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耦合模块和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03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9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和半导体器件,本申请的光纤耦合模块包括:热沉基体、光耦合组件、冷却流道和光纤,热沉基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光耦合组件设有至少一个,一个光耦合组件安装于一个安装凹槽的内底面;光纤设有至少一个,一个光纤安装于热沉基体,用于接收并传输一个光耦合组件所发射的光束;冷却流道设于热沉基体,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端,冷却入口端和冷却出口端均开设于热沉基体的外表面,且冷却流道与安装凹槽互不相通。本申请能够通过在热沉基体上直接开设冷却流道,使用流体介质对光耦合组件等功率器件直接进行散热,热通量更大,散热能力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耦合模块和半导体器件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和半导体器件。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是导电性介于良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殊电特性来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可用来产生、控制、接收、变换、放大信号和进行能量转换。现有技术中,半导体器件中一般利用类似导热硅脂、石墨片等导热材料制成的热沉与冷却板进行热传导冷却,热通量小,散热能力差。另外,现有技术中,半导体器件的功率器件一般是设置在热沉的平面上,空间利用率低,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和半导体器件,其使用流体介质进行散热,热通量较大,散热能力较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包括:热沉基体、光耦合组件、冷却流道和光纤,所述热沉基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光耦合组件设有至少一个,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底面;所述光纤设有至少一个,一个所述光纤安装于所述热沉基体,用于接收并传输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所发射的光束;所述冷却流道设于所述热沉基体,所述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端,所述冷却入口端和所述冷却出口端均开设于所述热沉基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安装凹槽互不相通。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凹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热沉基体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所述冷却流道位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之间。相应地,所述光耦合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光耦合组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光纤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光纤分别安装于所述热沉基体。于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安装凹槽的侧表面上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孔内连接有一光纤法兰,每个所述光纤通过一个所述光纤法兰与所述热沉基体连接。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底面包括沿Y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包括沿X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X方向与所述Y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倾斜设置。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耦合组件包括:第一发光件、第一快轴准直镜、第一慢轴准直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发光件、第二快轴准直镜、第二慢轴准直镜、第二反射镜和合束装置。第一发光件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发光件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一快轴准直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快轴准直镜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上;第一慢轴准直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慢轴准直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快轴准直镜相对设置;第一反射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反射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慢轴准直镜相对设置,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耦合成第一光束。第二发光件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发光件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第二快轴准直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快轴准直镜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件上;第二慢轴准直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慢轴准直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二快轴准直镜相对设置;多个第二反射镜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反射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二慢轴准直镜相对设置,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二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耦合成第二光束。合束装置设于所述第二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第二光束合束以形成第三光束,并发射至所述光纤。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合束装置包括:第三反射镜和偏振合束器,所述第三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面上,且沿所述Y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束;所述偏振合束器设于所述第二面上,且沿所述Y方向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以及沿所述X方向设于所述第三反射镜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束与经反射的所述第一光束合束以形成第三光束。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合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聚焦镜,所述聚焦镜,设于所述第二面上,且位于所述偏振合束器以及所述光纤之间,用于聚焦。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多个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多个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发光件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沿Y方向设置,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三流道沿X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冷却入口端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上;所述冷却出口端设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三流道上。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入口端上能拆卸地连接有堵头,所述冷却出口端上能拆卸地连接有堵头。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耦合模块。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能够通过在热沉基体上直接开设冷却流道,使用流体介质对光耦合组件等功率器件直接进行散热,热通量更大,散热能力更好,且本申请的光纤耦合模块无需冷却板结构,整个光纤耦合模块体积会更小,重量会更轻,降低了物料费用。再者,本申请在热沉基体的两面上各设有一个光耦合组件,空间利用率高,减轻了一定的重量,且结构更加紧凑。另外,本申请中光耦合组件等功率器件设置在安装凹槽的内底面上,安装凹槽的内底面为非平面,从而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减轻了一定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右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立体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光路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正视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图7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纤耦合模块的剖视图。图标:1-半导体器件;10-温控模块;11-储存装置;12-驱动装置;20-光纤耦合模块;300-热沉基体;300a-热沉基体的上表面;300b-热沉基体的下表面;400-安装凹槽;410-安装凹槽的内底面;420-安装凹槽的侧表面;411-第一面;412-第二面;4111-第一安装部;41111-第一安装孔;4112-第一固定部;4113-第二固定部;4114-第二安装部;41141-第二安装孔;421-连接孔;430-吊耳;500-光耦合组件;510-第一发光件;520-第一快轴准直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热沉基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n至少一个光耦合组件,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底面;/n至少一个光纤,一个所述光纤安装于所述热沉基体,用于接收并传输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所发射的光束;以及/n冷却流道,设于所述热沉基体,所述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端,所述冷却入口端和所述冷却出口端均开设于所述热沉基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安装凹槽互不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沉基体,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
至少一个光耦合组件,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底面;
至少一个光纤,一个所述光纤安装于所述热沉基体,用于接收并传输一个所述光耦合组件所发射的光束;以及
冷却流道,设于所述热沉基体,所述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入口端和至少一个冷却出口端,所述冷却入口端和所述冷却出口端均开设于所述热沉基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安装凹槽互不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热沉基体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所述冷却流道位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之间;
相应地,所述光耦合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光耦合组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所述光纤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光纤分别安装于所述热沉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凹槽的侧表面上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孔内连接有一光纤法兰,每个所述光纤通过一个所述光纤法兰与所述热沉基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底面包括沿Y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第一面包括沿X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安装部,
其中,所述X方向与所述Y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耦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发光件,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多个第一快轴准直镜,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上;
多个第一慢轴准直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快轴准直镜相对设置;
多个第一反射镜,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慢轴准直镜相对设置,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耦合成第一光束;
多个第二发光件,沿所述Y方向线性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谢福张艳春杨国文赵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度亘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度亘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