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淋杆组件以及喷淋杆系统
本申请涉及喷涂
,具体涉及一种喷淋杆组件以及喷淋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自动化喷涂行业所使用的喷头都是喷头与各管路连接,独自承接工艺物料、动力气、雾化气等。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喷头需要设置多个进口与各管路连接,接线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喷淋杆组件以及喷淋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喷淋杆组件,其包括喷头、喷淋杆和气缸,所述喷淋杆包括外管和用于输送喷涂介质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嵌套在所述外管内,并将所述外管的内部间隔成第一穿线型腔、第二穿线型腔、压缩空气腔、雾化空气腔,所述第一穿线型腔用于铺设电源线,所述第二穿线型腔用于铺设信号线,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喷头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并穿过压缩空气腔与喷头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腔向气缸供气,以控制气缸工作,所述气缸控制喷头开闭,所述雾化空气腔向喷头内供雾化气,所述中间管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向喷头供喷涂介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喷淋杆和气缸,所述喷淋杆包括外管和用于输送喷涂介质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嵌套在所述外管内,并将所述外管的内部间隔成第一穿线型腔、第二穿线型腔、压缩空气腔、雾化空气腔,所述第一穿线型腔用于铺设电源线,所述第二穿线型腔用于铺设信号线,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喷头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并穿过压缩空气腔与喷头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腔向气缸供气,以控制气缸工作,所述气缸控制喷头开闭,所述雾化空气腔向喷头内供雾化气,所述中间管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向喷头供喷涂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喷淋杆和气缸,所述喷淋杆包括外管和用于输送喷涂介质的中间管,所述中间管嵌套在所述外管内,并将所述外管的内部间隔成第一穿线型腔、第二穿线型腔、压缩空气腔、雾化空气腔,所述第一穿线型腔用于铺设电源线,所述第二穿线型腔用于铺设信号线,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喷头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并穿过压缩空气腔与喷头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腔向气缸供气,以控制气缸工作,所述气缸控制喷头开闭,所述雾化空气腔向喷头内供雾化气,所述中间管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向喷头供喷涂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杆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贴合安装在中间管的内管壁上,所述出液口贯穿中间管和内管,所述中间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加热型腔,所述加热型腔内容纳导热油,所述内管输送喷涂介质,所述加热型腔内还设置有加热棒和测量导热油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加热棒加热所述导热油,所述测温元件和加热棒均与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矩形管,所述中间管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下端面与矩形管的下侧管壁平行,下端面延伸出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均与下侧管壁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与中间管、外管围成雾化空气腔,所述第二延伸板与中间管、外管围成压缩空气腔,所述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中间管、外管围成安装腔,所述喷头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中间管的下侧管壁贴合,所述第一延伸板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喷头的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空气腔通过出气孔向喷头内供雾化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管体、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封堵管体的两端,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均包括中空的盖体,所述盖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雾化气体进口、压缩空气进口、信号线进口、电源线进口、喷涂介质进口,所述雾化气体进口与雾化空气腔连通,所述压缩空气进口与压缩空气腔连通,所述信号线进口与第二穿线型腔连通,所述电源线进口与第一穿线型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喷淋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加强槽。
6.一种喷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框架、吊挂部、喷淋箱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喷淋杆组件,所述喷淋杆通过吊挂部吊挂在主框架上,所述喷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军,涂松,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