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44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临床康复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按压板,按压板的中段板身处布置扭簧支座从而共同组合形成跷跷板结构;按压板的尾端板面构成可供患者指部搁置的接触端,按压板的首端板体下方布置有以动力源驱动的凸轮,所述凸轮轴线平行支架轴线,凸轮的轮缘与按压板的首端处下板面间形成接触配合关系,从而在凸轮的回转动作以及扭簧支座的弹性回复力的往复作用下带动按压板产生跷跷板式往复翘动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保证了必要的锻炼时间,同时使用便捷性更高,易被病人接受,可促进穿刺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康复,利于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康复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
技术介绍
无论是冠脉造影还是支架手术,发展都越来越成熟,手术也从最开始的需要从病人大腿上的股动脉穿刺,到现在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腕上的桡动脉穿刺的手术方式进行操作,让患者可以恢复更快、创口更小、无须长期卧床,并已逐步发展为首选的手术方式。虽说手术伤口很小,但是毕竟穿刺的是动脉血管,血管内压力较大,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出现“血溅三尺”的惨烈场面,因此术后24小时需要使用加压止血装置压迫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也正因为长时间加压止血,会导致局部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受阻,使患者肢体出现肿胀、麻木、疼痛、淤青等不适,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术后临床观察发现:早期手部的局部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术后患者要尽早尽可能地进行手部运动。目前常规的手指动作练习,都建议患者术前1天开始和护士学习,术后返回病房就开始锻炼,清醒状态下建议每小时进行一次,直到解除加压装置。显然的,由于上述练习为主动练习方式,因此现实操作时,受患者的年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其特征在于:该指部锻炼器包括按压板(10),按压板(10)的中段板身处布置扭簧支座(20)从而共同组合形成跷跷板结构;在扭簧支座(2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按压板(10)的首端高度低于尾端高度;按压板(10)的尾端板面构成可供患者指部搁置的接触端,按压板(10)的首端板体下方布置有以动力源驱动的凸轮(30),所述凸轮(30)轴线平行支架轴线,凸轮(30)的轮缘与按压板(10)的首端处下板面间形成接触配合关系,从而在凸轮(30)的回转动作以及扭簧支座(20)的弹性回复力的往复作用下带动按压板(10)产生跷跷板式往复翘动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其特征在于:该指部锻炼器包括按压板(10),按压板(10)的中段板身处布置扭簧支座(20)从而共同组合形成跷跷板结构;在扭簧支座(2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按压板(10)的首端高度低于尾端高度;按压板(10)的尾端板面构成可供患者指部搁置的接触端,按压板(10)的首端板体下方布置有以动力源驱动的凸轮(30),所述凸轮(30)轴线平行支架轴线,凸轮(30)的轮缘与按压板(10)的首端处下板面间形成接触配合关系,从而在凸轮(30)的回转动作以及扭簧支座(20)的弹性回复力的往复作用下带动按压板(10)产生跷跷板式往复翘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10)为五组从而一一对应人体的五根手指;五组按压板(10)呈琴键式的布置在底板(40)上;在五组按压板(10)的首端板体下方分别布置一组凸轮(30),五组凸轮(30)均布置于一根回转轴(50)上,并通过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电机(60)驱动从而产生回转动作;回转轴(50)呈简支梁状的同轴式的回转配合于端部轴承座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或支架介入术后指部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轴承座包括相对靠近动力电机(60)的第一轴承座(71)和相对远离动力电机(60)的第二轴承座(72);底板(40)上沿回转轴(50)轴长方向设置有口窄底宽的T型槽(41);第二轴承座(72)的底部布置有匹配T型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妍周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