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36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底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与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底箱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板。该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通过出料口、传送管、第二电机、输送轮和进料口的配合,方便进行上料,加快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电机、第二支撑轴、主动轮、皮带和从动轮的配合,使得第一支撑轴带动转轮进行转动,转轮和顶杆配合,便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料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腻子粉是建筑装饰材料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和胶水,腻子是用来墙面修补找平的一种基材,为下一步装饰打下良好的基础,腻子分为内墙和外墙两种,在施工的时候还是要在基层上涂刷一层界面剂来封固基层同时提高墙面的附着力,让腻子能够更好的粘结在基面上,材料如涂料、建筑用塑料、橡胶制品等,应用于室外经受气候的考验,如光照、冷热、风雨、细菌等造成的综合破坏,其耐受能力叫耐候性。生产腻子粉的机器通常很高,如果人工倒入原料就会非常麻烦,因此目前运送原料通常使用上料装置,目前的上料装置不能够根据料桶的高度而进行调节。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646247U中公开了一种制备瓷砖腻子粉的物料提升上料装置,该制备瓷砖腻子粉的物料提升上料装置,先把固定机构安装在搅拌机器上,启动动力机构,将原料放入投料口,动力机构会将投料口里的原料通过上料筒运送到其顶端,再通过出料口进入到搅拌机器内,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实用性差,不方便根据料桶的高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解决了生产腻子粉的机器通常很高,如果人工倒入原料就会非常麻烦,因此目前运送原料通常使用上料装置,目前的上料装置不能够根据料桶的高度而进行调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底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与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底箱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板,所述电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轴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前端与底箱的前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第一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与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箱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轮与顶杆啮合,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送箱体,所述传送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所述传送箱体的正面与进料口连通,所述传送箱体的左侧面与传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传送管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所述输送轮的顶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片,环形片等距均匀的排列在顶杆的外侧,转轮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轴,第一轴均匀环绕与转轮的外侧,第一轴与环形片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传送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是等腰梯形结构,固定架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车轮的数量是四组,四组车轮的顶部均与底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车轮由刹车片和轱辘组成,刹车片和轱辘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底箱的背面与电机板的前端固定连接,电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板是缓冲垫板。优选的,所述传送管的右端与传送箱体的左侧面呈60度夹角,传送管的左端与出料口的顶部呈30度夹角。(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通过出料口、传送管、第二电机、输送轮和进料口的配合,方便进行上料,加快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电机、第二支撑轴、主动轮、皮带和从动轮的配合,使得第一支撑轴带动转轮进行转动,转轮和顶杆配合,便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料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2、该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通过传送管的右端与传送箱体的左侧面呈度夹角,传送管的左端与出料口的顶部呈度夹角,便于进行送料,车轮由刹车片和轱辘组成,刹车片和轱辘相适配,能够在移动过程中随时的刹车或者停止,电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板是缓冲垫板,由于第一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利用缓冲垫板起到减震作用,延长了第一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箱;2、车轮;3、转杆;4、支撑板;5、传送箱体;6、进料口;7、电机板;8、第一电机;9、顶杆;10、第一支撑轴;11、转轮;12、从动轮;13、皮带;14、主动轮;15、第二支撑轴;16、输送轮;17、支架;18、第二电机;19、固定架;20、传送管;2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包括底箱1,底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2,底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17,两组支架17分别位于顶杆9的左右两侧,支架17的顶部与转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转杆3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底箱1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板7,电机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型号是XD60D94-12Y-50S,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轴15的后端,第二支撑轴15的前端与底箱1的前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轴15与主动轮14固定连接,主动轮14通过皮带13与从动轮12传动连接,从动轮12与第一支撑轴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10与转轮1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箱1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转轮11与顶杆9啮合,两组转轮11均与顶杆9啮合,顶杆9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杆9的顶部穿过底箱1的上表面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送箱体5,传送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16,输送轮16的底端与传送箱体5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传送箱体5的正面与进料口6连通,传送箱体5的左侧面与传送管20的一端连通,传送管20的另一端与出料口21连通,输送轮16的顶端与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8的型号是42BYGHW609。具体的,为了便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设置了顶杆9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片,环形片等距均匀的排列在顶杆9的外侧,转轮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轴,第一轴均匀环绕与转轮11的外侧,第一轴与环形片相适配,通过转轮11的转动,进而推动顶杆9进行上下移动。具体的,为了固定第二电机18,设置了传送箱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9,固定架19是等腰梯形结构,固定架19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避免了第二电机18因缺乏固定装置而造成工作不稳定。具体的,为了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设置了车轮2的数量是四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2),所述底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顶部与转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杆(3)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底箱(1)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板(7),所述电机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轴(15)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轴(15)的前端与底箱(1)的前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15)与主动轮(14)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14)通过皮带(13)与从动轮(12)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2)与第一支撑轴(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0)与转轮(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箱(1)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轮(11)与顶杆(9)啮合,所述顶杆(9)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送箱体(5),所述传送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16),所述传送箱体(5)的正面与进料口(6)连通,所述传送箱体(5)的左侧面与传送管(20)的一端连通,所述传送管(20)的另一端与出料口(21)连通,所述输送轮(16)的顶端与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耐候性防水腻子粉的上料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车轮(2),所述底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顶部与转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转杆(3)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底箱(1)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板(7),所述电机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轴(15)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轴(15)的前端与底箱(1)的前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15)与主动轮(14)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14)通过皮带(13)与从动轮(12)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2)与第一支撑轴(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0)与转轮(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箱(1)的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轮(11)与顶杆(9)啮合,所述顶杆(9)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送箱体(5),所述传送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16),所述传送箱体(5)的正面与进料口(6)连通,所述传送箱体(5)的左侧面与传送管(20)的一端连通,所述传送管(20)的另一端与出料口(21)连通,所述输送轮(16)的顶端与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敏陈兆伟罗文荣王晴罗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