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971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其包括电池电压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和智能显示模块,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电池接入通道、模数转换器、数字转换单元、第一数据接口,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接入通道连接,所述电池接入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数字转换单元连接,所述数字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二数据接口、第三数据接口,所述智能显示模块包括第四数据接口、运算单元和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对电池电压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数字转换和通讯,同时自动对电池电能质量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显示,为维护人员提供参考,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蓄电池电能测试只限于电压、电流、内阻等参数,对充放电电能质量测试不到位。充电电能质量的优劣影响着电池使用寿命,电池放电电能质量的对用电设备有着巨大影响,为此,需要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包括电池电压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和智能显示模块,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电池接入通道、模数转换器、数字转换单元、第一数据接口,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接入通道连接,所述电池接入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数字转换单元连接,所述数字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二数据接口、第三数据接口,所述智能显示模块包括第四数据接口、运算单元和显示屏,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数据接口与所述第四数据接口通过以太网通讯线连接,所述第四数据接口与所述运算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连接。优选的,所述智能显示模块为HUM型智能显示模块,其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接口传递来的传输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显示出电能质量;所述通讯模块为HUT型通讯模块,其用于收发数据。优选的,所述模数转换器的型号为AD5758,且模数转换器用于采集蓄电池电压数据,通过所述数字转换单元对数据进行诊断、处理、分析并解析成统一的数字格式。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第三数据接口和第四数据接口均为标准的RJ45接口。优选的,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为BMD型采集模块,且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的数量对应。本技术通过电池电压采集模块、通讯模块、智能显示模块、电池接入通道、模数转换器、数字转换单元、第一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第三数据接口、第四数据接口、运算单元和显示屏的设置,能够自动对电池电压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数字转换和通讯,同时自动对电池电能质量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显示,为维护人员提供参考,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标准充电曲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智能显示模块的电能质量充电状态逻辑判断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不同的放电倍率的放电标准曲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放电流程示意图。图中标号:1电池电压采集模块、2通讯模块、3智能显示模块、4电池接入通道、5模数转换器、6数字转换单元、7第一数据接口、8第二数据接口、9第三数据接口、10第四数据接口、11运算单元、12显示屏、C放电倍率、If当前放电电流、Rb电池标准容量、t:放电时间、Tdz放电标准时间、△Udn: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电压下降率、Udb:标准电压下降率、U实时电压、Ub截止放电电压、△i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充电电流差值、Uup电压上升率、△Uup: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电压上升率差值、△U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电压差值、△V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电池组总电压差值、Idn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电流下降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包括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通讯模块2和智能显示模块3,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包括电池接入通道4、模数转换器5、数字转换单元6、第一数据接口7,模数转换器5的输入端与电池接入通道4连接,电池接入通道4的输出端与数字转换单元6连接,数字转换单元6的输出端与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通讯模块2包括第二数据接口8、第三数据接口9,智能显示模块3包括第四数据接口10、运算单元11和显示屏12,第二数据接口8与对应的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第三数据接口9与第四数据接口10通过以太网通讯线连接,第四数据接口10与运算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运算单元11的输出端与显示屏12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显示模块3为HUM型智能显示模块,其用于对第三数据接口9传递来的传输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显示出电能质量;通讯模块2为HUT型通讯模块,其用于收发数据,模数转换器5的型号为AD5758,且模数转换器5用于采集蓄电池电压数据,通过数字转换单元6对数据进行诊断、处理、分析并解析成统一的数字格式,第一数据接口7、第二数据接口8、第三数据接口9和第四数据接口10均为标准的RJ45接口,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为BMD型采集模块,且第二数据接口8与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的数量对应。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充电逻辑标准值,是以标准充电曲线值为依据(如图2所示),当逻辑程序判断电量质量值与标准值差值过大,在显示屏中会提示错误,以及操作建议;不同的放电倍率其放电标准曲线不一样,逻辑判断中的标准值根据放电倍率选择(如图4)。工作原理:本系统采用集成AD5758的电池组电压采集装置与智能嵌入式本地显示屏,具体说就是利用AD5758采集蓄电池电压数据,经过诊断、处理、分析,解析成统一的数字格式,经标准RJ45接口,最终在显示屏上显示,根据显示值来判断电能质量。电池电能质量测试的具体方案:电池电能质量的监测包括充/放电电压质量、充/放电电流质量。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是变化的,因此,主要监测放电电压下降率,充电电压上升率,充电电流下降率,判断电能质量。本系统主要针对三段式充电方案,初期采用电流恒流充电,此时电压变化不明显,监测电压升压率不大于0.06V/S,电流保持不变化;第二阶段采用恒压充电,此时电压升压率为0,电流的下降率曲线应保持基本一致,如出现波动,则说明充电电源质量出现异常;第三阶段为恒流充电,此时电压的升压率不大于0.03V/S,电流保持不变,电压升压率突然变大,说明电源质量有问题。放电电能质量测试方案:放电电流不同,电池容量不同,放电电压下降率不同。具体就根据电池不同容量、不同放电容量,对放电电压率进行采集分析,当放电电压率出现偏离标准值,则放电电源质量存在异常,当持续出现波动,则表明电池供电质量不符合电力要求,存在对负载造成损害的隐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包括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通讯模块(2)和智能显示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包括电池接入通道(4)、模数转换器(5)、数字转换单元(6)、第一数据接口(7),所述模数转换器(5)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接入通道(4)连接,所述电池接入通道(4)的输出端与所述数字转换单元(6)连接,所述数字转换单元(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n所述通讯模块(2)包括第二数据接口(8)、第三数据接口(9),所述智能显示模块(3)包括第四数据接口(10)、运算单元(11)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数据接口(8)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所述第三数据接口(9)与所述第四数据接口(10)通过以太网通讯线连接,所述第四数据接口(10)与所述运算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单元(11)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包括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通讯模块(2)和智能显示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包括电池接入通道(4)、模数转换器(5)、数字转换单元(6)、第一数据接口(7),所述模数转换器(5)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接入通道(4)连接,所述电池接入通道(4)的输出端与所述数字转换单元(6)连接,所述数字转换单元(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
所述通讯模块(2)包括第二数据接口(8)、第三数据接口(9),所述智能显示模块(3)包括第四数据接口(10)、运算单元(11)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数据接口(8)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接口(7)连接,所述第三数据接口(9)与所述第四数据接口(10)通过以太网通讯线连接,所述第四数据接口(10)与所述运算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单元(11)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电能测试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