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体以及旋转式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0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便在转动件工作时也能够确保较高的液密性的密封体以及具备该密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旋转式阻尼器(100)具备壳体(101)。壳体(101)在壳体主体(102)内具备转动件(130),壳体(101)被盖体(120)封闭。壳体主体(101)的内室(103)被固定叶片(104、105)以及转动件(130)所具备的可动叶片(136、137)分隔为四个单室。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36、137)在各前端部分别具备固定叶片用密封体(110)以及可动叶片用密封体(140)。固定叶片用密封体(110)以及可动叶片用密封体(140)在各侧面(111a、111b、141a、141b)分别形成有空洞部形成槽(112a、112b、142a、142b)以及流体引导槽(114、1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密封体以及旋转式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四轮或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或工业用机械器具的转动机构中使用于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而被使用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密封体及具备该密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四轮或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或工业用机械器具中,在转动机构中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而使用旋转式阻尼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其在形成有收容工作油的洼窝(bore)的筒状的外壳的内部形成有沿径向呈壁状延伸的一对分隔块,并且将具有一对翼板状的叶片的棒状的转动件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进行支承。在该旋转式阻尼器中,为了确保工作室内的液密性,而在分隔块及叶片的各前端部设置密封部件。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各前端部确保工作室内的液密性并减小密封部件的滑动阻力,而在各密封部件形成呈凸状突出的突条唇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0110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为密封体的密封部件中,突条唇部由厚度较薄的线状的突出体构成,因此存在相互邻接的工作室之间的液密性的确保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室内的压力因转动件的转动而升高的情况下,存在突条唇部因该压力上升而变形从而容易损坏液密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转动件工作时也能够确保较高的液密性的密封体以及具备该密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密封体,其设置于在旋转式阻尼器的固定叶片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呈槽状形成的密封槽内,上述旋转式阻尼器具备:壳体,其具有液密地收容流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具有形成为朝向该内室的中心部突出的壁状并阻碍流体的周向的流动的固定叶片;以及转动件,其在相对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进行滑动的轴体的外周部具有可动叶片,上述可动叶片在内室的内周部上进行滑动而将该内室内分隔成多个单室,并一边推压流体一边进行转动,上述密封体具有密封主体,上述密封主体分别具有嵌合于密封槽内的嵌合外周面以及从该密封槽露出的密封滑动面,并沿着密封槽延伸,密封主体具备:空洞部形成槽,上述空洞部形成槽呈沿着密封槽的形成方向延伸的槽状形成于嵌合外周面,并通过相对于密封槽的内表面中的沿该密封槽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内侧侧面开口并且被该内侧侧面封闭而形成空洞部;以及流体引导槽,上述流体引导槽形成于嵌合外周面,并使空洞部内与内室连通而使流体相互流通。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被密封槽的内侧侧面封闭由此形成空洞部的空洞部形成槽与使壳体内的内室与该空洞部连通的流体引导槽分别形成于嵌合外周面,因此空洞部内的压力通过转动件的转动随着内室内的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密封体的密封滑动面被对象部件(轴体的外周部以及/或者内室的内周部)按压。由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体即便在转动件工作时也能够确保较高的液密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体中,空洞部形成槽以相对于密封槽的沿深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内侧侧面分别开口并被该内侧侧面封闭的方式形成于嵌合外周面。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空洞部形成槽以向密封槽的沿深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内侧侧面分别开口并被该内侧侧面封闭的方式形成于嵌合外周面,因此能够分别确保在密封体的两侧相互邻接地形成的各内室的液密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体中,空洞部形成槽形成于密封体中的比密封槽的深度方向的厚度的中央部分靠密封滑动面侧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空洞部形成槽形成于密封体中的比密封槽的深度方向的厚度的中央部分靠密封滑动面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空洞部内的压力上升时顺畅且迅速地将密封滑动面向对象部件(轴体的外周部以及/或者内室的内周部)按压来确保较高的液密性。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体而言,将空洞部形成槽形成于密封体中的比密封槽的深度方向的厚度的中央部分靠密封滑动面侧的位置,而能够将比空洞部形成槽靠密封槽的深度方向的底部侧的厚度确保为较厚的厚度,因此能够确保密封体在密封槽内的稳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对于上述密封体而言,在上述密封体中,空洞部形成槽以密封主体中的形成有空洞部形成槽的部分的壁厚成为不形成该空洞部形成槽的部分的最大的壁厚的一半以下的深度被形成。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空洞部形成槽以密封主体中的形成有空洞部形成槽的部分的壁厚成为不形成该空洞部形成槽的部分的最大的壁厚的一半以下的深度被形成,因此能够在空洞部内的压力上升时顺畅且迅速地将密封滑动面向对象部件(轴体的外周部以及/或者内室的内周部)按压而确保较高的液密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体中,空洞部形成槽形成为槽宽朝向开口部侧变宽。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空洞部形成槽形成为槽宽朝向开口部侧变宽,因此能够使流体在与经由流体引导槽的内室之间容易流过,而迅速地进行密封滑动面向对象部件(轴体的外周部以及/或者内室的内周部)的按压或按压的解除。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体中,进一步在密封滑动面具备沿着长度方向呈凸状突出的唇部。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对于密封体而言,即使在密封滑动面具备沿着长度方向呈凸状突出的唇部的情况下,空洞部内的压力随着内室内的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也能够将唇部向对象部件(轴体的外周部以及/或者内室的内周部)按压,由此确保较高的液密性。另外,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作为密封体的专利技术来实施,也能够作为具备该密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的专利技术来实施。提供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其具备:壳体,上述壳体具有液密地收容流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具有形成为朝向该内室的中心部突出的壁状并阻碍流体的周向的流动的固定叶片;以及转动件,上述转动件在相对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进行滑动的轴体的外周部具有可动叶片,上述可动叶片在内室的内周部上进行滑动而将该内室内分隔成多个单室,并一边推压流体一边进行转动,在固定叶片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形成有呈槽状形成的密封槽,并且在该密封槽嵌入有技术方案1~6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密封体。由此,旋转式阻尼器能够期待与上述密封体相同的作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分别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壳体主体、壳体主体用的密封体、转动件以及转动件用的密封体的组装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3-3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剖视图。图4是从图1所示的4-4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剖视图。图5的(A)、(B)表示图2所示的固定叶片用密封体的外观结构的概要,图5的(A)是从密封滑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固定叶片用密封体以及可动叶片用密封体的各截面形状的截面。图7的(A)、(B)是表示图5所示的两个固定叶片用密封体分别被嵌入两个固定叶片的密封槽内并与轴体的外周部上接触的状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8是为了说明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体,其设置于在旋转式阻尼器的固定叶片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呈槽状形成的密封槽内,/n所述旋转式阻尼器具备:/n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液密地收容流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具有形成为朝向该内室的中心部突出的壁状并阻碍所述流体的周向的流动的所述固定叶片;以及/n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在相对于所述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进行滑动的轴体的外周部具有所述可动叶片,所述可动叶片在所述内室的内周部上进行滑动而将该内室内分隔成多个单室,并一边推压所述流体一边进行转动,/n所述密封体的特征在于,/n具有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分别具有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的嵌合外周面以及从该密封槽露出的密封滑动面,所述密封主体沿着所述密封槽延伸,/n所述密封主体具备:/n空洞部形成槽,所述空洞部形成槽呈沿着所述密封槽的形成方向延伸的槽状形成于所述嵌合外周面,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密封槽的内表面中的沿着该密封槽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内侧侧面开口并且被该内侧侧面封闭而形成空洞部;以及/n流体引导槽,所述流体引导槽形成于所述嵌合外周面,并使所述空洞部内与所述内室连通而使所述流体相互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8 JP 2018-2463981.一种密封体,其设置于在旋转式阻尼器的固定叶片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呈槽状形成的密封槽内,
所述旋转式阻尼器具备: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液密地收容流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具有形成为朝向该内室的中心部突出的壁状并阻碍所述流体的周向的流动的所述固定叶片;以及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在相对于所述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进行滑动的轴体的外周部具有所述可动叶片,所述可动叶片在所述内室的内周部上进行滑动而将该内室内分隔成多个单室,并一边推压所述流体一边进行转动,
所述密封体的特征在于,
具有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分别具有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的嵌合外周面以及从该密封槽露出的密封滑动面,所述密封主体沿着所述密封槽延伸,
所述密封主体具备:
空洞部形成槽,所述空洞部形成槽呈沿着所述密封槽的形成方向延伸的槽状形成于所述嵌合外周面,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密封槽的内表面中的沿着该密封槽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内侧侧面开口并且被该内侧侧面封闭而形成空洞部;以及
流体引导槽,所述流体引导槽形成于所述嵌合外周面,并使所述空洞部内与所述内室连通而使所述流体相互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洞部形成槽以相对于所述密封槽的沿深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内侧侧面分别开口并被该内侧侧面封闭的方式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屋一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松美可管理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