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67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包括一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为圆柱状,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的外表面与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平齐;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多个保护段和连接杆,所述保护段套在所述探测杆外,多个保护段相互间隔,所述保护段的内表面设有刷毛,所述刷毛抵于所述探测杆外表面,相邻两个保护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探测杆升降并自转。通过转动所述探测杆,使所述探测杆在不脱离水体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所述刷毛对所述水质传感器进行清洗,方便快捷,且清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鱼苗在养殖中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鱼苗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水质一直符合生长标准,在水质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换水,养殖池里一般要配备有实时监测水质的水质传感器,然而由于水里除了鱼苗以外,难免有其它微生物繁殖,而且水中还悬浮着很多看不见的细小杂质,水质传感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时,这些杂质和微生物很容易附着在水质传感器上,长时间积累后,水质传感器表面会覆盖一层污垢,从而影响水质传感器检测水质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包括一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为圆柱状,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的外表面与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平齐;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多个保护段和连接杆,所述保护段套在所述探测杆外,多个保护段相互间隔,所述保护段的内表面设有刷毛,所述刷毛抵于所述探测杆外表面,相邻两个保护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探测杆升降并自转。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齿轮和升降环,所述探测杆的顶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升降环的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套在所述探测杆外且与所述探测杆相固定,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升降环固定在所述主动齿轮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还包括限制环,所述限制环位于所述保护套的底端,所述限制环与所述保护段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限制环与所述探测杆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杆的底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限制环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段为圆筒状,所述刷毛绕所述保护段的内表面围成一圈。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段的顶端和底端皆设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上设有进出口,所述探测杆穿过进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动所述探测杆,使所述探测杆在不脱离水体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所述刷毛对所述水质传感器进行清洗,方便快捷,且清洗效果显著。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探测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包括探测杆1、保护套2和驱动机构3。所述探测杆1为圆柱状,且所述探测杆1为空心结构,所述探测杆1用于伸入待检测水质的鱼塘中,所述探测杆1整体由高防腐蚀的不锈钢制成,所述探测杆1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质传感器11,相邻两个水质传感器1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水质传感器11的外表面与所述探测杆1的外表面平齐,连接所述水质传感器11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皆藏在所述探测杆1内的空腔中。如图1-2中所示,所述保护套2包括多个保护段21和连接杆22,所述保护段21套在所述探测杆1外,多个保护段21相互间隔,相邻两个保护段2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保护段21的内表面设有刷毛23,所述刷毛23抵于所述探测杆1外表面,相邻两个保护段2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2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2为长条状,当所述保护段21与所述水质传感器11位于同一高度时,所述水质传感器11其藏在所述保护段21中,当所述连接杆22与所述水质传感器11位于同一高度时,所述水质传感器11显露在外并与水体相接触,此时可以用于检测水质。所述驱动机构3可以带动所述探测杆1升降并自转,在检测水质时,控制所述水质传感器11与所述连接杆22在同一高度上,此时所述水质传感器11直接与水体相接触,所述水质传感器11可以检测水质,当所述水质传感器11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觉得需要对所述水质传感器11的表面清洁时,则启动所述驱动机构3,所述探测杆1自转并上升,所述水质传感器11伸进所述保护段21内,所述刷毛23对所述水质传感器11进行刷洗,将所述水质传感器11表面的污垢挂掉,之后工作人员再让所述驱动机构3控制所述探测杆1往反方向旋转,则所述水质传感器11再次回到与所述连接杆22同一高度上,所述水质传感器11可以继续检测水质。通过转动所述探测杆1,使所述探测杆1在不脱离水体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所述刷毛23对所述水质传感器11进行清洗,方便快捷,且清洗效果显著。如图1-2中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旋转齿轮34和升降环35,所述探测杆1的顶部外围设有第一外螺纹27,所述升降环35的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外螺纹27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电机31驱动所述主动齿轮32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2与所述从动齿轮33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34套在所述探测杆1外且与所述探测杆1相固定,所述从动齿轮33与所述旋转齿轮34相啮合,所述升降环35固定在所述主动齿轮32上方,所述电机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和升降环35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待检测的鱼塘上方,其中所述升降环35是静止不动的,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主动齿轮32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2带动所述从动齿轮33转动,所述从动齿轮33带动所述旋转齿轮34转动,由于所述旋转齿轮34与所述探测杆1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探测杆1所述旋转齿轮34转动而自转,所述探测杆1的顶部由于所述第一外螺纹27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探测杆1在自转的同时也会上升或者下降。如图1-2中所示,所述保护套2还包括限制环24,所述限制环24位于所述保护套2的底端,所述限制环24与所述保护段21通过连接杆22相连接,所述限制环24与所述探测杆1相抵接,所述限制环24用于对所述探测杆1进行定位,防止所述探测杆1底部摇摆,确保所述探测杆1能一直竖直延伸。所述探测杆1的底部设有第二外螺纹26,所述限制环24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26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所述保护段21为圆筒状,所述刷毛23绕所述保护段21的内表面围成一圈,方便所述水质传感器11随所述探测杆1旋转而螺旋上升时,所述刷毛23能充分刷到所述水质传感器11。所述保护段21的顶端和底端皆设有限制板25,所述限制板25上设有进出口,所述探测杆1穿过进出口,所述限制板25为环状,所述进出口直径略大于所述感测杆的之间,所述限制板25用于阻挡鱼苗游进所述保护段21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为圆柱状,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的外表面与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平齐;/n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多个保护段和连接杆,所述保护段套在所述探测杆外,多个保护段相互间隔,所述保护段的内表面设有刷毛,所述刷毛抵于所述探测杆外表面,相邻两个保护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n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探测杆升降并自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为圆柱状,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的外表面与所述探测杆的外表面平齐;
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多个保护段和连接杆,所述保护段套在所述探测杆外,多个保护段相互间隔,所述保护段的内表面设有刷毛,所述刷毛抵于所述探测杆外表面,相邻两个保护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探测杆升降并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苗培育水体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齿轮和升降环,所述探测杆的顶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升降环的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套在所述探测杆外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
申请(专利权)人: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