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192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涉及血管造影导管技术领域。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包括输液接头、防护主导管和输液管,所述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接头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导管接头,所述防护主导管包括近端防护导管,所述近端防护导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端防护导管,所述输液管包括转接导管接头,所述转接导管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管接头,所述注射管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有“之”型管,所述“之”型管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本实用通过“之”型管的末端设置的注射口将造影液注射到相应位置,之形结构的“之”型管实现了导管能够在复杂的血管中提高造影液注射的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
本技术涉及血管造影导管
,具体为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技术,造影导管为一根长形胶管,其主要作用为提供管导使造影剂能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因此,一根造影导管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内管柔滑可产生高流量;显影性能高;非创伤之头端并需有极高保持原型状性能不易变形;可容导丝容易通过等。根据现有的医学需求,造影血管在进入错综复杂的血管时往往会发生各种曲折,此外在血管交错的复杂位置时造影液很难注射到需求位置,本技术针对造影血管需要进行曲折的血管环境和复杂血管位很难精准注射造影液的问题设计出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输液接头、防护主导管和输液管,所述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接头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导管接头,所述防护主导管包括近端防护导管,所述近端防护导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端防护导管,所述输液管包括转接导管接头,所述转接导管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管接头,所述注射管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有“之”型管,所述“之”型管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优选的,所述远端防护导管包括外防护软管和内防护软管,所述外防护软管内壁通过金属支撑网管与内防护软管固定连接。r>优选的,所述输液导管接头外壁与近端防护导管内壁相适配,转接导管接头外壁与内防护软管内壁相适配,所述近端防护导管内壁与外防护软管外壁相适配,所述“之”型管外壁与注射管接头内壁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金属支撑网管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环外壁固定连接有六角金属网,所述六角金属网外壁与外防护软管内壁相接触,所述固定环内壁与内防护软管外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六角金属网的开孔形状为正六角形结构,所述“之”型管为之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输液接头和输液管与防护主导管之间为插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血管内造影导管,通过金属支撑网管和内防护软管三部分,外防护软管外壁光滑防止对血管有所创伤,金属支撑网管内部分布有固定环,固定环外壁设置有六角金属网,金属网为六角结构固定能力强,通过固定环和六角金属网将外防护软管和内防护软管固定,实现防止导管进入血管内部时弯折造成导管的阻塞的效果。(2)、该血管内造影导管,通过转接导管接头将防护主导管和“之”型管连接起来,“之”型管的末端设置的注射口将造影液注射到相应位置,之形结构的“之”型管实现了导管能够在复杂的血管中提高造影液注射的准确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液接头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远端防护导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支撑网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输液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防护主导管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液接头;2、防护主导管;3、输液管;4、密封垫;5、接头外壳;6、输液导管接头;7、外防护软管;8、金属支撑网管;9、内防护软管;10、六角金属网;11、固定环;12、转接导管接头;13、注射管接头;14、“之”型管;15、注射口;16、近端防护导管;17、远端防护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输液接头1、防护主导管2和输液管3,输液接头1包括接头外壳5,接头外壳5内壁设置有密封垫4,接头外壳5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导管接头6,防护主导管2包括近端防护导管16,近端防护导管16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端防护导管17,输液管3包括转接导管接头12,转接导管接头12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管接头13,注射管接头13底部固定连接有“之”型管14,“之”型管14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15。如图3-6所示,远端防护导管17包括外防护软管7和内防护软管9,外防护软管7内壁通过金属支撑网管8与内防护软管9固定连接。如图2-6所示,输液导管接头6外壁与近端防护导管16内壁相适配,转接导管接头12外壁与内防护软管9内壁相适配,近端防护导管16内壁与外防护软管7外壁相适配,“之”型管14外壁与注射管接头13内壁相适配。如图3-4所示,金属支撑网管8包括固定环11,固定环11平行设置有多个,固定环11外壁固定连接有六角金属网10,六角金属网10外壁与外防护软管7内壁相接触,固定环11内壁与内防护软管9外壁相接触。如图4-5所示,六角金属网10的开孔形状为正六角形结构,“之”型管14为之形结构。如图1所示,输液接头1和输液管3与防护主导管2之间为插接固定。工作原理:造影导管是经皮血管造影的关键设备,管壁应光滑,造影性能高,本技术为一种拼接式造影导管,通过不同类型的接头将输液接头1、防护主导管2、输液管3连接起来,输液接头1的用处在与将血管造影导管送入预定位置后通过注射器与输液接头1连接,向输液接头1注射造影液,造影液通过输液接头1向防护主导管2流去,防护主导管2分为近端防护导管16和远端防护导管17,近端防护导管16是留在人体外部较为坚固柔韧性不强,远端防护导管17为进入人体的部分,因此远端防护导管17具有较高的柔韧性,远端防护导管17分为外防护软管7、金属支撑网管8和内防护软管9三部分,外防护软管7外壁光滑防止对血管有所创伤,金属支撑网管8内部分布有固定环11,固定环11外壁设置有六角金属网10,六角金属网10为六角结构固定能力强,通过固定环11和六角金属网10将外防护软管7和内防护软管9固定,防止导管在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输液接头(1)、防护主导管(2)和输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接头(1)包括接头外壳(5),所述接头外壳(5)内壁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接头外壳(5)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导管接头(6),所述防护主导管(2)包括近端防护导管(16),所述近端防护导管(16)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端防护导管(17),所述输液管(3)包括转接导管接头(12),所述转接导管接头(12)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管接头(13),所述注射管接头(13)底部固定连接有“之”型管(14),所述“之”型管(14)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输液接头(1)、防护主导管(2)和输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接头(1)包括接头外壳(5),所述接头外壳(5)内壁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接头外壳(5)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导管接头(6),所述防护主导管(2)包括近端防护导管(16),所述近端防护导管(16)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端防护导管(17),所述输液管(3)包括转接导管接头(12),所述转接导管接头(12)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管接头(13),所述注射管接头(13)底部固定连接有“之”型管(14),所述“之”型管(14)另一端设置有注射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防护导管(17)包括外防护软管(7)和内防护软管(9),所述外防护软管(7)内壁通过金属支撑网管(8)与内防护软管(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红邓涛张瑞芳陈勇薛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晟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