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梯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80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和座椅板;轿厢本体包括轿壁,轿壁包括左轿壁、右轿壁和后轿壁,后轿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贯穿座椅板,且座椅板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支撑于座椅板的底部;座椅板的底部连接有多根攀爬踏杆,后轿壁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块和固定限位块,活动限位块和固定限位块位于第一支撑杆上方的两侧,活动限位块的侧部设有从动斜面,后轿壁上设有滑孔,滑孔中固定有复位弹簧,活动限位块延伸至滑孔中并与复位弹簧连接,座椅板的侧部设有与从动斜面相对应的驱动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客梯轿厢结构,满足了电梯乘客坐下休息的需求;并且,可提高逃生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梯轿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梯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由于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在进入客梯轿厢后迫切希望能有一只座椅坐下休息片刻,但现有客梯轿厢不能满足这些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缺乏人性化。另外,现在的客梯轿厢大都配有轿顶逃生口,电梯出现故障时方便乘客救援,但由于轿顶逃生口位置较高,从轿底到轿顶比较困难,特别是儿童和老人,不方便向上攀爬,影响了逃生的便利性,而且在救援过程中容易出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梯轿厢结构,其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座椅板,满足了电梯乘客坐下休息的需求;并且,通过在座椅板底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本体,以及设置在轿厢本体内部的座椅板;/n所述轿厢本体包括轿顶、轿底和轿壁,所述轿壁包括左轿壁、右轿壁和后轿壁,所述座椅板呈长条形结构,该座椅板设置在左轿壁和右轿壁之间,且该座椅板与后轿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后轿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座椅板的右端设置,且第一支撑杆贯穿座椅板,所述座椅板设有供第一支撑杆贯穿的通孔,且座椅板通过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轴承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座椅板的左端设置,且第二支撑杆支撑于座椅板的底部;所述座椅板的下方设有多根攀爬踏杆,该多根攀爬踏杆沿座椅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各攀爬踏杆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本体,以及设置在轿厢本体内部的座椅板;
所述轿厢本体包括轿顶、轿底和轿壁,所述轿壁包括左轿壁、右轿壁和后轿壁,所述座椅板呈长条形结构,该座椅板设置在左轿壁和右轿壁之间,且该座椅板与后轿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后轿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座椅板的右端设置,且第一支撑杆贯穿座椅板,所述座椅板设有供第一支撑杆贯穿的通孔,且座椅板通过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轴承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座椅板的左端设置,且第二支撑杆支撑于座椅板的底部;所述座椅板的下方设有多根攀爬踏杆,该多根攀爬踏杆沿座椅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各攀爬踏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座椅板固定的连接板,所述轿顶上设有位于第一支撑杆上方的逃生口,所述后轿壁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活动限位块和固定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林漆强连刘修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三菱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