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8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涉及火车减震技术领域,包括减震杆和警报机构。该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所述第一金属杆的外表面右侧与连接头的外表面左侧焊接,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右侧与球壳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右侧与发光球的外表面一侧卡接,所述球壳的外表面右侧与透明弧壳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顶部与圆球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发光球和安装元件等的使用,从而可以让操作者或者检修人员第一时间察觉到,从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而且还可以使整体的结构牢固度更高,所以该装置可以具备警报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火车减震
,具体为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
技术介绍
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用于火车的一种减震器,可以保护火车高速安稳的运行,然而这种减震器大多结构简单,形式不复杂,所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其功能也比较单一,并且不能应对突发情况,而且也给不出警告,所以无法第一时间让使用者察觉出哪里有问题,所以无法第一时间排出隐患,然而现有的大多没有相对应的结构,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具备警报功能的优点,解决了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包括减震杆和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包括皮垫、连接头、球壳、透明弧壳、内护壳、保护壳、发光球、安装座、安装元件、第一螺母、第一金属杆、外包皮、反向头、第二金属杆、阻挡头、第二螺母、圆球、连接杆和连接片,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螺母的内表面套接,所述第一螺母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片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金属杆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第一金属杆的外表面右侧与连接头的外表面左侧焊接,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右侧与球壳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安装元件的外表面左侧粘接,所述安装元件的外表面右侧与安装座的外表面左侧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右侧与发光球的外表面一侧卡接,所述发光球的外表面一侧与保护壳的内表面左侧搭接,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护壳的内表面右侧搭接,所述球壳的外表面右侧与透明弧壳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顶部与圆球的外表面底部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左侧与第二螺母的内表面中部套接,且第二螺母和第一螺母的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第二金属杆的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且第二金属杆的外表面左侧与反向头的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左侧与皮垫的外表面右侧搭接,且皮垫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反向头和球壳的外表面均与外包皮的内表面套接,且反向头和球壳的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两侧均与阻挡头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阻挡头的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的规格相同,且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连接头、球壳、透明弧壳、内护壳、保护壳、发光球和安装元件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可以对一些设定的情况进行报警或者报错,保护火车的安稳运行,从而可以让操作者或者检修人员第一时间察觉到,从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而且还可以使整体的结构牢固度更高,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具备警报功能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第一螺母、第一金属杆、外包皮、反向头、第二金属杆、连接杆和连接片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整个结构更方便安装在特定的位置,方便火车检修人员的检修,所以可以大大缩短检修的时间,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立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震杆,2-警报机构,201-皮垫,202-连接头,203-球壳,204-透明弧壳,205-内护壳,206-保护壳,207-发光球,208-安装座,209-安装元件,210第一螺母,211-第一金属杆,212-外包皮,213-反向头,214-第二金属杆,215-阻挡头,216-第二螺母,217-圆球,218-连接杆,219-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包括减震杆1和警报机构2,警报机构2包括皮垫201、连接头202、球壳203、透明弧壳204、内护壳205、保护壳206、发光球207、安装座208、安装元件209、第一螺母210、第一金属杆211、外包皮212、反向头213、第二金属杆214、阻挡头215、第二螺母216、圆球217、连接杆218和连接片219,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螺母210的内表面套接,第一螺母210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片219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左侧插接,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右侧与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球壳203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左侧粘接,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右侧与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左侧电性连接,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右侧与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卡接,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与保护壳206的内表面左侧搭接,保护壳206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护壳205的内表面右侧搭接,球壳203的外表面右侧与透明弧壳204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连接片219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218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218的外表面顶部与圆球217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减震杆1的外表面左侧与第二螺母216的内表面中部套接,且第二螺母216和第一螺母210的规格相同,减震杆1的外表面左侧中部与第二金属杆214的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且第二金属杆214的外表面左侧与反向头213的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左侧与皮垫201的外表面右侧搭接,且皮垫201的数量为两个,反向头213和球壳203的外表面均与外包皮212的内表面套接,且反向头213和球壳203的规格相同,减震杆1的外表面两侧均与阻挡头21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阻挡头215的规格相同,第一金属杆211和第二金属杆214的规格相同,且连接杆218的数量为两个,该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通过连接头202、球壳203、透明弧壳204、内护壳205、保护壳206、发光球207和安装元件209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可以对一些设定的情况进行报警或者报错,保护火车的安稳运行,从而可以让操作者或者检修人员第一时间察觉到,从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而且还可以使整体的结构牢固度更高,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具备警报功能的优点,通过第一螺母210、第一金属杆211、外包皮212、反向头213、第二金属杆214、连接杆218和连接片219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整个结构更方便安装在特定的位置,方便火车检修人员的检修,所以可以大大缩短检修的时间,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使用时,将该油压减震器安装在需要的位置,然后遇到情况时,最先感应到的是发光球207等结构,所以可以发出光亮,然后顺着透明弧壳204发出光线,从而可以让需要者看到。综上所述,该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通过连接头202、球壳203、透明弧壳204、内护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包括减震杆(1)和警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机构(2)包括皮垫(201)、连接头(202)、球壳(203)、透明弧壳(204)、内护壳(205)、保护壳(206)、发光球(207)、安装座(208)、安装元件(209)、第一螺母(210)、第一金属杆(211)、外包皮(212)、反向头(213)、第二金属杆(214)、阻挡头(215)、第二螺母(216)、圆球(217)、连接杆(218)和连接片(219),所述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螺母(210)的内表面套接,所述第一螺母(210)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片(219)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右侧与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所述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球壳(203)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左侧粘接,所述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右侧与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左侧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右侧与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卡接,所述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与保护壳(206)的内表面左侧搭接,所述保护壳(206)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护壳(205)的内表面右侧搭接,所述球壳(203)的外表面右侧与透明弧壳(204)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219)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218)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18)的外表面顶部与圆球(217)的外表面底部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阻尼油压减震器,包括减震杆(1)和警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机构(2)包括皮垫(201)、连接头(202)、球壳(203)、透明弧壳(204)、内护壳(205)、保护壳(206)、发光球(207)、安装座(208)、安装元件(209)、第一螺母(210)、第一金属杆(211)、外包皮(212)、反向头(213)、第二金属杆(214)、阻挡头(215)、第二螺母(216)、圆球(217)、连接杆(218)和连接片(219),所述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螺母(210)的内表面套接,所述第一螺母(210)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片(219)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减震杆(1)的外表面右侧与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第一金属杆(211)的外表面右侧与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左侧焊接,所述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球壳(203)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202)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左侧粘接,所述安装元件(209)的外表面右侧与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左侧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208)的外表面右侧与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卡接,所述发光球(207)的外表面一侧与保护壳(206)的内表面左侧搭接,所述保护壳(206)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护壳(205)的内表面右侧搭接,所述球壳(203)的外表面右侧与透明弧壳(204)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219)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乾金菘乔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华交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