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蘑菇基质废料及基于此的栽培基质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336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栽培用基质,由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5~10:7:5~8复配而成,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蘑菇基质废料100重量份加入牛粪0.5~2重量份和尿素0.5~2份,加水使湿度控制在60~70%,后加入发酵菌建堆,发酵30~40d,再在阳光下暴晒5d;同时公开了采用该基质在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质可将移栽成活率提高了11.64%,节约了成本,同事缓苗期提前3天,西葫芦在基质栽培下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土壤栽培,残果率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低4.69%,有效增加了商品果率,提高了西葫芦品质,从产量上看,基质栽培显著高于土壤栽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蘑菇基质废料及基于此的栽培基质和应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3月08日、申请号为201910174915.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栽培用基质及栽培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栽培用基质及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西葫芦(CucurbitapepoL.)属葫芦科,南瓜属,原产北美洲南部,中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一年生蔓生草本,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具有较强的吸水和抗旱能力,耐低温和弱光的能力较强,根系强大,适应性强,果实耐贮运,种植效益高等优点。西葫芦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果实作蔬菜。不同品种每可食部分鲜重营养物质含量如下蛋白质0.6~0.9g,纤维素0.8~0.9g,脂肪0.1~0.2g,糖类2.5~3.3g,维生素C2.5~9毫克,胡萝卜素20~40微克,钙22~29毫克。目前我国西葫芦多采用温室种植,传统的土壤栽培存在费时费力、水肥用量大、土传病害发生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造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基质栽培可有效避免作物连作障碍与土传病虫害,具有生产过程可控、高产优质及减少污染等优点,还能突破土壤盐渍化、非耕地设施温室的生产难题。基质栽培技术以其省工省力、省水省肥、优质高效等优点正逐渐被广大菜农所认可。针对设施基质栽培一次性投入成本高、营养液管理较为繁琐等现状,我们利用廉价的食用菌废弃物,通过发酵技术,将食用菌废弃物研发成新型基质替代物,本着“就简、减量、清洁、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原则,推动设施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新型基质栽培进行多年改良和试验示范推广,探索出一种农民能够接受且易于推广的有机生态型基质及栽培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温室西葫芦栽培缺少高效的栽培基质的缺陷,提供一种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栽培用基质及栽培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栽培用基质,由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5~10:7:5~8复配而成,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蘑菇基质废料100重量份加入牛粪0.5~2重量份和尿素0.5~2份,加水使湿度控制在60~70%,后加入发酵菌建堆,发酵30~40d,再在阳光下暴晒5d。进一步的,由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7:7:6复配而成,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蘑菇基质废料100重量份加入牛粪1重量份和尿素1份,加水使湿度控制在60~70%,后加入发酵菌建堆,发酵30~40d,再在阳光下暴晒5d。采用上述的基质在日光温室下栽培西葫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栽培槽修建栽培槽槽深20~30cm,槽宽50~70cm,槽间距50~70cm,槽内和槽间均铺上一层园艺地布,填基质至栽培槽4/5处,每个栽培槽铺设1条滴灌带;S2种子处理及育苗选择颗粒饱满均匀、无损伤的西葫芦种子,用温水浸泡后30~50min,再用清水浸种6~8小时,搓净种子表面的粘液并清洗干净,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在25~32℃下催芽30~40小时,芽长0.3~0.5cm时即可播种,育苗管理参照常规管理;S3定植幼苗长至3叶1心时开始定植,每栽培槽定植一行,株距45~50cm,浇透水;S4田间管理缓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5~18℃,坐瓜前控制水肥,坐瓜后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13~16℃,同时加大水肥量,每5d浇水1次,每浇2次水随水追肥1次,每次亩施肥水溶肥20±5kg,瓜蔓长至30cm±5cm时,用绳茎相互缠绕法吊蔓,及时抹去侧芽,打除老叶病叶,在植株长至棚顶时,进行落蔓;S5采收瓜长至350~450g时进行及时采收。优选的,S1中栽培槽槽深25cm,槽宽60cm,槽间距60cm。优选的,S2中将西葫芦种子采用50℃的温水的浸泡40min后再用清水浸种6~8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西葫芦基质及栽培方法可将移栽成活率提高了11.64%,节约了成本,同事缓苗期提前3天,为后期提前上市打下了基础;西葫芦在基质栽培下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土壤栽培,株高、茎粗、根长、根鲜重和茎鲜重均显著高于土壤栽培,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形成。从西葫芦叶片生理指标上看,叶绿素值和氮含量差异不大,但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质栽培显著高于土壤栽培,增加了光合作用,促进了产量的形成,为后期丰产打下了基础。残果率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低4.69%,有效增加了商品果率,提高了西葫芦品质,从产量上看,基质栽培显著高于土壤栽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实验材料西葫芦品种为‘越冬寒玉’,由广州市大农园艺种子有限公司提供。1.2实验设计1.2.1基质配比按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蘑菇基质废料100份,牛粪1份,尿素1kg调节碳氮比,加水使湿度控制在60~70%,加入发酵菌建堆,发酵30~40d,再在阳光下暴晒5d,最终按发酵完成蘑菇基质废料:泥炭:珍珠岩=7:7:6的比例复配。1.2.2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8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园区进行,栽培方式为设施槽式栽培,槽深25cm,槽宽60cm,槽间距60cm,槽内和槽间均铺上1层园艺地布,填充栽培基质至栽培槽4/5处,每栽培槽铺设1条滴灌带。理论亩株数为1646株。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在同一日光温室进行,田间管理相同。3月7日育种,4月6日定植,5月27日开始采收,9月27日结束。1.3实验方法定植后开记录成活率,确定缓苗天数。采收开始,基质和土壤栽培随机各选3点,每点6株,记录结果数和重量,直至收获结束。采收中后期各处理随机选取10株,分别测量其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根长、根鲜重、茎鲜重等指标。用TYS-3N植株养分测定仪测定倒3叶叶绿素值和氮含量。用CI-34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倒3叶净光合速率。2结果分析2.1不同栽培方式对西葫芦缓苗的影响西葫芦定植后7天,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移栽成活率差异显著,基质栽培在98%以上,而土壤栽培为86.61%。在同等管理条件下,基质栽培西葫芦缓苗期为4天,土壤栽培缓苗期为7天,两处理相差3天。见表1。2.2不同栽培方式对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对西葫芦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基质栽培下株高、茎粗、根长、根鲜重和茎鲜重分别比土壤栽培高32.67%、18.78%、24.98%、32.17%和30.42%,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见表2。2.3不同栽培方式对西葫芦叶生理指标的影响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对西葫芦叶生理指标影响显著,基质栽培下叶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蘑菇基质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蘑菇基质废料100重量份与牛粪0.5~2重量份和尿素0.5~2份混合得到混合物,调节混合物的湿度至60%~70%后加入发酵菌进行建堆发酵,发酵的时间为30~40d,发酵结束后于阳光下暴晒5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蘑菇基质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蘑菇基质废料100重量份与牛粪0.5~2重量份和尿素0.5~2份混合得到混合物,调节混合物的湿度至60%~70%后加入发酵菌进行建堆发酵,发酵的时间为30~40d,发酵结束后于阳光下暴晒5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蘑菇基质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蘑菇基质废料与牛粪、尿素的重量份为100:1:1。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蘑菇基质废料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由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和珍珠岩组成;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5~10):7:(5~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蘑菇基质废料、泥炭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7:7:6。


5.一种在日光温室中西葫芦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如以下步骤所示:
S1栽培槽修建
栽培槽槽深20~30cm,槽宽50~70cm,槽间距50~70cm,槽内和槽间均铺上一层园艺地布,填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栽培基质至栽培槽4/5处,每个栽培槽铺设1条滴灌带;
S2种子处理及育苗
选择颗粒饱满均匀、无损伤的西葫芦种子,用温水浸泡后30~50min,再用清水浸种6~8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剑超董飞智雪萍陈烨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