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网络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73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网络单元,包括:印制电路板、光收发组件和固定支架。安装时,第一光接收器件由第一避让孔的开口进入,与固定支架连接;同时,第二光接收器件由第二避让孔的开口进入,与固定支架连接;再由光收发组件中的光发射器件通过通孔与固定支架连接,通过通孔、第一避让孔与第二避让孔实现光收发组件与固定支架的定位。将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挤压,放入印制电路板,然后,固定支架的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与印制电路板卡接,实现固定支架与印制电路板的固定。连接后,因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本身的外张特性,固定支架与印制电路板的连接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网络单元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网络单元。
技术介绍
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NetworkUnit),ONU主要用于对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lineterminal)发送的广播进行选择性接收,和对用户的需要发送的以太网数据进行收集和缓存。通常,光网络单元内设置有光收发组件(BOSA,Bi-directionOpticalSubassembly),BOSA通过光纤接收OLT传送来的业务,并向用户提供各种宽带服务。BOSA对信号传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宽带的质量。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为了实现不同波长光纤的分束或合束,设置有三向BOSA,在管体的三个不同端面分别设置光发射器件或光接收器件。通常BOSA光发射器件和光接收器件通过柔性电路板与ONU的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连接。在光网络单元内部,三向BOSA与印制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光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网络单元,以提高光网络单元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网络单元,包括:印制电路板;光收发组件,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光收发组件包括:管体、光纤适配器、光发射器件、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所述光纤适配器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所述光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对侧;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临侧,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的对侧;固定支架,包括:管体承载台,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光收发组件;管体固定臂,与所述管体承载台垂直设置;所述管体固定臂设置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光发射器件;第一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管体承载台的一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一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对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二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臂为具有外张特性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臂还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支架安装槽,所述支架安装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所述第二安装臂还包括: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四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四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对侧分别设置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安装槽卡接;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安装槽卡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所述第四安装槽均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平行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安装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四安装槽对称设置。可选的,所述支架安装槽对称设置有第三避让孔和第四避让孔,所述第三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用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的避让安装;所述第四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之间,用于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的避让安装。可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三卡接部之间,用于与所述光发射器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四避让孔与所述第三卡接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可选的,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开口方向为背向所述印制电路板。可选的,所述管体承载台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管体与所述管体承载台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网络单元,包括:印制电路板、光收发组件和固定支架。其中,光收发组件为三向BOSA结构,包括:管体、光发射器件、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光发射器件设置于管体的一侧;第一光接收器件设置于光发射器件的临侧,第二光接收器件设置于第一光接收器件的对侧。固定支架设置有管体承载台,与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承载光收发组件;第一安装臂,设置于管体承载台的一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一避让孔,用于承载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对侧,与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二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安装时,第一光接收器件由第一避让孔的开口进入,与固定支架连接;同时,第二光接收器件由第二避让孔的开口进入,与固定支架连接;再由光收发组件中的光发射器件通过通孔与固定支架连接,通过通孔、第一避让孔与第二避让孔实现光收发组件与固定支架的定位。将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挤压,放入印制电路板,然后,固定支架的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与印制电路板卡接,实现固定支架与印制电路板的固定。连接后,因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本身的外张特性,固定支架与印制电路板的连接更加稳定。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常见光网络单元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单元局部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单元局部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单元局部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收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支架与光收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单元局部安装过程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n光收发组件,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光收发组件包括:管体、光发射器件、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n所述光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光发射器件的临侧,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的对侧;/n固定支架,包括:管体承载台,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光收发组件;/n管体固定臂,与所述管体承载台垂直设置;所述管体固定臂设置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光发射器件;/n第一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管体承载台的一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一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n第二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对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二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n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臂为具有外张特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
光收发组件,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光收发组件包括:管体、光发射器件、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光发射器件的临侧,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的对侧;
固定支架,包括:管体承载台,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光收发组件;
管体固定臂,与所述管体承载台垂直设置;所述管体固定臂设置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光发射器件;
第一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管体承载台的一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一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
第二安装臂,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对侧,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卡接;所述第一安装臂设置第二避让孔,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
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臂为具有外张特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臂还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
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支架安装槽,所述支架安装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
所述第二安装臂还包括: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避让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四安装槽之间;
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四安装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对侧分别设置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
所述第三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岩涛司宝峰徐发部姬景奇孙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