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27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包括晶体端帽、主体、传输光纤束、支撑部及铠缆,其中主体内沿轴向设有光纤容置腔;主体的前端与晶体端帽连接,后端与支撑部连接,铠缆与支撑部连接,传输光纤束容置于主体的光纤容置腔内,传输光纤束的一端与晶体端帽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部后进入铠缆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激光合束与激光传输等多功能,可减小损耗,降低模式影响造成的光束质量劣化,实现多束激光、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
技术介绍
光纤激光器输出波长覆盖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目前工业市场普遍使用的是红外波段居多,但该波段的激光波长非人眼可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额外增加可见光指引,一般是使用红光光源作为指示光源。目前增加可见光指示的通用方式是使用侧面耦合或者端面耦合的方式实现指引光与激光合束,但存在指示光弱、长时间老化衰减且传输距离短的问题,同时在增加可见光指示时需要额外增加器件实现指引光耦合,存在耦合效率低、增加系统复杂性等问题。此外,能同时满足以上所有功能的系统较为庞大,且需解决散热问题,通过简单增加水冷散热的方式不利于远距离传输,尤其户外作业。现有技术方案直接采用光纤合束与端帽熔接实现高功率激光合束会存在熔接点发热的问题需要增加水冷散热,同时该方式为激光合束解决方案,无法解决可见光指引的问题,无法直接面向终端应用,仍需额外增加可见光指示和冷却装置,尤其无法解决长距离、长时间的可靠性工作问题。解决红光问题可采用光纤合束器实现,但是采用该方案需要额外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端帽(101)、主体(102)、传输光纤束(110)、支撑部及铠缆(112),其中主体(102)内沿轴向设有光纤容置腔;主体(102)的前端与晶体端帽(101)连接,后端与支撑部连接,铠缆(112)与支撑部连接,传输光纤束(110)容置于主体(102)的光纤容置腔内,传输光纤束(110)的一端与晶体端帽(101)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部后进入铠缆(1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端帽(101)、主体(102)、传输光纤束(110)、支撑部及铠缆(112),其中主体(102)内沿轴向设有光纤容置腔;主体(102)的前端与晶体端帽(101)连接,后端与支撑部连接,铠缆(112)与支撑部连接,传输光纤束(110)容置于主体(102)的光纤容置腔内,传输光纤束(110)的一端与晶体端帽(101)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部后进入铠缆(1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光纤束(110)由多根光纤组成,其中一根光纤设置于中心,用于传输激光;其余的光纤分布于周围,用于传输红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光纤束(110)由七根光纤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2)包括内水管(1021)和水嘴固定件,其中内水管(1021)的中心为所述光纤容置腔,所述内水管(1021)的侧壁内设有夹层腔;所述水嘴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内水管(1021)的外侧,所述水嘴固定件的后端连接有两个水嘴(106),两个水嘴(106)与夹层腔连通;两个水嘴(106)分别与两个水管(107)连接,两个水管(107)穿过所述支撑部后进入所述铠缆(1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长距离制导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2)的光纤容置腔内设有沿径向收缩的机械小孔(1024);所述主体(102)的前端设有与光纤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臣刘殿生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