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9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其中,把手组件,包括:把手主体,包括把手座以及把手盖,把手盖盖设于把手座的外侧;卡接结构,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于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钩和卡口,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的卡钩设置于把手座或者设置于把手盖上,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的卡口设置于对应的把手盖上或者设置于把手座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把手组件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Handle assembly, cover body and cooking applian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andle assembly, a cover body and a cooking appliance, wherein the handle assembly comprises a handle body, including a handle seat and a handle cover, and the handl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handle seat; The clamping structure is at least two clamping structure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handle body, the clamping structure includes mutually matched clamping hooks and bayonets, the clamping hooks of at least two clamping structures are arranged on the handle seat or on the handle cover, and the bayonets of at least two clamping structures are arranged on the corresponding handle cover or on the handle sea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handle assembly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把手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把手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的把手一般为一体式把手,上述结构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一旦把手损坏需要将整个把手进行更换,导致维修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将把手设计为把手座与把手盖。一旦把手座损坏中的任一个损坏,可以对损坏件进行替换,不必替换掉整个把手,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但是一般把手座与把手盖是通过多个螺钉连接的,导致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把手组件装配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包括:把手主体,包括把手座以及把手盖,把手盖盖设于把手座的外侧;卡接结构,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于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钩和卡口,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的卡钩设置于把手座或者设置于把手盖上,至少两个卡接结构的卡口设置于对应的把手盖上或者设置于把手座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安装把手组件时,将把手盖由上至下向把手座移动,当把手主体两端的卡钩与卡口扣合后,把手盖即安装在把手座上。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把手组件的安装变得简便,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螺钉的使用,从而提高把手组件的装配效率。此外,将卡接结构设置于把手主体的两端便于把手座以及把手盖出模,从而降低把手组件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把手座呈弧形,把手盖为与把手座外表面适配的弧形,其中,把手组件还包括:拉接结构,拉接结构为分别设置于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拉接结构包括相互限位配合的第一拉接部和第二拉接部,第一拉接部设置于把手盖的内侧表面上,第二拉接部设置于把手座的外侧表面上,第一拉接部具有第一拉接面,第二拉接部具有与第一拉接面抵接配合的第二拉接面,第一拉接面位于第二拉接面的内侧。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把手盖的两端外张,从而能够保证把手盖与把手座扣合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一拉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第一插接板,连接板的一端设置于把手盖的内侧表面上,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插接板相连,第一插接板朝向把手盖的端部的开口处延伸,第一插接板的靠近把手盖的表面形成第一拉接面,第一插接板、连接板与把手盖的靠近把手座的表面之间围成插槽,第二拉接部为伸入至插槽内的第二插接板,第二插接板的靠近于第一插接板的表面形成第二拉接面;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出模,降低把手组件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在第一拉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第一插接板,且卡钩设置于把手盖的内侧表面上的情况下,卡钩包括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在第一插接板的延伸方向上逐渐朝向把手盖的内侧表面倾斜,卡口设置在第二插接板上。上述导向斜面能够为卡钩提供导向作用,使得卡钩更容易与卡口配合。进一步地,卡钩设置于插槽内,卡钩的卡接面与连接板之间具有容纳部分第二插接板的空间。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在出模时,内模、外模、下模和滑块之间的移动路径互不干涉,从而使得内模、外模、下模和滑块能够同时移动,达到一次性出模的目的,提高出模效率。进一步地,把手盖在其延伸方向上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段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段之间的中间段,卡钩或者卡口设置于端部段上,中间段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沿中间段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把手盖的强度,从而使得把手盖的两端不易外张。进一步地,把手座包括弧形底壁以及设置于弧形底壁两侧的弧形侧壁,弧形底壁与两个弧形侧壁之间围成弧形槽,把手盖盖设于弧形槽的开口处,加强筋为间隔设置的两条,两条加强筋伸入至弧形槽内并分别与两个弧形侧壁抵接配合。上述结构能够在把手组件的轴线方向对把手盖进行限位,防止把手盖在把手组件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把手座晃动。进一步地,把手座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中部与把手盖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中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在把手座与把手盖的中部增加连接点,使得把手座与把手盖连接的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进一步地,把手座的两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凹槽,凹槽形成卡口,卡钩设置于把手盖上,卡钩的自由端与凹槽的靠近把手盖的槽壁抵接。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把手盖的两端外张,从而能够保证把手盖与把手座扣合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进一步地,卡钩包括朝向把手座延伸的延伸板以及与延伸板的端部连接并向下延伸的倾斜板,倾斜板的端部形成卡钩的自由端。上述结构不必单独设置新的拉接结构,从而使得把手组件的结构简化,进一步便于加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把手组件,把手组件设置于盖体本体上,把手组件为上述的把手组件。由于上述把手组件具有维修成本低且装配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盖体也具有上述优点。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盖体具有维修成本低且装配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把手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把手组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把手组件的把手座与把手盖配合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把手组件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把手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把手组件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的把手组件的把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盖体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插槽;10、把手主体;11、把手座;111、弧形底壁;112、弧形侧壁;12、把手盖;121、端部段;122、中间段;20、卡接结构;21、卡钩;211、导向斜面;212、卡接面;213、自由端;214、延伸板;215、倾斜板;22、卡口;30、拉接结构;31、第一拉接部;311、第一拉接面;312、连接板;313、第一插接板;32、第二拉接部;321、第二拉接面;40、加强筋;50、紧固件;60、转轴;70、盖体本体;80、把手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把手组件包括:把手主体10以及卡接结构20。其中,把手主体10包括把手座11以及把手盖12,把手盖12盖设于把手座11的外侧。卡接结构20为分别设置于把手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卡接结构20包括相互配合的卡钩21和卡口22,至少两个卡接结构20的卡钩21设置于把手盖12的内侧表面上,至少两个卡接结构20的卡口22设置于对应的把手座11的外侧表面上。应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把手主体(10),包括把手座(11)以及把手盖(12),所述把手盖(12)盖设于所述把手座(11)的外侧;/n卡接结构(20),所述卡接结构(20)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把手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包括相互配合的卡钩(21)和卡口(22),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的所述卡钩(21)设置于所述把手座(11)或者设置于所述把手盖(12)上,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的所述卡口(2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把手盖(1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把手座(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主体(10),包括把手座(11)以及把手盖(12),所述把手盖(12)盖设于所述把手座(11)的外侧;
卡接结构(20),所述卡接结构(20)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把手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包括相互配合的卡钩(21)和卡口(22),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的所述卡钩(21)设置于所述把手座(11)或者设置于所述把手盖(12)上,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结构(20)的所述卡口(2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把手盖(12)上或者设置于所述把手座(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11)呈弧形,所述把手盖(12)为与所述把手座(11)外表面适配的弧形,其中,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
拉接结构(30),所述拉接结构(30)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把手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至少两个,所述拉接结构(30)包括相互限位配合的第一拉接部(31)和第二拉接部(32),所述第一拉接部(31)设置于所述把手盖(12)的内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拉接部(32)设置于所述把手座(11)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第一拉接部(31)具有第一拉接面(311),所述第二拉接部(32)具有与所述第一拉接面(311)抵接配合的第二拉接面(321),所述第一拉接面(311)位于所述第二拉接面(321)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接部(31)包括连接板(312)以及第一插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把手盖(12)的内侧表面上,所述连接板(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板(313)相连,所述第一插接板(313)朝向所述把手盖(12)的端部的开口处延伸,所述第一插接板(313)的靠近所述把手盖(12)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拉接面(311),所述第一插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2)与所述把手盖(12)的靠近所述把手座(11)的表面之间围成插槽(1),所述第二拉接部(32)为伸入至所述插槽(1)内的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二插接板的靠近于所述第一插接板(313)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拉接面(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钩(21)设置于所述把手盖(12)上的情况下,所述卡钩(21)包括导向斜面(211),所述导向斜面(211)在所述第一插接板(313)的延伸方向上逐渐朝向所述把手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会仙曾俊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