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10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踝部套连接,足中部、足跟部和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足部套和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并且可以避免踝关节骨突出发生压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并不鲜见,损伤主要发生于足部体表骨突处,如内外足踝处、足跟处、第一及第五跖趾关节体表的隆突处等;足部因皮下组织少,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容易直达骨面,造成额外的医疗负担,并且会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翻身时由于足部骨突处面积小,且形状不规则,需要专门垫软枕从而避免骨突处压伤;且每次翻身都要频繁调整软垫位置以确保骨突部位的有效减压和软枕移位;这些操作延长了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的操作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脚部护理难度大,容易产生压疮以及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足部护理装置。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所述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所述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所述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所述踝部套连接,所述足中部、所述足跟部和所述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所述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本技术中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第一开口结构的设置方便患者脚部进入到护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带体使得护理装置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因此护理装置不会产生移位,从而可以缩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的由于其中踝关节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并且该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因此凹陷结构可以很好的容纳骨突结构,从而避免压疮的产生。进一步的,所述凹陷结构整体为弧面形凹陷。此种设置中,其中的凹陷结构设置为弧形面与骨突结构的适应性更好,并且弧形面可以对骨突的表面提供局部支撑力,很好的会分散骨突上的压力,使得压疮不容易产生。进一步的,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或者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中,当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使用;当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连接,使得对于不方便穿戴的患者更加友好。进一步的,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使用时脚趾从足趾部第二端伸入到足趾部内侧;或者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两侧为可以连接到一起的软垫结构。此种设置中,当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于使用;当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时,使得在足趾部处的尺寸可以根据患者足趾部的尺寸和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适用性更强;并且对于体型过小或过大的患者增加可调节性和友好性。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的两侧,所述保温层为软垫结构。此种设置中,保温层的设置,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将保温层连接上,从而可以对第一开口结构进行覆盖,对患者脚部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中存在足部血液循环不佳、足部保暖措施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软垫结构包括棉布外层和填充在所述棉布外层内部的棉絮内芯。此种设置中,对其中的软垫结构做了具体的设置,棉布外层和棉絮内芯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透气性好,在起到减压和保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干湿调节的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存在足部感觉障碍的危重症患者,足部皮肤过干或过湿的问题。进一步的,踝部套远离所述足跟部第二端的一端为踝部套自由端,所述踝部套自由端延伸至覆盖部分小腿。此种设置中,其中踝部套延伸到覆盖部分小腿使得整体结构对于脚踝处的保护更加完全。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脚部支板和腿部支板,脚部支板第一端与腿部支板第一端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足部套和踝部套;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在靠近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的一侧的夹角范围为90°-120°。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支架结构使得在使用中可以对患者的脚部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做出一定的限定,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切换,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锻炼并可以防止足下垂。进一步的,所述腿部支板靠近踝部套的一面为内凹结构。此种设置中,通过将腿部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使得可以更好的适应人小腿部的曲线,增强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脚部支板第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板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中,通过将脚部支板第一端与腿部支板第一端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架结构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这样的设置使得在一些未丧失踝部运动功能的患者使用时可以不安装脚部支板,从而使得其踝部可以活动;在一些失去踝部运动功能的患者使用时,脚部支板和腿部支板同时使用,从而可以起到防下垂的作用;从而拓宽产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的,在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用时所述脚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腿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需要使用支架结构时直接将其插入到其中即可,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中提供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第一开口结构的设置方便患者脚部进入到护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带体使得护理装置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因此护理装置不会产生移位,从而可以缩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的由于其中踝关节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并且该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因此可以凹陷结构可以很好的容纳骨突结构,从而避免踝关节骨突出发生压伤;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对患者脚部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中存在足部血液循环不佳、足部保暖措施不足的问题;棉布外层和棉絮内芯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透气性好,在起到减压和保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干湿调节的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存在足部感觉障碍的危重症患者,足部皮肤过干或过湿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架结构使得在使用中可以对患者的脚部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做出一定的限定,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切换,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锻炼并可以防止足下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在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所述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所述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所述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所述踝部套连接,所述足中部、所述足跟部和所述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所述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人脚部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所述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所述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所述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所述踝部套连接,所述足中部、所述足跟部和所述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所述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人脚部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或者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使用时脚趾从足趾部第二端伸入到足趾部内侧;或者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两侧为可以连接到一起的软垫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的两侧,所述保温层为软垫结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涛石伟伟任晓红刘婷王琳刘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