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137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摄像透镜组能同时满足广视角及小型化的需求。取像装置具有上述摄像透镜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本申请是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8年01月30日;申请号为:201810087359.5;专利技术名称为:摄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质量、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其中,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摄像透镜组能同时满足广视角及小型化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f/f1|+|f/f3|+|f/f5|)/(|f/f2|+|f/f4|+|f/f6|)<0.55;1.70<TL/f<5.0;-3.50<(R11+R12)/(R11-R12)<2.50;以及0<(R3+R4)/(R3-R4)<3.50。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f/f1|+|f/f3|+|f/f5|)/(|f/f2|+|f/f4|+|f/f6|)<0.55;1.70<TL/f<5.0;-3.50<(R11+R12)/(R11-R12)<2.50;以及0<(R3+R4)/(R3-R4)<3.50。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f/f1|+|f/f3|+|f/f5|)/(|f/f2|+|f/f4|+|f/f6|)<0.55;1.70<TL/f<5.0;-3.50<(R11+R12)/(R11-R12)<2.50;以及0<(R3+R4)/(R3-R4)<3.5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括前述的摄像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当(|f/f1|+|f/f3|+|f/f5|)/(|f/f2|+|f/f4|+|f/f6|)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摄像透镜组的屈折力配置,以具备较佳的像差修正能力,并可降低摄像透镜组的敏感度。当TL/f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摄像透镜组的总长与视场大小,以于较佳地应用范围内达成较短的总长。当(R11+R12)/(R11-R1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光线以较和缓的角度入射与出射于第六透镜表面,以避免产生杂散光。当(R3+R4)/(R3-R4)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面形变化,可有效控制并修正大视角的光路走向,并提升周边影像质量。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3绘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n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n(|f/f1|+|f/f3|+|f/f5|)/(|f/f2|+|f/f4|+|f/f6|)<0.55;/n1.70<TL/f<5.0;/n-3.50<(R11+R12)/(R11-R12)<2.50;以及/n0<(R3+R4)/(R3-R4)<3.5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4 TW 1071024741.一种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
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3|+|f/f5|)/(|f/f2|+|f/f4|+|f/f6|)<0.55;
1.70<TL/f<5.0;
-3.50<(R11+R12)/(R11-R12)<2.50;以及
0<(R3+R4)/(R3-R4)<3.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2/f1|<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摄像透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
1.20<tan(HFOV)<2.50;以及
1.20<f/EPD<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0<(T23+T45)/(CT2+CT4)<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T45+T56)/CT4<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其满足下列条件:
10.0<V6/N6<2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摄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该摄像透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
4.0<TL2/(ImgH×EPD)<8.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f2/f5|<0.95。


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取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摄像透镜组的该成像面上。


10.一种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像透镜组包括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
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该摄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
(|f/f1|+|f/f3|+|f/f5|)/(|f/f2|+|f/f4|+|f/f6|)<0.55;
1.70<TL/f<5.0;
-3.50<(R11+R12)/(R11-R12)<2.50;以及
0<(R3+R4)/(R3-R4)<3.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f2/f1|<0.6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谚林振诚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