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92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工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左分线传动架、分线孔、外定位框、绞线盘、固定外框、调节固定机构、绕线架、固定底架、传动带、电机、变频器、控制器、机体底座、线芯,所述左分线传动架上下两端内部设有分线孔,所述左分线传动架左端上下两侧与外定位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分线传动架右端与绞线盘左端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调节固定机构能够在线芯绞线过程中防止其反弹松散开,增加设备的实用价值,调节固定机构能够将不同直径的线芯进行固定拉直,增加对绞线后线芯长度计算的准确性,绞线盘能够在绞线的时候防止线芯晃动程度大造成表面磨损严重,降低设备工作过程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工具
,具体为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电线电缆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链接作用,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于动力电缆行业来说,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传统的行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行业的转变刻不容缓,线缆绞线就是指将多根线缆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根较粗的电缆。市面上现有的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在绞线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弹松散的情况,同时该装置没有对绞线后线芯的长度进行测量,在绞线过程中线芯晃动过大造成线芯表面磨损严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盘体、轨道槽、内固定块、弹簧、通孔、缓冲块、内槽,能够在绞线的时候防止线芯晃动程度大造成表面磨损严重,降低设备工作过程的损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左分线传动架、分线孔、外定位框、绞线盘、固定外框、调节固定机构、绕线架、固定底架、传动带、电机、变频器、控制器、机体底座、线芯,所述左分线传动架上下两端内部设有分线孔,所述左分线传动架左端上下两侧与外定位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分线传动架右端与绞线盘左端焊接,所述绞线盘外侧与固定外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外定位框底部与机体底座左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固定机构底部与机体底座中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绕线架安装在固定底架顶端,所述绕线架前端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转轴前端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底座右端顶部与固定底架底部垂直连接,所述机体底座右端前侧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变频器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线芯右端通过分线孔依次贯穿绞线盘、调节固定机构连接到绕线架顶侧;所述绞线盘由盘体、轨道槽、内固定块、弹簧、通孔、缓冲块、内槽组成,所述盘体外侧设有轨道槽,所述通孔设于盘体上下两端内部,所述通孔底部内槽顶部导通连接,所述内槽底端内部设有内固定块,所述内固定块顶部与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顶部与缓冲块底部焊接,所述缓冲块底端侧面与内槽内部贴合连接,所述缓冲块顶端侧面与通孔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轨道槽内部与固定外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固定机构由下压轮、左固定框、连接架、调节杆架、右调节杆架、右连接架、右下压轮、右固定框、长度传感器、连接板组成,所述调节杆架中端侧面与左固定框顶端内部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调节杆架底端与连接架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底部两端装有下压轮,所述左固定框底部右端与连接板左端焊接,所述连接板顶部装有长度传感器,所述连接板右端与右固定框底端左侧焊接,所述右固定框顶端内部与右调节杆架中端侧面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右调节杆架底端侧面与右连接架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右连接架底部两端装有右下压轮,所述右固定框、左固定框底部与机体底座中端顶部垂直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架前端装有皮带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频器与电机通过控制线路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与长度传感器通过线路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分线传动架左端连接到机体传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节固定机构能够在线芯绞线过程中防止其反弹松散开,增加设备的实用价值,调节固定机构能够将不同直径的线芯进行固定拉直,增加对绞线后线芯长度计算的准确性,绞线盘能够在绞线的时候防止线芯晃动程度大造成表面磨损严重,降低设备工作过程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绞线盘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固定机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左分线传动架1、分线孔2、外定位框3、绞线盘4、固定外框5、调节固定机构6、绕线架7、固定底架8、传动带9、电机10、变频器11、控制器12、机体底座13、线芯14、盘体401、轨道槽402、内固定块403、弹簧404、通孔405、缓冲块406、内槽407、下压轮601、左固定框602、连接架603、调节杆架604、右调节杆架605、右连接架606、右下压轮607、右固定框608、长度传感器609、连接板6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左分线传动架1、分线孔2、外定位框3、绞线盘4、固定外框5、调节固定机构6、绕线架7、固定底架8、传动带9、电机10、变频器11、控制器12、机体底座13、线芯14,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上下两端内部设有分线孔2,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左端上下两侧与外定位框3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右端与绞线盘4左端焊接,所述绞线盘4外侧与固定外框5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外定位框3底部与机体底座13左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固定机构6底部与机体底座13中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绕线架7安装在固定底架8顶端,所述绕线架7前端通过传动带9与电机10转轴前端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顶部与固定底架8底部垂直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前侧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变频器11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线芯14右端通过分线孔2依次贯穿绞线盘4、调节固定机构6连接到绕线架7顶侧;所述绞线盘4由盘体401、轨道槽402、内固定块403、弹簧404、通孔405、缓冲块406、内槽407组成,所述盘体401外侧设有轨道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左分线传动架(1)、分线孔(2)、外定位框(3)、绞线盘(4)、固定外框(5)、调节固定机构(6)、绕线架(7)、固定底架(8)、传动带(9)、电机(10)、变频器(11)、控制器(12)、机体底座(13)、线芯(14),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上下两端内部设有分线孔(2),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左端上下两侧与外定位框(3)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右端与绞线盘(4)左端焊接,所述绞线盘(4)外侧与固定外框(5)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外定位框(3)底部与机体底座(13)左端顶部垂直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调节固定机构(6)底部与机体底座(13)中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绕线架(7)安装在固定底架(8)顶端,所述绕线架(7)前端通过传动带(9)与电机(10)转轴前端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顶部与固定底架(8)底部垂直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前侧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变频器(11)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线芯(14)右端通过分线孔(2)依次贯穿绞线盘(4)、调节固定机构(6)连接到绕线架(7)顶侧;/n所述绞线盘(4)由盘体(401)、轨道槽(402)、内固定块(403)、弹簧(404)、通孔(405)、缓冲块(406)、内槽(407)组成,所述盘体(401)外侧设有轨道槽(402),所述通孔(405)设于盘体(401)上下两端内部,所述通孔(405)底部内槽(407)顶部导通连接,所述内槽(407)底端内部设有内固定块(403),所述内固定块(403)顶部与弹簧(40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4)顶部与缓冲块(406)底部焊接,所述缓冲块(406)底端侧面与内槽(407)内部贴合连接,所述缓冲块(406)顶端侧面与通孔(405)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轨道槽(402)内部与固定外框(5)内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固定机构(6)由下压轮(601)、左固定框(602)、连接架(603)、调节杆架(604)、右调节杆架(605)、右连接架(606)、右下压轮(607)、右固定框(608)、长度传感器(609)、连接板(610)组成,所述调节杆架(604)中端侧面与左固定框(602)顶端内部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调节杆架(604)底端与连接架(603)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603)底部两端装有下压轮(601),所述左固定框(602)底部右端与连接板(610)左端焊接,所述连接板(610)顶部装有长度传感器(609),所述连接板(610)右端与右固定框(608)底端左侧焊接,所述右固定框(608)顶端内部与右调节杆架(605)中端侧面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右调节杆架(605)底端侧面与右连接架(606)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右连接架(606)底部两端装有右下压轮(607),所述右固定框(608)、左固定框(602)底部与机体底座(13)中端顶部垂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线芯绞线分线装置,包括左分线传动架(1)、分线孔(2)、外定位框(3)、绞线盘(4)、固定外框(5)、调节固定机构(6)、绕线架(7)、固定底架(8)、传动带(9)、电机(10)、变频器(11)、控制器(12)、机体底座(13)、线芯(14),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上下两端内部设有分线孔(2),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左端上下两侧与外定位框(3)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左分线传动架(1)右端与绞线盘(4)左端焊接,所述绞线盘(4)外侧与固定外框(5)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外定位框(3)底部与机体底座(13)左端顶部垂直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固定机构(6)底部与机体底座(13)中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绕线架(7)安装在固定底架(8)顶端,所述绕线架(7)前端通过传动带(9)与电机(10)转轴前端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顶部与固定底架(8)底部垂直连接,所述机体底座(13)右端前侧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变频器(11)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线芯(14)右端通过分线孔(2)依次贯穿绞线盘(4)、调节固定机构(6)连接到绕线架(7)顶侧;
所述绞线盘(4)由盘体(401)、轨道槽(402)、内固定块(403)、弹簧(404)、通孔(405)、缓冲块(406)、内槽(407)组成,所述盘体(401)外侧设有轨道槽(402),所述通孔(405)设于盘体(401)上下两端内部,所述通孔(405)底部内槽(407)顶部导通连接,所述内槽(407)底端内部设有内固定块(403),所述内固定块(403)顶部与弹簧(40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4)顶部与缓冲块(406)底部焊接,所述缓冲块(406)底端侧面与内槽(407)内部贴合连接,所述缓冲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怀顺余翠容林奇庆蔡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南线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