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毕丹专利>正文

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9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组本体,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外壳壳体、用于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纤维包裹层、用于保护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保护板件以及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加热板件,两个所述加热板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两侧设置,所述保护板件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纤维包裹层共同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保护板件,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所述保护板件和所述纤维包裹层位于所述外壳壳体的所述内部空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电池系统无法正常作用于低温的外部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
技术介绍
人类对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二次电池市场的急速扩大。当前新能源体系中对二次电池的要求无处不在。无论是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并网还是电网调峰,都急需一种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二次电池。目前所发展的二次电池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高温钠硫电池、钠镍氯电池和钒液流电池。这些电池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比如锂离子电池和高温钠硫电池寿命长以及能量密度高,钒液流电池更是理论上具备无限的寿命等。但无论哪种电池,都无法同时满足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要求。一般电池系统用来启动发动机以便发动电池系统所连接的车辆、船舶或机械设备,并可协助提供电力给连接至供电回路的装置使用;然,传统电池系统却有无法正常作用于低温的外部环境的缺点,且未配置备用供电回路于系统主电池耗尽时来立即提供电力启动发动机;因此,传统电池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上仍存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能够解决传统电池系统无法正常作用于低温的外部环境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组本体,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外壳壳体、用于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纤维包裹层、用于保护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保护板件以及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加热板件,两个所述加热板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两侧设置,所述保护板件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纤维包裹层共同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保护板件,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所述保护板件和所述纤维包裹层位于所述外壳壳体的所述内部空腔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板件沿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延伸,所述加热板件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通过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板件设置为L形,所述保护板件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和所述加热板件抵接,所述保护板件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另一侧面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端面抵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包裹层设置为绝缘材料,所述纤维包裹层沿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延伸,所述纤维包裹层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侧面、所述加热板件的侧面和所述保护板件的侧面。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壳体包括底座壳体和上盖壳体,所述内部空腔在所述底座壳体的内部设置,所述上盖壳体位于所述底座壳体的上方设置,所述上盖壳体和所述底座壳体共同闭合所述内部空腔。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包括电池本体,多组所述电池本体并列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的内部,相邻的所述电池本体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本技术公开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保护板件和所述纤维包裹层位于所述外壳壳体的所述内部空腔设置。通过设置的加热板件能够通过电池电芯组本体进行供电并发热,使得产生的热量反作用在电池电芯组本体,以通过提高和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的温度的方式,达到提高或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输出正常工作电流和正常工作电压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保护板件能够在电池电芯组本体的端部保护电池电芯组本体,减少撞击对电池电芯组本体产生的损伤,并提高保护板件位置外壳壳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输出正常工作电流和正常工作电压,同时也可以保护加热板件。通过设置的纤维包裹层能够从侧面包裹电池电芯组本体、加热板件和保护板件,从而形成对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保温部分,能够配合加热板件共同作用在电池电芯组本体,从而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的温度,同时包裹形成的部分还能够缓冲电池电芯组本体的部分冲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壳体的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略去上盖壳体);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组本体4,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外壳壳体1、用于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纤维包裹层5、用于保护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保护板件3以及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加热板件2,两个所述加热板件2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两侧设置,所述保护板件3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一端设置,所述纤维包裹层5共同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所述加热板件2和所述保护板件3,在所述外壳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10,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4、所述加热板件2、所述保护板件3和所述纤维包裹层5位于所述外壳壳体1的所述内部空腔10设置。通过设置的加热板件2能够通过电池电芯组本体4进行供电并发热,使得产生的热量反作用在电池电芯组本体4,以通过提高和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温度的方式,达到提高或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4输出正常工作电流和正常工作电压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保护板件3能够在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端部保护电池电芯组本体4,减少撞击对电池电芯组本体4产生的损伤,并提高保护板件3位置外壳壳体1的强度,从而进一步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4输出正常工作电流和正常工作电压,同时也可以保护加热板件2。通过设置的纤维包裹层5能够从侧面包裹电池电芯组本体4、加热板件2和保护板件3,从而形成对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保温部分,能够配合加热板件2共同作用在电池电芯组本体4,从而保持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温度,同时包裹形成的部分还能够缓冲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部分冲击力。为了从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两侧同时加热电池电芯组件本体,所述加热板件2沿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延伸,所述加热板件2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所述加热板件2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通过导线电连接。加热板件2可以设置有加热电阻丝。为了从电池电芯组本体4的端部保护电池电芯组本体4,所述保护板件3设置为L形,所述保护板件3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和所述加热板件2抵接,所述保护板件3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另一侧面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端面抵接。为了从电池电芯组本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外壳壳体、用于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纤维包裹层、用于保护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保护板件以及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加热板件,两个所述加热板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两侧设置,所述保护板件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纤维包裹层共同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保护板件,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所述保护板件和所述纤维包裹层位于所述外壳壳体的所述内部空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外壳壳体、用于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纤维包裹层、用于保护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保护板件以及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加热板件,两个所述加热板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两侧设置,所述保护板件位于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纤维包裹层共同包裹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保护板件,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所述电池电芯组本体、所述加热板件、所述保护板件和所述纤维包裹层位于所述外壳壳体的所述内部空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件沿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延伸,所述加热板件朝向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所述加热板件和所述电池电芯组件本体通过导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限低温度下的电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毕丹
申请(专利权)人:赵毕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