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10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及一顶面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顶面结构连接为并所述顶面结构提供支撑;所述顶面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及多个转接桁架拼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顺序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直接桁架之间通过拼接组件可拆卸式拼接,或所述直接桁架通过拼接组件与所述转接桁架可拆卸式拼接;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拼接公扣及拼接母槽;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可拆卸式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对桁架进行拼接式连接,简化桁架的拼接和拆卸步骤,从而缩短模块化建筑安装和拆卸的时长,提高模块化建筑搭建的效率及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广泛应用于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计算机工具。BIM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建筑工程信息库,实现数字技术对工程系统的管理。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桁架是由一些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实际应用中,桁架除了应用于工业领域,还经常用于舞台、展会平台等建筑的搭建。现有技术中,建筑的搭建常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多个桁架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桁架台。现有的采用桁架搭建的建筑,通过螺栓连接,在建筑搭建时,施工工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装螺栓。在建筑完成其工作使命后,需要拆卸建筑时,施工工人需要再次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拆卸螺栓。因此,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建筑搭建,效率非常低。而且,施工工人很多时候需要在高空中装螺栓或拆螺栓,而施工工人在高空中作业的角度非常受限,导致某些螺栓的拆装异常困难甚至不能确保将螺栓很好地拧紧,从而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施工工人通过探出身体等方式去争取拧紧或是拆卸螺栓,这样就使得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没有很好的保障。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对桁架进行拼接式连接,简化桁架的拼接和拆卸步骤,从而缩短模块化建筑安装和拆卸的时长,提高模块化建筑搭建的效率及便捷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及一顶面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顶面结构连接并为所述顶面结构提供支撑;所述顶面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及多个转接桁架拼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顺序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直接桁架之间通过拼接组件可拆卸式拼接,或所述直接桁架通过拼接组件与所述转接桁架可拆卸式拼接;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拼接公扣及拼接母槽;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可拆卸式拼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公扣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连接;所述拼接母槽包括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连接;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插接筒及一条以上锁合弹片;所述锁合弹片的连接端与所述插接筒的内壁连接,所述锁合弹片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棘齿槽;所述第一棘齿槽凸出于所述插接筒的外壁;所述拼接母槽还包括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棘齿槽,所述第二棘齿槽与所述第一棘齿槽咬合或分离;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第一解锁旋钮、第一解锁转盘、第二解锁旋钮及第二解锁转盘;所述第一解锁旋钮及所述第二解锁旋钮分别转动套设在所述插接筒上,且所述第一解锁旋钮及所述第二解锁旋钮沿所述锁合弹片的延伸方向从靠近所述自由端向靠近所述连接端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解锁转盘及所述第二解锁转盘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插接筒内;所述第一解锁转盘穿过所述插接筒的筒壁与所述第一解锁旋钮连接,所述第二解锁转盘穿过所述插接筒的筒壁与所述第二解锁旋钮连接;所述第一解锁转盘设置有一个以上抵持凸台及一个以上避让槽,所述抵持凸台及所述避让槽分别与所述锁合弹片一一对应;且,所述锁合弹片与所述抵持凸台抵持或收容于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二解锁转盘设置有一个以上弧形解锁挤压条,所述弧形解锁挤压条与所述锁合弹片一一对应且相互抵持;所述第一解锁转盘的顶面设置有活动压持盘,所述第二解锁转盘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压持盘,所述固定压持盘与所述活动压持盘相互抵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复位扭簧及抵持弹簧,所述第二解锁转盘通过所述复位扭簧与所述插接筒连接;所述抵持弹簧套接与所述活动压持盘,所述抵持弹簧为所述活动压持盘提供一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活动压持盘具有向所述固定压持盘靠近的趋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筒开设有一条以上第一贯穿槽,所述第一贯穿槽与所述第一棘齿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解锁转盘还设有一个以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解锁转盘还设有一个以上第二连接部;所述插接筒开设有一条以上第二贯穿槽及一条以上第三贯穿槽,所述第二贯穿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贯穿槽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扭簧的扭力大于所述抵持弹簧的扭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凸台的一侧与所述避让槽连通,另一侧设置有阻挡凸起部;所述锁合弹片与所述阻挡凸起部一一对应且抵持或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合弹片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锁合弹片沿所述插接筒的内壁等间距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转盘与所述活动压持盘键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接桁架开设有多个第一锁合收容槽,所述转接桁架开设有多个第二锁合收容槽;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第一锁合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并通过螺丝锁合;所述第二锁合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并通过螺丝锁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的安装过程为:将所述拼接公扣或所述拼接母槽与所述直接桁架连接;将所述拼接公扣或所述拼接母槽与所述转接桁架连接;通过将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一一对应拼接,使得两个所述直接桁架相互拼接或使得所述直接桁架与所述转接桁架相互拼接;其中,所述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的拆解过程为:将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一一拆离,从而使得相互拼接的两个所述直接桁架相互拆离或使得相互拼接的所述直接桁架和所述转接桁架相互拆离;将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拆离;将所述拼接母槽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对桁架进行拼接式连接,简化桁架的拼接和拆卸步骤,从而缩短模块化建筑安装和拆卸的时长,提高模块化建筑搭建的效率及便捷性;而且稳定性高,安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桁架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直接桁架与插接公扣、插接母槽的拼接示意图及转接桁架与插接公扣、插接母槽的拼接示意图;图3为两个直接桁架的拼接示意图;图4为图2中拼接公扣与拼接母槽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及一顶面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顶面结构连接并为所述顶面结构提供支撑;所述顶面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及多个转接桁架拼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顺序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直接桁架之间通过拼接组件可拆卸式拼接,或所述直接桁架通过拼接组件与所述转接桁架可拆卸式拼接;/n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拼接公扣及拼接母槽;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可拆卸式拼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及一顶面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顶面结构连接并为所述顶面结构提供支撑;所述顶面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及多个转接桁架拼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多个直接桁架顺序拼接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直接桁架之间通过拼接组件可拆卸式拼接,或所述直接桁架通过拼接组件与所述转接桁架可拆卸式拼接;
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拼接公扣及拼接母槽;所述拼接公扣与所述拼接母槽可拆卸式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公扣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连接;所述拼接母槽包括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直接桁架或所述转接桁架连接;
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插接筒及一条以上锁合弹片;所述锁合弹片的连接端与所述插接筒的内壁连接,所述锁合弹片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棘齿槽;所述第一棘齿槽凸出于所述插接筒的外壁;所述拼接母槽还包括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棘齿槽,所述第二棘齿槽与所述第一棘齿槽咬合或分离;
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第一解锁旋钮、第一解锁转盘、第二解锁旋钮及第二解锁转盘;所述第一解锁旋钮及所述第二解锁旋钮分别转动套设在所述插接筒上,且所述第一解锁旋钮及所述第二解锁旋钮沿所述锁合弹片的延伸方向从靠近所述自由端向靠近所述连接端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解锁转盘及所述第二解锁转盘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插接筒内;所述第一解锁转盘穿过所述插接筒的筒壁与所述第一解锁旋钮连接,所述第二解锁转盘穿过所述插接筒的筒壁与所述第二解锁旋钮连接;
所述第一解锁转盘设置有一个以上抵持凸台及一个以上避让槽,所述抵持凸台及所述避让槽分别与所述锁合弹片一一对应;且,所述锁合弹片与所述抵持凸台抵持或收容于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二解锁转盘设置有一个以上弧形解锁挤压条,所述弧形解锁挤压条与所述锁合弹片一一对应且相互抵持;
所述第一解锁转盘的顶面设置有活动压持盘,所述第二解锁转盘的底面设置有固定压持盘,所述固定压持盘与所述活动压持盘相互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公扣还包括复位扭簧及抵持弹簧,所述第二解锁转盘通过所述复位扭簧与所述插接筒连接;所述抵持弹簧套接与所述活动压持盘,所述抵持弹簧为所述活动压持盘提供一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活动压持盘具有向所述固定压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英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喜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