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44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由气动对拉驱动装置和肢体皮带穿套装置两部分组成;气动对拉驱动装置包括一组旋转变向机构、行程放大机构和中间带轮传动机构;肢体皮带穿套装置包括穿套皮带和里侧利转支撑结构两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是传统电机驱动的康复设备运动柔顺度有限而寻常气动肌肉康复设备受其行程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要点为采用两个气动肌肉通过行程放大机构对拉,从而驱动绑带轮转动,由皮带牵动患者肢体往复转动,再配合传统康复设备协同治疗,以达缓解肌肉萎缩患者肌肉萎缩、帮助恢复日常行为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增多、老龄化程度加剧、又有疾病和意外事故使得伤残瘫痪人数居高不下,治疗压力很大。但相对传统医生来说,专门进行康复治疗的医师数量较少,并且市面上的康复设备价格昂贵且治疗效果一般,所以机器人辅助治疗设备的研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辅助康复机器人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做辅助恢复训练,由于患者病患处骨骼和肌肉相当脆弱,如果直接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套用到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上,当设备投入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辅助康复机器人而言,除了精确度之外,运动的柔顺性也是关注重点。传统康复医疗设备由诸多电机驱动,体积较大且运动柔顺性需依靠大量传感设备保证,调试复杂成本过高且柔顺效果也较为有限。在许多驱动方式中,气动肌肉由于具有造价低廉、小巧轻便、安装简单且自带一定阻尼以及具有柔顺性等特点,在辅助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气动肌肉特性限制,往往安装在旋转关节处,目的是减少气动肌肉行程体积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40)、肢体皮带穿套结构组件(50)和保护外壳(31),所述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31)内的主安装板(22)上,所述肢体皮带穿套结构组件贯穿所述外壳(31)与所述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40)、肢体皮带穿套结构组件(50)和保护外壳(31),所述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31)内的主安装板(22)上,所述肢体皮带穿套结构组件贯穿所述外壳(31)与所述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肌肉对拉驱动结构组件(40)由一组旋转变向机构、行程放大机构和中间带轮传动机构组成,包括:“L”形支座(25)、正向气动肌肉(1)、钢丝绳连接器(3)、正向前半钢丝绳(4)、正向后半钢丝绳(8)、转向线轮(7)、线轮支撑座(20)、编码器支架(6)、光学编码器(5)、正向齿条(26)、直线导轨(17)、直线导轨滑块(16)、滑块齿条连接件(15)、正向齿条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固定座(23)、正向传动齿轮(2)、中间传动轴(10)、中间传动轴轴承座(11)、皮带轮(29)、反向传动齿轮(12)、反向齿条(14)、反向前半钢丝绳(19)、反向后半钢丝绳(21)、反向气动肌肉(18)、主安装板(22);
所述正向气动肌肉(1)或所述反向气动肌肉(18)连接气管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L”形支座(25),所述“L”型支座(25)底面铆接于所述主安装板(22),另一侧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器(3)拉扯所述正向前半钢丝绳(4),所述正向前半钢丝绳(4)缠绕在所述转向线轮(7)外周以牵动其旋转,继而带动后半钢丝绳(8)牵引所述正向齿条(26),所述正向齿条(26)通过所述滑块齿条连接件(15)固定在两个直线导轨滑块(16)之上,所述直线导轨滑块(16)安放在所述直线导轨(17)上约束齿条沿垂直中间传动轴的方向运动,所述正向齿条(26)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正向齿条复位弹簧(24)的挂耳上,为所述正向气动肌肉(1)放气时提供均匀的复位助力;所述中间传动轴轴承座(11)之间距离短于所述中间传动轴(10)长度,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主安装板(22)上;三个同样的皮带轮(9)等距安装在所述中间传动轴(10)之间,并与两个所述中间传动轴轴承座(11)呈对称布置,其通过键传递来自所述中间传动轴(10)的圆周力并由卡簧固定位置;所述反向传动齿轮(12)通过传动齿轮法兰(13)固定于所述皮带轮(9)的转轴上,单个所述皮带轮(9)为阶梯型结构,两头轴肩直接略大于中间固定皮带区域直径,所述皮带轮(9)中间为镂空结构起到减重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肌肉驱动的柔性穿套式肢体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线轮(7)底部嵌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顶接在所述线轮支撑座(20)的阶梯轴上,所述转向线轮(7)顶部为阶梯轴结构,轴心钻有同轴孔,孔径与所述光学编码器(5)顶部转轴相等,轴侧钻有紧定孔;所述转向线轮(7)周侧分有两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高哲轩朱为国师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