气表中的电脑控制器及执行元件将由于失电而停止工作,此时阀门仍然是打开的,煤气仍可通过,则自动计量功能丧失,可达到窃气的目的;2.如有人欲偷气,他只要从电池盒的正负极引两根导线出来,在阀门打开后剪断导线,或迅速拿掉电池切断电源,就可使阀门等执行元件因突然断电而停止工作,阀门仍然处于开启状态,而计量功能却丧失了,不计数,这样窃用气者就可在不计量情况下用气。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打开电池盒门后实现3秒钟延时供电的及无法采用在3秒钟内拿掉电池及引出导线等手段而窃气的、结构简单合理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盒门、电池盒和盒后开关,特征是在电池盒的外盒中设有内盒仓,内盒仓前端设有螺母,内盒的两端均为圆柱体,中间为半圆形的电池槽,在内盒前端的圆柱体上设有与螺母配套的螺栓,长条形正极铜片加工成“L”形,一端固定在电池槽的前端,另一端穿出电池槽至内盒外的末端,与套在内盒末端圆柱体上的正极圈接触,“T”形负极顶杆的前端穿过电极套的中间圆孔伸出在电池槽中与电池负极接触,负极弹簧的一端弹顶负极顶杆的末端,“T”形正极顶杆的前端穿过电极套的边圆孔顶住正极圈,正极弹簧的一端弹顶正极顶杆的末端,正极弹簧和负极弹簧的另一端均接电路板;电池盒的上下两面均加工有凸出的限位结构。螺钉将锁片固定在中间穿过盒门的拉手上,拉手和锁片相对于盒门作90°旋转运动,将电池盒锁紧在表壳内;在电池盒的上下两面的一边均加工有限位筋;螺母与螺栓的端部设有滑配合面,间隙为0.04mm;相邻两个内盒仓前端的螺母是互相导通的;在电池盒的前端的盒门只能在外盒上移动且不能完全从外盒的卡槽中卸脱。本技术由于在电池盒上有凸出的限位结构,就可以防止电池盒被拉出智能燃气表表壳,且正负极均在外盒的里面,在不破坏构件的情况下无法接触得到正负极,在折卸电池时,必须打开电池盒门,拉出电池盒,这样盒后开关就会断开,提供关闭信号给电脑控制器,此时正极弹簧和负极弹簧能一直弹顶正、负极顶杆,保持3秒钟向执行元件供电,也就能使打开的阀门在这3秒钟内自动关闭,达到防止偷气的目的。再由于铜螺母和铜螺栓的滑配合面只有0.04mm的间隙,无法由正负极或电池的正负极上引出直径大于0.04mm导线采。如导线直径小于0.04mm,则导线在通过四个相互导通的螺母和螺栓时产生短路而烧断,也起到了防窃的作用。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窃性能好的优点,适用于各种智能型表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向剖视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电池盒1、盒门4和盒后并关24,在电池盒1的外盒25中设有四个内盒仓3,内盒仓3的前端设有铜螺母9,内盒12的两端均为圆柱体,中间为半圆形的电池槽13,在内盒12前端的圆柱体上设有与铜螺母9配套的螺栓10;长条形正极铜片(11)加工成“L”形,一端固定在电池槽13的前端,另一端穿出电池槽13至内盒12外的末端,与套在内盒12末端圆柱体上的正极圈16接触;“T”形负极顶杆14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中间圆孔20伸出在电池槽13中与电池负极接触,负极弹簧15的一端弹顶负极顶杆14的末端,“T”形正极顶杆17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边圆孔22顶住正极圈16,正极弹簧21的一端弹顶正极顶杆17的末端,正极弹簧21和负极弹簧15的另一端均接电路板19;在电池盒1的上下两面均加工有凸出的限位结构2,在电池盒1的上下两面的一边均加工有限位筋6。螺钉7将锁片8固定在中间穿过盒门4的拉手5上,拉手5和锁片8相对于盒门4作90°旋转运动,将电池盒1锁紧在智能燃气表的表壳内。螺母9和螺栓10的端部设有滑配合面,间隙为0.04mm。相邻两个内盒仓3前端的铜螺母9是互相导通的。在电池盒1的前端的盒门4只能在外盒25上移动且不能完全从外盒25的卡槽23中卸脱。使用时,只需将拉手5旋转90°,拉出安装在智能燃气表上的电池盒1,将盒门4推开,再旋开螺栓10,拉出内盒12,将电池装入电池槽13内,然后推进内盒12,旋紧螺栓10,将电池盒1推入智能燃气表,旋转拉手5至锁紧位置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包括电池盒(1)、盒门(4)和盒后开关(24),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1的外盒(25)中设有四个内盒仓(3),内盒仓(3)的前端设有螺母(9),内盒(12)的两端均为圆柱体,中间为半圆的电池槽(13),在内盒(12)前端的圆柱体上设有与螺母(9)配套的螺栓(10);长条形正极铜片(11)加工成“L.”形,一端固定在电池槽(13)的前端,另一端穿出电池槽(13)至内盒(12)外的末端,与套在内盒(12)末端圆柱体上的正极圈(16)接触,“T”形负极顶杆(14)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中间圆孔(20)伸出在电池槽(13)中与电池负极接触,负极弹簧(15)的一端弹顶负极顶杆(14)的末端,“T”形正极顶杆(17)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边圆孔(22)顶住正极圈(16),正极弹簧(21)的一端弹顶正极顶杆(17)的末端,正极弹簧(21)和负极弹簧(15)的另一端均接电路板(19);在电池盒(1)的上下两面均加工有凸出的限位结构(2)。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其特征在于螺钉(7)将锁片(8)固定在中间穿过盒门(4)的拉手(5)上,拉手(5)和锁片(8)相对于盒门(4)作90°相对旋转运动。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1)的前端的盒门(4)只能在外盒(25)上移动且不能完全从外盒(25)的卡槽(23)中卸脱4.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其特征在于螺栓(10)和螺母(9)的端部设有滑配合面,间隙为0.04mm。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1)的上下两面的一边均加工有限位筋(6)。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内盒仓(3)前端的螺母(9)是互相导通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它包括电池盒、盒门和盒后开关,特征是在电池盒内的内盒仓前端设有螺母,在内盒的前端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栓,螺母与螺栓的端部设有滑配合面,内盒的中间为电池槽,在内盒仓尾端的电极套上分别安装有正极顶杆、正极弹簧和负极顶杆、负极弹簧,并还设计有防止电池盒全部拉出表壳的限位结构。本技术能在电池盒被拉出时延时3秒钟使阀门关闭,防止窃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窃性能好的优点,适用于智能燃气表及各种智能表具。文档编号G07F15/00GK2369300SQ99212549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1日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燃气表防窃型电池盒,包括电池盒(1)、盒门(4)和盒后开关(24),其特征在于:在电池盒1的外盒(25)中设有四个内盒仓(3),内盒仓(3)的前端设有螺母(9),内盒(12)的两端均为圆柱体,中间为半圆的电池槽(13),在内盒(12)前端的圆柱体上设有与螺母(9)配套的螺栓(10);长条形正极铜片(11)加工成“L”形,一端固定在电池槽(13)的前端,另一端穿出电池槽(13)至内盒(12)外的末端,与套在内盒(12)末端圆柱体上的正极圈(16)接触;“T”形负极顶杆(14)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中间圆孔(20)伸出在电池槽(13)中与电池负极接触,负极弹簧(15)的一端弹顶负极顶杆(14)的末端,“T”形正极顶杆(17)的前端穿过电极套(18)的边圆孔(22)顶住正极圈(16),正极弹簧(21)的一端弹顶正极顶杆(17)的末端,正极弹簧(21)和负极弹簧(15)的另一端均接电路板(19);在电池盒(1)的上下两面均加工有凸出的限位结构(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庆洪方文卿舒志陈瑞泉崔勇梁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