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74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还包括:抓握组件,所述抓握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的外壁上;螺旋桨防护罩,所述螺旋桨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的前端外壁上;动力投射组件,所述动力投射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顶端前侧中部位置;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近光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的前侧底端,该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能够为救援工作带来较大的综合便利性,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证救生艇的使用寿命,可以复杂的救生场景,保证最佳的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艇
,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智能救生艇也叫遥控救生艇,是一种可遥控指挥实现精准控制救生艇到落水人员身旁的救生装置,可达到快速救援的目的;现如今的智能救生艇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较为单一,如遥控者距离被落水者较远或者有障碍物遮挡,不能清除的看到落水者所在的精准方位,将为施救带来较大影响,其次由于智能救生艇动力强劲,在将要抵达落水者位置时难以进行精确控制,或者在遇到漂浮物较多水域或流动水源对遥控者的操作要求较高,难以精准的快速抵达落水者身边,而措施最佳救援时间,并且智能救生艇的价值较高,在遇到流动性的障碍物或初学者操控时易对救生艇造成破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清除的看到落水者所在的精准方位、难以精准的快速抵达落水者身边和易对救生艇造成破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还包括:抓握组件,所述抓握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的外壁上;螺旋桨防护罩,所述螺旋桨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的前端外壁上;动力投射组件,所述动力投射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顶端前侧中部位置;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近光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的前侧底端;全景摄像头,所述全景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的前侧顶端;操控杆,所述操控杆活动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左侧顶端外壁上;对讲设备,所述对讲设备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的顶端中部内侧。优选的,所述抓握组件包括有:第一把手,两个所述第一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左右两端的外壁上;第二把手,两个所述第二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内侧前端的壁面上;第三把手,所述第三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外壁中部的左右两端;扶持板,所述扶持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的内侧中部。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内腔中;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外侧;防撞板,所述防撞板活动连接于第一减震组件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有:圆环,若干个所述圆环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内壁的上下两侧;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环内腔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四弹簧为弯曲状态;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可转动的卡接在所述圆环的内腔中,其外壁的两端均与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紧密接触;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圆环之间,并与所述限位挡板内侧中部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杆,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撞板的内壁中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活动套接于第一连接杆的外壁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位置的固定杆;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紧密接触。优选的,所述动力投射组件包括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顶端中部;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内腔中;转杆,所述转杆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固定台的内腔中并延伸至固定台的顶端外侧;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联轴器锁紧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转杆底端外壁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转杆的外壁外侧;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且呈倾斜状态;助推板,所述助推板通过滚珠滑块可移动的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腔顶端;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顶端,且与所述助推板的后侧壁紧密接触;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活动的设置在固定块的内腔中,其顶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卡块,所述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并位于电动推杆伸出端的极限位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设置在固定块的内腔底端,并与所述限位块紧密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开设有倾斜凹槽,并与所述卡块的形状位置相匹配。优选的,处于伸出状态的所述限位块与助推板的底端相接触,且接触位置为尖锐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功能较为全面,分别通过全景摄像头、远光灯,近光灯、对讲设备能够为救援工作带来较大的综合便利性,辅助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2、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撞机构能够对智能救生艇起到较为全面的防撞减震效果,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护智能救生艇的核心部件,保证救生艇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通过动力投射组件能够将就剩绳索进行多角度的投射,针对在遇到漂浮物较多水域或流动水源处可快速有效的让落水者及时搭载智能救生艇,以应对更多复杂的救生场景,保证最佳的救援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旋桨防护罩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动力投射组件处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减震组件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减震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9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图中:1、救生艇本体,2、抓握组件,3、螺旋桨防护罩,4、防撞机构,5、动力投射组件,6、远光灯,7、近光灯,8、全景摄像头,9、操控杆,10、对讲设备,21、第一把手,22、第二把手,23、第三把手,24、扶持板,41、防撞板,42、第一减震组件,43、第二减震组件,501、固定台,502、电机,503、转杆,504、第一齿轮,505、第二齿轮,506、壳体,507、电动推杆,508、助推板,509、第一弹簧,510、固定块,511、限位块,512、卡块,513、第二弹簧,421、第一连接杆,422、第二连接杆,423、第三弹簧,431、圆环,432、第四弹簧,433、限位挡板,434、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1,还包括:抓握组件2、螺旋桨防护罩3、防撞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抓握组件(2),所述抓握组件(2)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的外壁上;/n螺旋桨防护罩(3),所述螺旋桨防护罩(3)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n防撞机构(4),所述防撞机构(4)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的前端外壁上;/n动力投射组件(5),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顶端前侧中部位置;/n远光灯(6)和近光灯(7),所述远光灯(6)和近光灯(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底端;/n全景摄像头(8),所述全景摄像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顶端;/n操控杆(9),所述操控杆(9)活动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1)左侧顶端外壁上;/n对讲设备(10),所述对讲设备(10)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1)的顶端中部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抓握组件(2),所述抓握组件(2)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的外壁上;
螺旋桨防护罩(3),所述螺旋桨防护罩(3)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
防撞机构(4),所述防撞机构(4)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的前端外壁上;
动力投射组件(5),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顶端前侧中部位置;
远光灯(6)和近光灯(7),所述远光灯(6)和近光灯(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底端;
全景摄像头(8),所述全景摄像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顶端;
操控杆(9),所述操控杆(9)活动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1)左侧顶端外壁上;
对讲设备(10),所述对讲设备(10)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1)的顶端中部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组件(2)包括有:
第一把手(21),两个所述第一把手(21)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前侧左右两端的外壁上;
第二把手(22),两个所述第二把手(2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内侧前端的壁面上;
第三把手(23),所述第三把手(2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外壁中部的左右两端;
扶持板(24),所述扶持板(24)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1)的内侧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4)包括有:
第二减震组件(43),所述第二减震组件(43)固定设置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前侧内腔中;
第一减震组件(42),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42)的外侧;
防撞板(41),所述防撞板(41)活动连接于第一减震组件(4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43)包括有:
圆环(431),若干个所述圆环(431)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1)前侧内壁的上下两侧;
第四弹簧(432),两个所述第四弹簧(432)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环(431)内腔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四弹簧(432)为弯曲状态;
限位挡板(433),所述限位挡板(433)可转动的卡接在所述圆环(431)的内腔中,其外壁的两端均与所述第四弹簧(432)的两端紧密接触;
固定杆(434),所述固定杆(434)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圆环(431)之间,并与所述限位挡板(433)内侧中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娟顿帅博程黎明杨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宏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